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像蔡澜一样逍遥快活?
进一步广阔天地,退一步直接躺平养老。
这不,来了个打工人退休养老之标杆——蔡澜。
蔡澜,aka最懂人生逍遥快活、惯会过日子的神。他的养老日常一披露,可把广大打工人给羡慕坏了。
古董家私全部送人,入住豪华海景房,外面就是维港的无敌海景;
雇了八个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除了秘书和助理,还有三个护理、两个印尼佣人,一位司机;
每天起床就喝茶打游戏,随时起床,随时睡觉。
如果有朋友来指导他该如何如何,他就把人骂走。
“我已经非常之努力,到这个地步,你还来管我!”
参考一句《武林外传》的台词: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嘛!
这等的神仙日子,其实对于蔡澜来说也不算什么。毕竟人是著名的饮食男女,香港“食神”,许知远眼里的当代享乐主义者。
说句夸张的,竹林七贤要是穿越过来活在当下,也要去找蔡澜取取经。
品美食、爱美女、怼网友,蔡澜的逍遥人生
提到蔡澜,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遍布各大商场的粤式茶点店,蔡澜港式点心。
也有可能是出没在各大餐厅门头上的合影照片里,那个走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香港食评家,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江四才子(香港四大才子)”。
在一些网友眼里,他还是那个偶尔会亲自下场怼网友的毒舌博主。
前几年,每到农历新年时,蔡澜就会对微博网友开放评论区,迎接网友各种提问。大批网友评论等待蔡澜翻牌,点赞都是百万起,不亚于任何一个明星顶流。
前几年的网友们同现在网友的提问大差不差,大部分都是跟工作啊、情感啊、人际交往相关的。
比如,面对工作,不满意,不顺心,想离职怎么办?
蔡澜的回答非常一致:“麦当劳。”
意思是去麦当劳打工,看看人间疾苦,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无法平衡工作生活?麦当劳。
不想做现在的工作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麦当劳。
找不到工作?麦当劳。
麦当劳虽迟但到,就差唱出来了,麦当劳汉堡,好好好。
但真的有网友问起麦当劳哪个汉堡好吃,蔡澜反而说不知道,没试过。他还说,不知道,没损失。
对于情感问题,蔡澜的回复指导就比较具体。真心喜欢的,苦苦暗恋的,犹豫要不要告白的,一律都是一个字——上。
因为上了,成功率至少一半一半,不上,门都没有。
发现对方出轨的,厌倦了现在恋人的,想要忘记喜欢的人,心上人有别人了,一个字——换。
对那些异想天开的,问如何发财、暴富、怎样次次能刮中奖的网友,蔡澜每次回复都不一样:
你走吧。
头撞大石。
从树上掉下来。
我要是知道就不会在这回答你这种蠢问题了。
网友说生活苦了,他说那就吃糖;网友说想对自己狠一点,他说刮自己两耳光;对懒的、笨的、想改又不愿意改的,蔡澜直接骂,“该死”“蠢得出汁了”。
对玄学,只听说自己好的;谈到人生的意义,蔡澜就说这些等老了再想;谈到不婚不育,就说为什么不行,赚钱养老即可。
其实这些大道理、心灵鸡汤,大家都懂,蔡澜回复的总是更有趣,更有说服力一些。
