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8.0,爆冲到8.6,年度十佳美剧,有它一个席位电影2024-04-16 00:04网飞新剧《雷普利》,在豆瓣开分时是8.0,10天后爆冲到8.6,四星以上的好评率高达86.4%,在同档期国内外的影视剧里,属于不可多得的上品。但用好评去形容,似乎还不够形象。或许可以借用网友的一条短评,更能形容这部片在当下网飞产品里的地位——“现在的网飞真的屎里淘金。这套是金。”改编前史POST WAVE FILM这部剧的原著小说,名叫《天才雷普利》,作者是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帕特里夏·海史密斯(1921-1995)1921年,海史密斯出生于不养闲人的德克萨斯州。从踏入文坛第一天起,她就展示了自己的过人天分。不到30岁,她的处女作《火车怪客》,就被希区柯克改编成了同名惊悚电影。此后,她又化名出版了自己唯一一部言情小说《盐的代价》,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女同性恋题材作品。这部小说在2015年时,被托德·海因斯改编成《卡罗尔》。不过,真正奠定她文坛地位,尤其是在犯罪小说界地位的作品,毫无疑问就是“雷普利系列”——尤其是出版于1955年的该系列的第一部,成了她这辈子最著名的作品。它说的是汤姆·雷普利奉富商之命到欧洲寻找他儿子的经历,由此引发骇人听闻的命案。汤姆为了补上一个漏洞,不得不凿穿更多的漏洞——整部小说的悬念在于,他企图用“天才”的智商和手段,逃离法律的制裁,但他是否能得逞?后来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五十位最伟大的犯罪小说家里,帕特里夏·海史密斯高居榜首。而她的《天才雷普利》,不仅获得过爱伦·坡奖和法国侦探文学奖,还在心理学上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雷普利症候群”,特指用编造谎言来提升身份和地位,最终认不清自己到底是谁的一种人格障碍。事实上,网飞版《雷普利》,是它第五次被改编。最早的改编来自法国导演雷内·克莱芒,扮演雷普利的演员是阿兰·德龙,内地还上映过上译厂的配音版,译名叫做《怒海沉尸》(1960)。17年后,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也看中了这个故事,就拉着丹尼斯·霍珀和布鲁诺·甘茨,翻拍了一部名叫《美国朋友》(1977)的电影。《怒海沉尸》(左)与《美国朋友》海报最知名的改编要数英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英国病人》《朗读者》)的版本,主演阵容相当华丽,嫩得能掐出水来的马特·达蒙,帅得能跟阿兰·德龙掰掰手腕的裘·德洛,刚借《莎翁情史》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的“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还没成为大魔王的凯特·布兰切特,以及出镜就自带邪魅气场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虽然它在2000年的奥斯卡上5提0中,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影迷心中的至高地位。后续还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意大利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联手约翰·马尔科维奇改编的中年版《魔鬼雷普利》,和加拿大导演罗杰·斯波蒂斯伍德,联手巴里·佩珀拍摄的《冒牌人生》——其中前者在所有改编里最独特,以至于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把它收录进其代表作《伟大的电影》里。《魔鬼雷普利》(左)与《冒牌人生》海报尽管珠玉在前,也不影响网飞的这次翻拍。网飞版《雷普利》的导演是斯蒂文·泽里安,导演代表作是《罪夜之奔》,编剧代表作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江湖地位,可想而知。斯蒂文·泽里安男主雷普利的扮演者,大家更熟悉些。他曾在《神探夏洛克》中,饰演力挫夏洛克的超级反派莫里亚蒂,又在《伦敦生活》中,扮演邪性又天真的“性感神父”——他就是人称“莫娘”的爱尔兰演员安德鲁·斯科特。这次改编的最大亮点,就是拍摄手法,采用了艺术成分相当高的黑白摄影。用同行的话就是:构图精美、光影独到、逼格甚高。喜欢研究摄影和构图的朋友,绝对不容错过。两版对比POST WAVE FILM在这5次改编里,笔者最爱的就是安东尼·明格拉导演的1999年版,和斯蒂文·泽里安导演的网飞版。尽管改编自同一部小说,说的是同一个故事,这两位导演还是改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倘若为了忠于原著而逐句翻译,显然格局不高,立意也会受限。明格拉导演的剧作方式是,把这个故事的起源往前再推一步,同时拓宽内部的丰富性,并降低原著中的犯罪意味,让焦点更多地聚集在雷普利诡谲多变的心理上。安东尼·明格拉(1954-2008)当然,这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最初的试映版,被制片人威廉·霍尔伯格(《冷山》《追风筝的人》《后翼弃兵》)形容成“一场彻底的灾难”:电影开场,就是马特·达蒙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小镇,简短寒暄后就跟裘德·洛和格温妮丝生活在了一起。