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生吃会看见哈利波特
云南人为野生蘑菇编了一首歌“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云南的蘑菇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们冒着中毒的风险去吃呢?
炒牛肝菌。
图源:云珍菌业(店铺名“云珍野生菌特产批发”,感谢他们授权我使用图片)
我从没去过云南,原先没吃过云南菌子的时候也不懂:“吃你的金针菇不是挺好吗?野生菌有什么意思?”从第一次尝试到如今成为忠实粉丝,只能说,没吃过的人,不知其味。
云南人管野生食用菌叫菌子,养殖菌叫蘑菇,两者地位天壤之别。野生菌和栽培菌价格也是天壤之别,鸡枞一斤二百,干巴菌五六百都不是事。有些菌子生长条件特异,无法人工栽培,要人去山上找,所以贵。
牛肝菌
这个类群有很多种,在中外都是美食。云南用颜色分别称呼,红牛肝、白牛肝等等,最出名的是见手青。见手青是好几种牛肝菌的统称,生食之会产生幻觉,看到小矮人、飞龙、哈利波特等等。同时还会引起严重的胃肠症反应,上吐下泻,所以万万不要为了好玩去吃生牛肝菌。
牛肝菌菌柄粗壮,肥肥的,切起来像太空沙,很治愈。最简单的吃法是切片,多加油,和蒜、青辣椒一起煸炒,炒到蘑菇片整个把油吃透,软塌下来。
长相萌萌哒的牛肝菌。
图源:云珍菌业
牛肝菌口感微妙,嫩而略带脆感,丰腴而不黏糊,确实有些像煮得嫩嫩的肝。甚鲜,微甘。牛肝菌吸油,口味浓重,和蒜香很搭。我跟野生菌结缘,也是因为牛肝菌。先前一个写稿上的伙伴,收到了云南作者送的白牛肝菌,我吃了两筷子,就此沦陷。
此外还有种植的黑牛肝菌,大点的市场就能买到,质感与野生菌无异,但寡淡无味,得加酱油。野生的千万不要放酱油,菌子吃的就是本体的鲜味。
这是人工种植的黑牛肝菌,味道不如野生的。
摄影:红色皇后
松茸
松茸一开始在云南不贵重,是后来日本人爱吃,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跟着吃,才炒起来的。
松茸长得十分朴实。
图源:云珍菌业
松茸的香味我闻着是很规矩的蘑菇味道,有人说奇香,我没闻出来,可能嗅觉因人而异。风味淡雅,但不是寡淡无味。鲜、甜、嫩,极清。毫无浊腻之气。严格的说,我第一个吃过的云南菌子是松茸。但总觉得它纤纤弱质如林妹妹,缺少一股“野生菌”的野气。
吃法是切成片用油煎,撒一点点盐。也可以蒸蛋或者拌在饭里煮。不要用重口调料。有人用鸡汤去煮,我觉得那即使好吃也不是松茸本身的味道了。
松茸蒸饭。
图源:云珍菌业
鸡枞
鸡枞(正确的写法是“㙡zōng”,但这个字太生僻了,一般人根本不认识)为菌中之王。
第一次知道鸡枞,我内心其实是拒绝的,觉得再好吃也值不了这么贵(二三百元一斤)。后来买了送朋友,填错了地址,错送给了自己。出于好奇拿了两根草草炒熟尝一下,立即决定,不送走了。现在我跟人推荐鸡枞,比推荐偶像还激动,受我的影响成为粉丝的人也有好几个。
原图,让我沦陷的就是这么一小碗炒鸡枞
摄影:红色皇后
鸡枞只长在白蚁巢里,无法人工培植。形状细长,很结实,因为从白蚁巢里拱出来,带了厚厚一身泥。要泡,然后用刷子刷,反复多遍才洗得干净。
鸡枞表面厚厚一层泥土。
图源:云珍菌业
洗起来费劲,做起来就太容易了。拿刀背拍一下,随便撕开或者切成小条,加一点青辣椒、猪油,下锅炒,比平时炒菜多搁些盐,咸才鲜。
鸡枞很瓷实,有点像茶树菇。香气是很朴素的甜香,有点像面食点心,味道只能说极致鲜甜。平和又有压倒性的力量,浓烈而毫无偏邪之气,才德兼备,所以是菌王。
最妙的是滚汤,撕碎了加一小碗水,滚几分钟,放盐。鲜得跟大虾螃蟹一样。这个汤里的碎鸡枞仍很鲜美,但因为盐不够,直接吃就不太好吃了。连汤带菌一起蒸蛋羹是绝味。
干巴菌
干巴菌是个很怪的东西。它是革菌属的,长得皱皱巴巴,颜色灰头土脸,汪曾祺说它像一堆牛粪。炒熟了比柏油还黑。
皱巴巴的干巴菌。
图源:云珍菌业
不会弄的人我不建议买干巴菌。一来它贵,一斤四五百乃至七八百,二来处理起来麻烦的要命。干巴菌里面有特别特别多的土,还有松针,要用手一丝丝剥开才能洗净,最后碎成一堆屑屑。
撕开表面氧化,是黑不溜秋的,这样还得再撕,撕成一线一线的才行。
图源:云珍菌业
炒起来有一股非常奇特的香味,有点像牛肉干,也有点像黑松露。凉了也像黑松露,变成类似汽油的怪味。
干巴菌单吃不好吃,一来它气味过于浓烈,不喜欢的人受不了;二来口感发死,不脆,也不嫩。现在一般是加一点在炒饭里调香,类似香椿。语言学家朱德熙的夫人何孔敬善治此物,做法是炒青椒肉丝,味道还不错。
干巴菌炒饭
图源:云珍菌业
我买干巴菌也是听信了汪曾祺的鬼话,说它有宣威火腿和风干鸡的奇香,结果收拾起来费老鼻子劲,还总吃不完,只能在冷冻室里“打入冷宫”。有点头痛了。
野生菌季节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夏到秋都有。过季了有油炸菌子,也是美味,浓香而有嚼劲。不过,风味跟鲜菌子完全两样。冰冻野生菌不要尝试,一化冻就变成软趴趴的,只剩一点鲜汁还依稀有当季的味道,如一缕云南雨季的芳魂。
油炸菌子,云南传统的保存菌子的方法,油炸鸡枞最多,还有油炸牛肝菌。
图源:云珍菌业
作者:红色皇后
编辑:MAVIS
点点👇,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