大概是在于,蔡澜是名人中最懂饮食的,懂饮食的人里最懂如何享受人生的,懂享受人生的人中,他又是比较有文化的。他自己的人生,就过得特别通透、潇洒、快活。
许知远采访他时,对蔡澜的定义是“至少在我的视野中,他是最会享受人生的人。”
好友金庸评价他是像段誉、令狐冲一样的人,平时最喜欢跟他一起玩。蔡澜回应,自己没有段誉一样的出身,命中注定就是公子哥,但是应该做思想上的公子哥。
金庸写蔡澜:琴棋书画,财色酒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
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做不成出身上的公子哥,蔡澜在爱好上颇有老式playboy的风雅,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钱。跟那种盲目追随潮流、装腔装出来的假老钱不一样,他喜欢书法篆刻,就师从书法篆刻大师冯康侯。
而且蔡澜坚信是爱好就要钻研到底,他曾说自己只喝茶不喝咖啡,因为如果喝咖啡的话,就没有足够时间研究茶了,两者都是半桶水。
除了这些,蔡澜最有名的当然是吃喝和交友,最爱美食和美女。
从美食说起,蔡澜的“食神”之名担得稳稳当当。蔡澜写金庸《明报》副刊的专栏,写出名气后,每周两篇文,谈人生、谈美食,逐渐开启“美食作家”之路。
每写一篇文章,蔡澜至少要吃五家餐厅。
到后来专栏文章被TVB看见开始拍摄综艺节目,走遍全世界,蔡澜的文章也逐渐集成出版,慢慢积累影响力,才有了“食神”之名。《舌尖上的中国》,蔡澜是总监制,后来的美食纪录片也多模仿舌尖的模式,可是很难再超越。
至于交友,成龙曾说蔡澜是“所有人的朋友”。当久了电影监制,蔡澜是一等一的七窍玲珑,出了名的面面俱到、妥帖圆滑。
他自称至少交过61个女友,“至少每年增加一个。”虽然咱是现代社会,不提倡这种粗暴的数量论,不过对一个曾经的精神“公子哥”来说,正是风流倜傥、人格魅力充裕之证明。
年轻时,他得了稿费就拿去夜店玩,有钱之后看书、旅行,同好友吃喝玩乐,什么快乐便做什么。
人到中年,对电子设备、游戏、社交网络样样精通,知乎、微博、FaceBook都能玩得转,在没有评论限制的年代,为了抵御低质量言论和网友攻击,他找到一群“护法”,求助眼熟的网友帮忙自己筛选评论,再一一手写回复。
网友曾问蔡澜人生最快乐的两件事是什么,他答,吃饭、传宗接代。
所谓食色性也,蔡澜是样样都占全了。
吃过,爱过,活过
许知远采访时问蔡澜,享乐主义,不知道是对现实的反抗还是一种逃避,在这个时代做个享乐主义者意味着什么?
听这问题蔡澜第一次面露难色,尴尬地吃了口肉,回到他惯用的唯心论,“任何时代都可以,看你敢不敢想嘛”。
活成这样,蔡澜自觉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子哥”,没有那么的出身高贵,一生顺遂,只是屈居精神“公子哥”。
蔡澜说,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谈吃的。人生没法平衡,就用吃吃喝喝来平衡。
不想做的事情,他可以尽量不去做。问他人生是否有遗憾,他说当然有,但是不说,因为说了也没办法了却,平添烦恼。
蔡澜还借用倪匡的说法,肉体上的苦,可以吃止痛药,心灵上的苦,只能不去想它。你细品这话里话外,多少苦涩遗憾尽在不言中。
蔡澜从几时开始不谈了、不想了,有了做“精神公子哥”的觉悟?
又或者说,他是怎么想通的?