这种没头没脑的剧作方式,带给观众的观感,就像裘德·洛在船上突然被马特·达蒙敲死一样,懵逼得不知其所以然。为电影提供资金的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走出非洲》),就给明格拉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地狱’,那你必须让乘客们上车时就知道这件事。”于是,明格拉就在剪辑时调整了剧作方式,把故事的开头,放在了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上,还跟作曲家加布里埃尔·亚瑞德,一起创作了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咏叹调,并让马特·达蒙补录了一段带有反思意味的画外音:“如果我能回到过去,如果我能抹去一切——从我自己开始,从借一件夹克开始……”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天才雷普利》中看到的开头:马特·达蒙借了件名校外套,混进上层社会弹琴,意外受到大富翁格林立夫(詹姆斯·瑞布霍恩 饰)的赏识,请他去意大利劝说儿子返回美国。剧作上的细节改动,为电影奠定了隐秘、幽深和复杂的基调,让雷普利这个角色的晦暗不明,有了更加具象的根基,因而就多了更强大的说服力。它让观众在心理上,同情起这个努力往上攀升的年轻人;而这种混淆道德立场的设定,也让雷普利在更庞大的受众层面,有了被隐隐认可的可能性。但网飞版的剧作方式,却跟明格拉的版本截然不同。在斯蒂文·泽里安的剧作里,他剔除了雷普利在性格和道德上的摇摆性,让他以冷静带出狠辣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生活。所以这个版本的故事开头,泽里安花费了大量篇幅,去交代人到中年的雷普利,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混混,自忖品味甚高的他,却终日靠行骗为生。也就是说,泽里安剧作中的雷普利,是个心狠手辣、冷静阴狠的人,既有跨越阶层的欲望,又有果决迅猛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讨好迪基失败后,他会在船上对迪基痛下杀手,并迅速清空迪基在意大利的家,然后搬到罗马,试图用迪基的名义,继续享乐。在这个细节上,两个版本也显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在明格拉的版本里,马特·达蒙痛下杀手时,更多是源于被抛弃的恐惧和愤怒,那是他没办法在感情上得到认可的还击。所以杀死迪基后,他会抱着迪基的尸体,蜷缩在船舱里。但在泽里安的版本里,他剔除了那些朦胧与复杂的灰色地带。他决意要塑造的,就是一个焦虑的、冲动的,甚至在犯罪时带有兴奋感的雷普利。对泽里安来说,抑制不住地想要犯罪,就是雷普利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所以他的动作,爽利又干脆。明白了这一层剧作倾向,也就能明白泽里安为什么会选择黑白影调:他的目的,就是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去塑造一个天生就有犯罪倾向的人。剧作技巧POST WAVE FILM但这并不意味着,泽里安剧作里的雷普利,被简单化了。在泽里安的剧本里,他做了一个改动,加入了雷普利与画家卡拉瓦乔的互动。熟悉这位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人都知道,他一生中都生活在杀人和逃跑中,并在东躲西藏的颠沛里,把自己的愤怒和暴力,宣泄在绘画上,以至于他的画作,基本上都与死亡息息相关。剧作上,这让卡拉瓦乔成了雷普利的隐喻。对比来看,这种剧作细节上的改动,要比明格拉版本里的爵士乐,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同一个原著,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剧作大家笔下,被改编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而且都是上乘之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的窍要在哪里?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回到影视的根本上来,也就是剧本创作。影视剧本虽是文字写作,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影像世界的建构过程。这就意味着,编剧在创造这个故事时,不仅要能揣摩这个故事的内核、洞悉主角的内心、理顺故事的逻辑,还得对镜头语言、剪辑方式有比较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对剧本写作而言,它不只是落笔码字那么简单。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比如透过剧作鉴赏影视作品,甚至是通过经典作品学习剧作技巧,我们特意邀请到台湾知名影视人王玮老师,开设了《剧作工作坊》的课。在这门课里,王玮老师将以《盗梦空间》《爆裂鼓手》《三块广告板》为例,从剧本创作的角度,讲解与剧作相关的导演、摄影和剪辑技巧,从视听语言和影视思维的角度,拓宽大家对编剧的认知和理解,让大家更具影像的想象与建构能力,甚至能独立写出可被执行的影视剧本。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排版丨凉茶责任编辑丨Tony「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