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首次!中部六省,集体负增长了!

首次!中部六省,集体负增长了!

公众号新闻

作者:余飞 

来源:城市财经

文章已获授权



01

浙江超湖南,福建超辽宁


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只差黑龙江与西藏。
话不多说,直接上数据。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上表可以看到:
第一,广东依旧是人口第一大省、山东人口第二。
广东是全国人口经济第一强省、工业第一强省、人口第一强省。山东则是北方经济第一强省、北方工业第一强省、北方人口第一强省。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
第二,排名前十的省份,名单依旧不变,但排名有所变化。
其中,前六名排序不变,依次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
第七名,由于湖南人口持续减少,于2023年被人口持续流入的浙江省取代,浙江第七,湖南滑落至第八名。
安徽第九,湖北第十。
第三,常住人口排名还存在变化的有福建与辽宁。
 辽宁过去十多年人口一直在减少,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辽宁人口减少了115万人。2022年又减少了25.6万人,2022年减少了32.4万人,2023年减少了15万人。
也即从2010年至2023年,辽宁省合计减少了188万人。
同期的福建,七普时期人口增加了465万人,2021年增加了26万人。直到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福建的增量才陡然下滑,2022年仅增加了1万人,2023年人口减少了5万人。
一个在狂减,一个在增加直到最近才减少,这种背景下,福建省的人口增量在2023年顺势超越辽宁,排名全国第14。

02

19个减少,河南减少量第一


从人口增减角度来看。
2023年,中国人口已经二连降,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第一时间,我就做过分析。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
人口转向的直接原因,是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低于死亡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902万人,继续低于死亡人口。去年全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全国人口大环境如此,具体到各地,显然各地的人口通缩面积在不断扩大,通缩速度在加快。

第一,人口负增长省市自治区数量在增加。

2022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有13个减少,2023年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自治区,有19个在减少。未公布数据的黑龙江,大概率也是减少的。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
第二,河南人口减少最多、山东减少次之。


之前,山东省公布数据的时候,本号就分析过山东的情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山东省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57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7万人以上。

2021年失速,增量仅为4.99万人。2022年直接进入负增长。2023年,人口加速减少。

从山东省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山东省自然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减少了22.1万人。

这意味着,山东省人口净流出了17.72万人。

河南一直都是人口输出大省,2021年的人口减少量就位居全国第一,当年常住人口减少了 58万人。2022年由于疫情导致的人口从东南沿海回流内地,河南人口减少速度放缓,但也减少了11万人。

2023年,人口减少量继续全国第一,减少了57万人。

从河南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河南省出生人口69.5万人,死亡人口78.7万人,自然人口减少了9.2万人。

以此计算,去年河南省人口净流出47.8万人。

第三,中部六省首次人口集体减少。

从大板块来看,中部六省人口集体减少,东北实际也是,黑龙江省虽未公布数据,但从其过往的人口减少情况来看,必然仍在减少。
先看中部,河南人口减少57万人,湖南减少了36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江西减少了12.97万,安徽减少了6万,湖北减少了6万。
在前几天分析北京、上海、天津人口转正的时候,我就做过分析,它们转正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疫情结束,孔雀依旧东南飞。
2022年,疫情肆虐之下,人口正常的数据完全被打乱了,出现了很多历史性画面。
比如广东人口历史性减少,深圳人口立市以来首次减少,广州人口历史性减少。
此外,2022年,一线城市常住人口集体下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粤港澳大湾区11市,除了珠海,其余全部减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22年,上海、广东、北京都是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

动辄核酸和封控,再加上去年工厂动辄停工,无事可做,赚不了钱还得花钱,让很多农民工选择回家乡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061万人,比上年减少69万人,下降1.0%;省内流动10129万人,比上年增加87万人,增长0.9%。

跨省农民工减少,省内流动增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广东、山东、上海、北京人口在减少,江苏、浙江人口增量也在减少,反倒是部分2021年人口减少的中西部省出现了人口增量,比如江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云南等。

最夸张的是云南。云南2021年人口减少了30.93万人,2022年人口增加了3万人。

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人口开始回流,于是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局面,中西部地区原本因为疫情回流的人口,继续涌入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人口集体减少,相反,东南沿海大多数地区的人口增加了。

浙江省增加了50万人,2022年人口历史性减少的广东,增加了49万人,海南增加了15.98万人,上海增加了11.56万人,江苏增加了11万,北京增加了1.5万,天津增加了1万。

03

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

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有很多。

第一,老龄化率增加。

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09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9%。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距离超老龄化社会已经不远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5.4%。60岁人口占比高达21.1%。

