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式押注AI手机的厂商一大堆,为什么登顶的是它家
鱼羊 衡宇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今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正在迎来大变局。
两大变量交融交汇,已经开始展现作用力,让市场重新火热:
一是华为全面回归,盛况空前。
二是AI搅动风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就在这种交融之下,第一季度王座现已呈现归属——
荣耀。
AI成手机厂商关键增长引擎
华为的全面回归,采取的是一种最低调的姿态,收获了史上最高的关注度。
市场一度热议,华为回归后,“荣耀受到的影响最大”。
但最新数据出炉,事实却并非如此。
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6926万台,具体到厂商方面,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成为了拉动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力量”。
IDC中国区副总裁王吉平认为,此次荣耀登顶,AI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今年年初,荣耀发布了AI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 8.0,以魔法大模型加持,以平台级AI为内核、为底座,带来了“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懂你”的智慧服务。而首发搭载MagicOS 8.0的Magic6系列大受市场欢迎。
据王吉平介绍,得益于AI功能的增加,以及影像、屏幕等全方位的升级,全新旗舰Magic6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首销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
另一方面,在搭载平台级AI的荣耀Magic V2以及其他折叠屏家族产品的推动下,去年以来,荣耀折叠屏手机份额同比涨幅最高达到 675.4%。
而依靠荣耀Magic6系列及折叠屏家族的表现,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123.3%,高端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和华为。
手机AI≠AI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
AI手机是大模型应用风暴开刮之后,每家终端厂商必cue的话题。第一季度,激进押注的国内外各大安卓厂商,都纷纷发布自家首款产品。
大家都野心勃勃,底线当然是不能再这场竞争中落后。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荣耀?
荣耀CEO赵明认为,关键是“手机AI不等于AI手机”:
手机上使用AI的技术能力和体验,手机提供的是平台和算法。
但只有AI成为根基,在手机上无处不在,才能叫AI手机。
纵览第一季度市场上出现的AI手机们,不难看出,尽管宣传词都与“大模型”“AIGC”紧紧绑定,但在具体的落地路线上,其实已经出现流派的不同。
大多数厂商选择的路线,是率先围绕应用发力。基于已在云端锤炼得较为成熟的文本生成、图像生成等AIGC技术,在手机上推出端侧以及端云协同的AIGC应用。比如更为智能的人像抠图、翻译、会议总结等。
而以荣耀为代表的厂商,则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
赵明就多次公开表示,手机厂商要避免掉入应用爆发呈现的陷阱,在AI领域,终端厂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核心价值在操作系统层面。
具体来说,后者的路线其实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到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议题是:
轰轰烈烈的大模型、AIGC能否真的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好、更难替代的实际体验。
所以,什么是大模型进入手机后,能切实加强的体验?