这可能要从他的出身开始说起。蔡澜的父亲蔡文玄是著名新加坡诗人,邵氏影业的新加坡分公司经理。
母亲洪芳娉曾任小学校长,女权先驱,曾骂丈夫是“和平时的君子,乱世中的窝囊废”。
全家福 最后排中央为蔡澜
家里有三子一女,蔡澜在家排行第三。四个小孩,结合洪女士这句窝囊废,可见这家里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
蔡澜从小在新加坡电影院长大,又喜欢读书,16岁就被邵氏赏识,成为邵氏电影的驻日发行经理。年纪小小,子承父业,蔡澜他爸甚至不是高级打工人,蔡澜确实离真·公子哥、富二代挺远的,顶多是“打工二代”。
不过蔡澜很争气,之后去日本系统学电影,蔡澜最爱库布里克,喜欢《天堂电影院》,在日留学的两年,也曾做过电影文青,和朋友同学大谈小津和黑泽明。
回到邵氏就做起监制,有玲珑身段还遇上大好的时代,蔡澜成功混出名头,成了金牌监制,几乎部部电影都能赚。
电影监制,有点像剧组的大管家,管行政、管财务、还负责监督艺术创作。黄金时代在最好的公司,蔡澜又能干,肯定是忙得脚不沾地。偶有休假,一个电话就被叫走,回来时自己心爱的金丝雀都死了。
不过他离开邵氏,对外说电影是集体创作,个人难以发挥,但也许核心矛盾还是观念不同。
这是电影青年的百年未解的终极之谜:商业片卖座,没有表达空间,但观众爱看,投资人高兴。
文艺片有表达,可是没人看,赔钱了很难再拉投资。邵氏逐利,不愿投资蔡澜想拍的可能蚀本但“有人味”的电影,蔡澜选择离开。
离开邵氏后,蔡澜到了嘉禾。当时成龙还是愣头青,惹上黑道,成龙义父、蔡澜的老板何冠昌委托蔡澜在国外照顾成龙。《龙兄虎弟》《城市猎人》等一系列经典动作片,都是蔡澜监制。
借着做监制的机会,蔡澜走过各种国家,走遍韩国、澳洲、西班牙、南斯拉夫……一边旅行交友,一边接触电影各行各业的手艺人,他的世界观也开阔起来,“原来人家还能这样活着。”
期间还认识金庸、倪匡等好友,几人事业上多有合作,意气相投,经常一起聚会聊天,吃饭的时候,总是金庸主动埋单。
后来,倪匡、黄霑和蔡澜一同主持谈话节目《今夜不设防》,就邀娱乐圈人士谈风花雪月,荤腥不忌。开播没几期,霞玉芳红四位美人三位到齐,嘉宾配置堪称高规格。
辗转从影40年间,蔡澜还不忘打第二份工,写文求生存。爱看书的蔡澜一直会写东西,一写也就是三十多年。
蔡澜14岁就有影评见载《南洋商报》,后来给金庸的《明报》副刊等报刊写专栏,每周笔耕不辍,文章短小,幽默风趣,似欧·亨利。
在那个纸媒还能打的八十年代,蔡澜就在报纸专栏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懂如何写才有传播性了。
因为写得多,也出了书,共计200多册,蔡澜和亦舒、李碧华并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的三大“台柱”。
评论家觉得他不入流,蔡澜便自嘲是“卫生间文学”。
写作只是蔡澜的诸多副业之一,90年代开始,他被邀请主持TVB谈话节目,担任旅行节目、美食节目主持人、美食节目评委……
除了写书、上电视,还自己下海经商,开创品牌,推出爆爆茶、爆爆饭焦,意思是暴饮暴食也无负担的食品,90年中期就主打低脂无负担,只能说经商思路十分超前。
他经营过餐厅、网店、带过旅行团……凡是精力允许,而且爱好能变成钱的,他都选择变成钱。
杨德昌曾在《一一》里借角色之口说:“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与电影结缘四十年,又在适当时刻离开电影的蔡澜,他的人生厚度,也许是寻常人的三倍不止。
蔡澜青年得志进了邵氏,赶上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自己身段柔软又得人赏识,从影四十余年,与香港名人明星把酒言欢,有机会巡游世界。
没等香港电影落寞,蔡澜及时抽身,自己写作、上电视、做品牌,名利双收。这样的人生,放过无数烟花礼炮,曾经纵情声色,沉浸酒肉猪油。值了,自然也就想开了。
也许在旅行的某一刻,在酒足饭饱的某一刻,在电视上不设防的某一刻,在深夜饥肠辘辘写文章的某一刻,蔡澜顿悟了,人生不过如此。
写作时,蔡澜也曾谈到过养老与死亡的话题。“死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生涯的一个完成。”一生爱吃的他,还列出了死前必吃清单。
他觉得老了最好不去医院,太痛苦,在家里呆着比较安乐,在家需要人照顾。雇人花钱,那就在有能力的时候多赚钱,在养老这件事上,蔡澜做到了知行合一。
最后用个老套的鸡汤笑话结尾吧,一次蔡澜坐飞机遇到气流颠簸,身边老外吓得腿软,蔡澜却看起来却毫不担心,外国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镇定,你死过吗?
蔡澜微微一笑说,“我活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