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比亚迪宣布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目标的汽车品牌;2023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302万辆,再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过去一年,也是比亚迪多品牌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仰望、方程豹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销量和市场上的成功,背后源于深厚的研发储备和对颠覆性新技术坚定不移的投入。近年来,比亚迪陆续推出DM混动技术、刀片电池、e平台3.0架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以及新近的易四方、云辇、璇玑架构等等,这些领先技术切切实实转化为销量。
站在新能源汽车新发展周期,我们好奇:比亚迪如何以超级技术塑造高端品牌,实现“向上升级、向外突围”?在智能化下半场“换挡提速”的窗口期,比亚迪怎样布局?面对全新的产业升级需求,创业企业如何修炼硬实力、找准切入点?
基于上述问题,36氪与高榕创投在2024年的春天,携手前沿技术企业、香港大学学者等,走进比亚迪全球总部,展开沉式浸参访、闭门分享和面对面共创会。
“近几年取得成绩的背后,比亚迪准备了二十年,包括技术、人才、产业链、市场,可谓二十年磨一剑。”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肖美娟指出,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是比亚迪成功的根本驱动力。2023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395.7亿元,同比增长112.15%;研发人员达到10.28万人,占比15%。
高榕创投董事总经理辛旺认为比亚迪成功背后有三点值得创业者学习。首先,比亚迪团队几十年来始终坚定地相信新能源,“十几年前大家对新能源还有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没有长期坚持和足够的定力,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功。”其次,比亚迪在技术的投入方面堪称“痴迷”,储备深厚的“技术鱼池”是让比亚迪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撑。第三,比亚迪朴素而实干的文化令人钦佩,特别是团队的工作热情、职业精神和拼搏精神,对其在产品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参访中,与会企业试驾体验仰望U8,被这一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型的性能和体验所震撼。
仰望是比亚迪于2023年初推出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随着首款车型仰望U8、百万级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相继问世,中国品牌首次与国际豪车品牌并肩、跻身高端品牌第一梯队。2024年3月24日,仰望U8宣布上市132天销量达到5000台,创下中国百万级SUV车型销量最速达成纪录。“仰望U8并不是一个只会原地掉头的大玩具,背后有其逻辑和技术理论在”,仰望汽车公关总监车志宇表示,仰望致力于以颠覆性技术打造品牌与产品,期待走出一条用超级技术塑造高端品牌的路线,“这不仅仅是比亚迪的意义,也是中国汽车品牌的意义。”原因在于“仰望品牌在建立之初就是比亚迪强大技术的集大成者,最先进的技术都在仰望上,才能对得起用户、对得起百万的价格。”其中,比亚迪全栈自研的易四方和云辇是仰望冲击高端市场的“金钥匙”。所谓易四方技术,通过独立精准控制四轮扭矩,可以实现原地掉头和易四方泊车等功能,同时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性能;云辇则是一套智能车身控制系统。通过易四方和云辇的有效组合,加之智能驾驶、智能驾舱和超级车身,让车辆在感知、决策、执行方面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未来,仰望在超级技术赋能超级品牌的道路上会始终不渝前进,持续推出新车型,提供更丰富的驾驶体验。电动化上半场已驶入快车道,智能化下半场正在换挡提速。在今年初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宣布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发力整车智能。比亚迪规划院产品技术推广负责人陈偲涵从璇玑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个维度,分享了比亚迪在智能化方向的成果和规划。比亚迪之所以提出整车智能技术路线和智电融合,原因在于这是智能化终极的解决方案,“电动化是核心基座,智能化在电动化的基础上让整车体验进一步提升。”璇玑架构是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陈偲涵介绍,璇玑架构可以归纳为“一脑两端三网四链”。