第二,减少劳动力人口,施压经济增长。


2022年劳动力人口为96289万人,较2013年最高峰101041万人减少4752万人,减少幅度4.7%。

劳动力人口下降是新生儿下降与老龄化加剧夹击的结果。

劳动力人口减少,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压力。

有人说,美日欧人口也少,照样是发达国家,我们人口减少为何会影响经济?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金融资本强国、科技强国,人家的GDP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支撑。
我们中国是产业资本大国、制造业大国,人口是我们的优势。当人口转向之下,我们的优势便不再。
第三,冲击教育系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
这一数据,相比于2022年,减少了534.55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从历史数据来看,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就已经见顶,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较之前减少了13.06万人,是多年来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减少。
2022年,在园人数加速减少,减少了177.66万人。在园人数加速减少之下,引发了幼儿园数量首次减少。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
如今,2023年幼儿园在园人数减少量扩大至534.55万人,虽然教育部尚未披露去年的幼儿园数量,但可想而知,幼儿园关停潮必然加速了。
这种影响已经延伸到了小学。
小学数量过去二十多年,因为城镇化导致农村大量小学关闭、合并,总数一直在减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但2021年的情形和之前完全不一样。2022年,不但小学数量在减少,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也在同时减少,这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

这意味着,接下来小学关停速度会提速,进入一个新阶段。

2023年的小学生在校人数、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还有待教育部公布。

结果其实可想而知,人口大转向之下,小学的影响只是早晚问题。

第二波影响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

之前本号就计算过,新生儿下滑对高中的影响,将会出现在2034年。

2023年全国高考人数创新高,达到了1291万人。

数据:教育部;制图:城市财经

2023年参加高考的人对应的是2005年左右出生的人数。

从上面的出生人数数据图可以看到,2005年全国新生儿人口1617万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数字,之后出生人口略有下降,跌破了1600万,到2012年才再度超越2005年,2016年创下过去二十年新高。

因此从出生人数来看,未来高考人数还会继续刷新天际线,预计到2034年达到顶峰,此后随着2016年之后新生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而转向。

第四,对楼市构成长期利空。

人口下滑,尤其是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对楼市构成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空。

毕竟,人口是楼市的基石。

再叠加教育轮岗制度威慑,过去两年学区房的需求与炒作陷入了低迷,造成顶流城市的顶流学区房价格纷纷跳水。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南京、苏州、青岛等重点城市的顶流学区房价格,无一不在跳水。

看看我所在的深圳的数据。

重点学区房的价格已经跌去了四分之一。

乐有家数据显示,2023年重点学区楼盘整体成交价格从高点时期的9.35万/平方米跌至如今的6.85万/平方米,跌幅26.7%。

市六大名校片区均价从132490元/平方米,跌至100741元/平方米,下跌了24%。而且跌势依旧,很快会整体跌破10万+。
最关键的是,这种利空会持续作用到楼市头上。
在供应过量,需求又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价格持续调整,在所难免。当下一切救市操作,无非是阻止硬着陆,实现软着陆而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口回流开始了,这些省份十年首现负增长超级主播,集体累了全球首次!中国科学家领衔,取得突破性成果GDP负增长,能源大省又陷“守位战”集体冲“万亿”,中部省份急什么?日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如何左右央行6月加息前景?崩盘!美国COSTCO服饰崩盘价!卫衣、T恤、夹克、内裤等,集体特价清仓!直播企业家,集体摸着雷军过河又逢老共产党员严重掉队!中部第一城,急了!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北上广深,集体逆转!想哭!《纽约时报》最新发布:美国首次!中产纳税,比富人阶层还要多......AI芯片,集体下跌What?《纽约时报》最新发布:美国首次!中产纳税率,比富人阶层还要多!【七绝】 绿萼玉梅 (十一尤)4个卖护照的国家,集体翻倍涨价!10万美元时代一去不返“靠大搞基建带动,印度上季度GDP,增长了8.4%”富士康大撤退!中原第一省,传出三个隐秘信号互联网大厂,集体「围剿」Kimi7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万科净利润下降46.4% | 财经日日评明星最爱干的副业,集体倒闭强势翻盘!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回来了中部六省,集体负增长GDP负增长!这个特大城市,难了!突发声明!知名男星公司CEO被查;金门海域,海警出手;历史首次!中国男篮输日本糟糕!贝恩、安永,集体暴雷!唯一负增长!人口第一大市,绷不住了呃,集体暴雷...说说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Mike Johnson我的岁月(十六)中国的人口负增长,跟欧洲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显得更可悲。时代的眼泪,集体的回忆:当建筑成为“中式梦核”的载体…明星最爱干的捞钱副业,集体倒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