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天然气管道被毁,将世界推向战争边缘,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一觉醒来,全球都在讨论北溪2号线被炸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北溪”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北溪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自俄罗斯起将源源不断的天然气能源输送到欧洲。
是俄罗斯天然气巨头Gazprom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每年可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欧洲马上要迎来“寒冬”,天然气输送管道被炸,又面临缺煤少碳的现状。从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中国人都知道,暖气在冬天必不可少。
现在的情况是,家里没有暖气了,欧洲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几乎同一时间,西方媒体都发出了“北溪”被炸的报道——
据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6日,“北溪”天然气管道3条支线同时损坏。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伦德说,能清楚地看到事发水域的海浪如何从底部反弹到水面,这意味着“发生了爆炸”。
其中一次爆炸产生了相当于2.3级的地震,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都探测到此次爆炸。
据路透社援引瑞典海事局的消息称:“‘北溪’管道有两处泄漏:一处在瑞典专属经济区,一处在丹麦专属经济区,二者距离非常近。”
三条支线同时被毁,说不是人为?谁能信?
到底是谁下的黑手,让“北溪”彻底瘫痪?
看看各国领导人的反应就知道——
最吃亏的首当其冲是,俄罗斯。
北溪2号是俄罗斯的重要赚外汇项目,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炸一下,据说直接把北溪2的管子炸腐蚀了。俄罗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第二个是德国。
北溪2号是德国获得俄罗斯廉价天然气的直接手段,对德国来说,北溪2号提供的天然气足以让德国面对欧盟其他盟友的谴责,顶着北约各国的压力,也要拿廉价天然气的必要手段。
那么谁对“北溪”痛下杀手?
第一个嫌疑人当然是美国。
世界上究竟有哪个国家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使用武器,且不留痕迹地破坏“北溪”?屈指可数。
而且,北溪2号没了,美国就能断掉德国的念想,德国也必然要大力支持乌克兰。
第二个嫌疑人是波兰。因为北溪2被炸的这个地区是波兰附近,波兰站着地利,很适合做小动作。
波兰一直谴责德国不作为,也许是波兰一怒之下,炸了北溪2号,想逼德国站队。
第三是本次事件最得利的乌克兰。
德国失去北溪2号后,等于是没有了最后一个后顾之忧,德国武器装备可能会大量进入乌克兰。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对“北溪”下手?
九月份开始欧洲陆续入冬,气温下降,供暖会出大问题。冬令时日照时间短,不仅是供暖,照明也是问题。天然气不只是民用资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用来生产化肥,挑战又不止供暖和照明。
俄乌冲突,受伤最重的是欧洲,资金往美国跑,高端制造业往那些能提供稳定能源和劳动力的国家跑。
欧洲不知不觉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11月8日开始的中期选举让拜登必须要得到欧洲的支持,俄乌冲突中,美国已经站队,明确支持乌克兰。
拜登不希望也不会允许,欧洲各国在这个时候掣肘。
断掉欧洲的退路,以此为要挟,欧洲各国只能依靠美国。
如今欧洲人再抗议也没用了,管道被炸,他们只能一边倒的支持美国,购买美国高价天然气。
这其实是四方博弈——
美国、欧洲、俄罗斯、乌克兰。
1.美国一直想要隐藏在幕后,获得最大利益。既能牵制住欧洲,又能搞死俄罗斯,还可以让乌克兰为自己送命。
2.欧洲已经不太想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了,能源缺失造成了选举和社会的动荡。意大利已经选出了一个“墨索里尼”。
3.乌克兰,逼迫美国现身,正式对抗俄罗斯。
4.俄罗斯,看出中印都有想要出面调停的意思,但是如果美国不参与进来,战争无法结束,逼迫美国动手或许是一个办法。
“北溪”被毁还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被蓄意破坏导致大量甲烷排放,很有可能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事件。
根据丹麦政府提供的官方最坏情况的估计,此次约有7.78亿立方米天然气泄漏。
斯坦福大学气候科学家杰克逊和佛罗里达州的退休化学海洋学家大卫·黑斯廷斯两位科学家经过核算,
两人分别计算出,这相当于释放了大约50万吨甲烷,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甲烷泄漏排放的五倍!
杰克逊表示:“下令这样做的人,应该因战争罪被起诉并入狱!”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含量高达85%)组成,而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暖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二氧化碳。
以20年的时间框架作为对比,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而在100年内,甲烷的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30倍。
非营利组织清洁空气任务组的高级科学家表示,这起事件对气候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可能是前所未见的。
北溪管道泄漏造成的甲烷排放量约等于丹麦整个国家全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同时也可能是美国阿利索峡谷灾难所释放的温室气体的五倍或更多。
而阿利索峡谷天然气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甲烷泄漏事件。
2016年,美国阿利索峡谷天然气泄漏时,峰值时每小时泄漏的甲烷气体量也不过约50吨。
在泄漏发生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共泄漏了约10万吨天然气。
美国阿利索峡谷
GHGSat(卫星监测甲烷排放的机构)副总裁Jean-Francois Gauthier则表示,根据现有数据进行的“保守估计”显示,刚开始泄漏时,每小时释放的甲烷可能就超过了500吨,压力和流速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
另外,北溪管道内究竟存有多少天然气,以及存储温度和压力、管道受损规模,均是不确定因素。
天然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被海水吸收一部分,但究竟会被吸收多少,也难以测算。
有很多气候科学家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做上了估算。
非营利组织环境保卫基金的能源政策主任Andrew Baxter估计,若按95%的甲烷含量计算,此次事件可能有11.5万吨甲烷泄露,对气候的冲击约等于960万吨二氧化碳。
图源:Twitter
960万吨二氧化碳=200万辆汽油车一年的排放量,或者2.5座煤炭发电厂一年的排放量。
“北溪-2”管道的发言人本周曾表示,该管道系统里存有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推测,如果这3亿立方米天然气全部泄露,将导致约20万吨甲烷的巨量排放。
这种量级的甲烷排放与约600万吨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后果大致相等。
这几乎相当于古巴哈瓦那、芬兰赫尔辛基或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等中型城市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有关当局称,天然气泄漏不像石油泄漏那样会立即影响周边海域,并导致海洋动物立即死亡。
但欧盟能源专员内阁主席斯特凡诺·格拉西在本周二表示,此次泄漏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气候和生态灾难”。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则指出,周边海域的鱼类可能会被吸入大量天然气,影响它们的呼吸。
接下来,环保少女很快就要出场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