一脑,即车通过一个中央大脑进行核心控制;两端,包括车端AI和云端AI,比亚迪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垂直汽车产业链云端数据库,模型背后的数据和应用都聚焦于汽车驾驶场景;三网不局限于车联网,也包括5G网和卫星网;四链则包括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和机械链。璇玑架构“让整车像一个高级智慧生命体”,让车辆的感知、决策、执行都能够做到智能可控,并且能自主学习和进化。智能座舱方面,比亚迪行业首创“跑分定义座舱”,直观体现芯片性能。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集团层面布局智能座舱产品,DiLink系统从百万级仰望到5万级的海鸥都能适配。智能驾驶方面,延续一贯务实的风格,比亚迪今年1月宣布未来30万以上车型都将标配高阶智驾,将最安全的产品交付给用户。此外还定义了差异化的智能化泊车功能,例如近距离代客泊车、断头路泊车、窄车位泊车等。这些功能均基于璇玑架构的支持,实现了对环境的智能感知和对车辆的精准控制。碳中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支撑起创新的源泉。在科研与产业对话环节,前沿技术企业代表与比亚迪就未来可能颠覆行业的创新技术展开预测。“纵有狂风拔地起,我欲乘风破万里”,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曹曦从用户角度分享前沿技术的驱动力。“今天大量的比亚迪用户是90后年轻用户,他们认可技术和产品的真正实力”,比亚迪也期待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技术平权到技术普惠,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美好。
陈偲涵进一步强调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是大势所趋,即如何让电动化和智能化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并且以安全高效的智能交互体验打破车控、智舱、智驾的固有框架。叶国弘博士作为汽车行业的老兵,2023年创立琳顿汽车底盘件,致力于开发汽车电控减振器,加速电动车迈向智能底盘时代。叶国弘分析了汽车电控减振器市场增量空间爆发的原因:一方面,电动车带动了智能底盘的升级,“通俗地说,以前大家常说自己开车开宝马、坐车坐奔驰,有了智能底盘,你可以随时体验到宝马和奔驰自由切换的感觉”;另一方面,汽车的终极目标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时人的眼睛是不看向前方的,对汽车的震动、刹车很敏感,对汽车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也呼唤智能底盘上车。琳顿正着手研发和生产CDC减振器和电控电磁阀,“在中国这样引领全球技术、最富创新活力的市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战场,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希望开发自己的产品、赶超国际品牌。”自动驾驶传感器主要包含雷达和视觉两大路线,雷达又包括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来自4D毫米波雷达研发企业牧野微电子的市场总监唐林表示,传统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和光线弱的时候,比视觉和激光雷达有明显优势,“激光雷达让视觉的长板更长,毫米波雷达是补视觉的短板”,对于L2以上自动驾驶来说毫米波雷达必不可少。与此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演进,其中4D成像毫米波雷达应运而生,不仅可以测XYZ三轴和速度,还能输出点云信息,勾勒物体的大致形态,因此4D毫米波雷达未来不仅可以补短板,也在长板上展现能力,且拥有成本优势。唐林表示新能源汽车厂商对新技术的包容度更强,更具有前瞻性。他期待随着AI算力的强大,让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MattVerse CEO、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COO陈曙光,分享了如何利用AI、量子计算前沿技术加速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陈曙光介绍,MattVerse将半导体研发领域的EDA经验引入到新能源行业,利用AI、多尺度仿真技术打造BDA(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打造从材料开发、电芯设计到BMS应用的整合式解决方案。材料开发方面,本质上求解材料的性能就是解量子力学方程,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现存计算方法对材料性能预测速度和精度不足的问题;电芯设计层面,也利用AI技术提升求解方程的效果,加快设计进程;应用层面,能够实现电池健康、寿命预测等具体应用。
参访还就比亚迪储能业务布局和出海规划、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上如何构建差异化品牌等话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前沿技术落地合作机遇。
这是36氪携手高榕创投和前沿技术企业第二次走进比亚迪,看到比亚迪在新技术、新品牌上持续超越自己、突破极限;与此同时,始终不变的是实干的基因与文化,以及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