最直观的,就是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在技术探索的层面上,高通展示过智能助手结合用户习惯主动决策的能力:在规划出行路线时,会主动询问是否要在路过的咖啡店里买杯咖啡。
而实践层面,则可以拿荣耀为例:
首先,以平台级AI为新内核的MagicOS 8.0,带来行业首个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
它能识别人机交互意图,是系统级的主动服务。
可以是出行时,到地铁站,手机会自动弹出乘车码;到机场,会自动弹出登机牌;到电影院,会弹出取票码。
核心功能之一、基于多模态能力的“任意门”,可以完成App之间的跨转“一步直达”。
类似如此,任意门带来的体验还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把传统的多步骤操作简化为一步操作,一步到位。
在使用体验背后,荣耀还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终端设备的AI四层架构理论:
第一层在系统层面,用AI使能跨系统、跨设备的融合。也就是让不同的操作系统通过AI决策无缝连接,实现手机、平板、PC等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
第二层在单机层面,用AI来重构操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让终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
第三层在应用层面,即AI在端侧的应用。
第四层是AI的端云协同。即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AIGC和云端大模型等网络侧AI在手机上的呈现。
实际上,这样的四层架构也概述了当前AI手机市场的竞争现状:
第三层、第四层更易切入,率先迎来爆发。
但第一层、第二层对于终端厂商更为关键,是终端公司区别于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价值。
手机的下一阶段:智能体
用当下热议的技术热词来做个简单总结,这两条不同的落地应用路线,又可划分为“工具派”和“智能体派”。
所谓工具派,更注重单点AIGC技术能力的工具化,强调在具体任务场景里,工具变革给人带来的直接效率提升。
而“智能体派”,更注重大模型、AIGC能力与终端操作系统的深度结合,即意在充分发挥大模型感知、记忆、理解、推理、决策的能力,不断学习用户习惯,理解用户意图,围绕用户的需求来对终端的各种能力进行调度。
相比于推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AIGC应用,“智能体派”的布局显得更加长线,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对手机智能的本质需求:
一方面,简化人机交互的模式,让手机这样的终端能越来越像人类助理一样,主动适应和匹配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能将大量留存在终端的用户个性化数据充分利用起来,让智能助理根据用户特性自我进化、持续成长。
其实,这也是AI手机能否像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成为手机第三阶段新形态的关键——
通过手机这样的终端设备,我们是否真的能人手一个会自我学习和不断适应用户需求的“贾维斯”?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条手机进阶智能体的路线,即使是在大模型技术进展飞快的当下,技术挑战仍然不容小觑。
关键的难点是,智能体路线涉及到用AI重构操作系统。
赵明也对此做过进一步解释,相比于应用,这种核心能力的构建更具门槛:
荣耀的路线是先把平台级AI、AI手机最核心的能力构建起来。某种程度上,我们稍微控制、抑制了一下在手机AI应用上的发展,因为担心太重视单点应用,而忽视了核心能力的构建。
在此基础之上,在2024年这个节点,我们会在AI端侧应用上发力,这本身不存在门槛,因为并不涉及到操作系统的重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是荣耀在第一季度AI手机的比拼中占得先机。
首先,是布局早,因此能在前沿技术带来创新机会时,率先发力。
在2016年第一代Magic上,荣耀就率先带来了目光注视自动亮屏、机场自动推送登机牌等,让手机主动识别用户意图的功能,并从此确立了荣耀IUI(意图识别人机交互)的演进方向。
2022年,荣耀开始在MagicOS 7.0上建立起平台级AI能力,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娱乐三大场景中推送多种卡片提醒,包括航班提醒、快递提醒、还款提醒等,逐渐建立起IUI的雏形。
而随着大模型技术向终端侧的迁移,在今年,荣耀不仅发布了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还基于端侧大模型对平台级AI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在MagicOS 8.0上再次变革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意图识别人机交互,使得操作系统的个人化成为可能。
一边,荣耀平台级AI,让手机更加关注用户个人,比如位置、状态、个人习惯、知识库等人因元素。
而另一边,端侧大模型(荣耀自研的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的加持,又能进一步增加平台级AI对人因元素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是投入大。
截至目前,荣耀AI研发费用累积达100亿,AI专利成果超2100项。
One More Thing
无独有偶,被曝将在今年的WWDC上公布AI新布局的苹果,近来传出的大模型相关进展中,也显露出将大模型与iOS做更深层结合的“智能体派”倾向。
3月份,来自苹果的一篇新论文《ReALM:Reference Resolution As Language Modeling》,还透露出苹果在提高语音助手理解和响应命令能力方面的技术进展。
简单来说,是让大模型去分析用户都在手机屏幕上做了哪些操作,以此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理解用户意图。
多方消息结合,苹果如今也大有要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的势头。
看来,无论是华为的全面回归,荣耀的强势登顶,还是苹果的寻求新变,2024的终端风云,注定和AI、和大模型有更强烈的交织。AI,已然成为终端市场新的长期竞争焦点。
人手一个贾维斯,确实越来越值得期待了。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