今天,中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看了看新闻,发现参会的这里大多都是美国和中国熟悉的老朋友。不过之前像这样会见,一般说的都是“美国工商界”代表,“战略学术界”代表的表述很少听到,那么,这些代表都是谁呢?认真看了看,从新闻上看到参与会议前排就座的代表有:格林伯格: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没看清,可能是)
艾利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
艾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
陈福阳:博通企业总裁(半导体)
雷默:Sornay咨询及投资公司董事长
赵鹏:城堡证券首席执行官
(没看清)
桑顿:亚洲协会联席理事长
卡尼:彭博集团董事长
苏世民:黑石集团创始人
安蒙:高通企业总裁(半导体)
而这里能够算得上“战略学术界”人士的,应该就是“艾利森”和“雷默”了。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他在哈佛大学任教已有50年。直至2017年,艾莉森教授担任贝尔弗中心主任,该中心被评为全球“第一大学附属智库”。艾利森2017年的作品《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是一本国际畅销书。从这本书的书名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中国通”。在这本书中,艾利森认为如果美国能够做到四点,就可以避免“修斯底德陷阱”,这四点分别是:明确重大利益。
理解中国正在努力做什么。
按照肯尼迪的建议,美国领导人还必须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的核心利益。
作好战略规划。
因为在如今的华盛顿,战略思维被边缘化,甚至被嘲笑。把国内的挑战放在核心位置。
(关于这一点,艾利森认为,两国社会中诚实的观察者越来越能认识到,无论是“衰微的”(西方)民主制度,还是“反应式”权威主义,都无法经受21世纪最严峻的考验。)雷默,全名乔舒亚·雷默(Joshua Cooper Ramo)。
他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几岁就成了飞行员,还创下了不少飞行记录。后来加入了《新闻周刊》,负责科技报道,并运营数字版。28岁那年,他加入了《时代》杂志,30岁就成为了该杂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际部主任。不仅如此,他还是CNN的国际时事特约分析员、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中美青年领导人论坛的创办者之一、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全球领导人成员等等。这头衔多得我都数不过来了!2004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北京共识”,这让他一举成名,被人称为“北京共识之父”。他的著作《看不见的地平线》和《不可思议的年代》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简单翻翻这两本书,可以看到,雷默应该算是全球化的专家,《看不见的地平线》主要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而《不可思议的年代》这本书,则是更加关注这种巨大的历史转变不仅制造了大量失败者,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历史赢家的变化。同时指出了现行思考方式和相关政策中的错误,并通过分析历史、经济学、复杂性理论、心理学、人类免疫学以及网络科学中的大量事实,描绘了当代不可预测的特质。所以,“艾利森”应该算是“中美关系”专家,而“雷默”应该算是“全球化”专家。那么他们两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缘分呢?在1964年雷默在哈佛大学开始他的研究生学业时,亨利·基辛格就是他的导师。而对于雷默来说,除去他其他的“身份”,他最有影响力的身份是基辛格基金会的常务董事和联合CEO。看到这两位,不由得让人慨叹。这样一位把从年轻时策划中美建交,到百岁高龄仍飞赴中国的老人。即便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的遗泽仍在影响中国,影响世界。与此同时,即便经历了几代领导人的的交替,中国人从来也都没有忘记过“老朋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3月27日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