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不等于正确
一个古董可以卖高价,需要很多的理由。它的历史,以前的主人,纹路/颜色的特殊性,创造者的出色能力,是不是有很多买家争抢,等等都支持了它为什么可以值这么高的价格。
投资也是类似。
投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叙事:新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新产品带来的销售暴涨、管理转变后获得巨大成功、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等等等等。这些叙事,都有支撑它结论的很多道理。
有道理可以带来成功吗?
显然不是。
新技术的爆发可以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比如AI。有大量理由支持AI的投资,是对于投资非常合理的解释。然而,巴菲特在1999年互联网泡沫前曾经举过汽车行业的例子:
历史上的新技术都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美国一度拥有2000家汽车公司:汽车很可能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发明。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最终,只有3家汽车企业活了下来,而其股价也都曾低于账面价值。因此,尽管汽车改变了美国,对投资者来说却非幸事。现在,我们能够很容易分辨出输家。但当时投资汽车却是一个当然的决定。
理由的合理往往不能带来正确的推论和结果。人往往更加关心听起来有道理的事情,而不是正确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善于预测,很容易被说服,也是为什么经济是由故事驱动的。
有两个原因造成了人们感知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1
人的本性
每天股市盘前盘后,都会有很多的专家解读,告诉你为什么今天会涨或是会跌,而这些解说往往都很合理。例如,“受到巴以冲突的影响,所以避险情绪上升”、“某行业产能过剩,某某公司下跌”,“涨太多,进入调整期”、“国家队在这个时候应该出手救市”等等。这些都是合理的解释。但是究竟影响市场主因的真实理由是什么,能分析正确的很少。
但问题是,人往往只要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容易将其当真,而且还会利用它去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如果结果与自己的预测有类似,就会更肯定这一解释。但如果完全不同,则会去找一个理由解释这种不同,而不是否定自己原本的预测。这种时候,人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话,自己的合理想法永远都不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也会觉得自己是专家了。
因此,投资中,不要轻率的建立因果关系。不要轻易满足于一个合理的解答,否则我们容易错失一个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以及好的投资机会。
2
数据的偏差
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但是真正影响某个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却很少。正如我们曾说的那样:每家企业只有几个关键点需要了解,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精髓、跳动的心脏、核心引擎......能够找出这些关键因素,并将重点放在它们上面,才是成功的关键。
最重要的事件是最少的,也最难进行样本分析。由此推断的教训也会产生误导。
上个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没有人会说,“世界大战平均持续时间是五年”,或者“平均每次世界大战会导致6000万人死亡”。如果按照时间推理,根据历史趋势,我们早就应该发动一场世界大战了。也的确有人会拿它当噱头。
然而,很小的样本量并不能告诉我们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这一点在世界大战的例子上可能显而易见。但如果使用一个稍微常见的案例,人们就会开始得出各种错误的结论。对于研究而言,样本不足的事物虽然不是欺骗(甚至自欺欺人),但是会导致错觉。这是因为基于眼前的事物来解释事物的容易性会让人们使用统计数据得到欺骗性结果。
最重要的事件往往是违反直觉、具有破坏性、受情绪影响而非计算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一些共同点,很难收集到好且充足的数据样本。
一位经济学家,如果问他希望研究多少次衰退,他们会说“一万次”。但自美国20世纪40年代开始系统地收集数据以来,一共只有11次衰退。这些样本太少。而且,如果有更多的衰退数据,经济学家们会意识到,目前对衰退的了解可能有一半是错误的。
另外更多的数据直观上感觉更好,但实际上,更需要考虑的是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可以添加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过去的趋势,但并不能告诉你未来的预期。如果某件事很罕见,那么倾向于追溯到历史上,尽可能多地收集例子。但你研究的越深入,就越有可能研究一个以不同范式运作的世界。如果投资英伟达,按照10年前的投资逻辑,你绝对无法坚持持有,获得过去10年这超百倍的回报。
当我们没有重要事件的好样本时,会发生两件事。第一,当世界的运作方式与我们的数据显示的不同时,我们会自欺欺人,并感到惊讶。所谓“超预期”就是这么来的。第二,我们很容易愚弄别人。因为如果足够仔细去寻找,你总会找到某一组数据,让这个数据引导出你想要的结果。
这个问题,除了在你的行为和信仰上给自己犯错的空间之外,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当你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一种解释的时候,或者是当你听到某个人对某个问题提出一种解释的时候,请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
这只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合理的解释并不等于正确的答案。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