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努米亚”的国家,当地发生了暴乱。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宗大伟(张译 饰)与随员成朗(王俊凯 饰)奉命飞赴努米亚,接中国公民回家。电影的一开场,就把战争的残酷及其带来的压迫感,呈现地淋漓尽致。你会不由自主地带入到一种惊险的氛围中,甚至可能会紧张到屏住呼吸。但我之所以说它非常好看,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电影拍得非常真实。这份真实会带你近距离领略一群手无寸铁的外交人员,如何用勇气和智谋去应对枪林弹雨,去挽救海外中国公民的身家性命。注:本文有少量剧透,如若介意,可在观影后再回头阅读这篇文章。
尽管“努米亚”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原型很明显就是北非的利比亚。为了尽可能呈现真实的拍摄效果,剧组在宁夏搭建了一座两万多平方的非洲城市。从街头的广告牌,到路边的棕榈树,再到沿途的军事设施,全部根据按照1:1的比例进行复刻,非常真实。这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度以为剧组是真的跑到中东或者北非去拍摄的。就拿张译饰演的宗大伟来说,他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外交”,多年来辗转于不同的动乱国家,经历过地震、政变和瘟疫,在各种艰险险阻的环境下救过人,撤过侨,多次获得过(外交)部里的表彰。为了摆脱索贿的当地军官,宗大伟会果断地从口袋里掏出钱;为了通过军事交火区,他会“很社会”地给指挥官点上一支烟;为了带领遗失护照的同胞通过边境,他还假装是边境官的学弟来拉近两人关系……但当他被叛军抓住,对方要求他以中国外交官的身份表达对反政府武装的支持时,宗大伟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哪怕叛军以他和同胞们的性命相威胁,他也毫不退缩,反而还用坚定地语气警告他们:“如果你杀死了我们,中国政府会让你们血债血偿!”而当叛军首领强迫他和自己玩“俄罗斯轮盘”的搏命游戏时,宗大伟两眼空洞,颤抖着双腿,战战兢兢,这份对死亡的恐惧被张译饰演地淋漓尽致。最后那段因为过度紧张而泛起恶心想吐的生理反应,看着更是让人觉得非常揪心。但为了解救已故战友的老婆和孩子,他在最后一刻还是强行抑制住了这份恐惧,不惜豁出性命。有时候勇敢,有时候怯懦,有时候圆滑,有时候又坚守原则。这些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临场反应,一下子就让宗大伟这个人物的形象丰满、立体了起来。用饶晓志导演的话来说,就是“真实地还原了撤侨故事”。在电影的准备阶段,导演和编剧专门去阅读了大量关于撤侨的文字报告。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很多情节都是基于中国外交人员和海外侨胞的真实经历。1.宗大伟被叛军捕获时,被要求以中国外交人员的身份表态支持叛军。这一情节的原型,是科威特战争期间,中国驻科威特使馆商务随员孙渤的真实经历。1990年8月2日,伊拉克10万大军越过边境,以闪电战的方式占领了科威特。中国驻科威特使馆的外交人员留在当地组织中国公民撤离。同年8月13号,孙渤和同事路宏一起外出采购物资时,突然被几名伊拉克士兵用枪抵住带到了附近了雷金斯饭店。一名伊拉克军官得知孙渤是中国外交人员后,要求他就这场战场进行表态,孙渤则回应说:“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中国政府的立场自然是我们的立场,(如果)你们对中国立场有异议,完全可以通过外交的手段来协商解决,用武力胁迫外交人员,不应该是你们文明后裔的所为。”听到孙渤的回答后,这名伊拉克军官和旁边的人用阿拉伯语嘀咕了几句,随后示意手下放行。但就在孙渤拿出车钥匙准备上车时,这群伊拉克士兵突然从背后连开两枪,子弹从孙渤的耳边呼啸而过,导致孙渤的左耳近乎丧失了听力。2.宗大伟和努米亚的边境官哈桑交涉,帮助那些丢失护照的中国公民前往邻国图利斯在真实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中,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公民是通过利比亚的两个邻国——突尼斯(电影中的图利斯正好就是突尼斯的谐音)和埃及进行撤离的。在外交部的协调下,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还特意为中国公民简化了出入境程序,只要持有中国护照,就可以快速通行。但在在拉斯杰迪尔口岸(利比亚和突尼斯的边境口岸),有1000多名中国公民因为拿不出护照(或是被抢,或是遗失)而遭到利比亚边防军的扣留。而当时也确实有一些亚洲面孔的外国人,试图伪装成中国人逃离利比亚。在中国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利比亚和突尼斯接受了用唱国歌来验证身份的方案。对于流落在异国他乡,身处动乱之地的人来说,一首国歌就能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3.宗大伟和成朗带领华兴公司100多名员工徒步穿越沙漠,赶赴迪拉特当时宁波华丰公司驻利比亚的936名员工被滞留在项目所在地——艾季达比亚。现实中华丰公司员工的处境,和电影里几乎是一模一样。没有通讯,没有物资,没有援助,暴徒却轮番前来洗劫。(后来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电影情节有所不同,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阅,这里就不透露更多了)125人,浩浩荡荡,穿越沙漠,几经波折,最终安全回到了祖国。在最困难的阶段,没有通讯,没有物资,也没有神兵天降,大家靠着坚韧的意志、合理的分工和不离不弃地守望相助,展现了一个中国特色的传奇故事。而在现实中的利比亚撤侨事件中,海空军集体出动,12天撤离35860人,书写了中国式撤侨的奇迹。回想8月份,重庆山火肆虐之时,消防战士、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顶着炎炎烈日,从白天战斗到黑夜,又从黑夜战斗到白天。还有来自民间的摩托车手,在山火突发的第一时间,就自发集结在了救援一线。他们带着灭火装备、盒饭和瓶装水,在山路间来回穿梭,有的骑手在3天4晚只睡了16小时,为一线战士们撑起了一条后勤线。而当地的普通百姓,也是有钱捐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尽己所能,为灭火提供帮助。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只用了8天时间,就扑灭了这场熊熊烈火。还有9月份的泸定地震,泸定县湾东水电站员工甘宇,为了避免河水漫过大坝冲毁下游村庄,他和同事罗勇毅然决定坚守水电站,并及时开闸泄洪,避免了险情发生,自己却命悬一线。无论撤侨也好,救火也好,又或者是遇到地震、台风、洪灾、疫情,每当天灾人祸降临的时候,中国人民总是特别团结。这份团结或许来自于我们古老的民族记忆——大禹治水。中国是个水患和旱灾频发的古老国家,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中国人民早就学会了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克服万难,守护家园。而一次次和灾难抗争的经历,通过历史的沉淀,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民族精神。它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有逼真的视觉呈现,有紧凑的情节安排,有属于普通人的英雄事迹,它续写了中国特色的传奇故事。我相信,我们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将会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属于中国人的传奇故事,也将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延续。电影里饰演叛军小头目的那名配角,在拍摄过程时突然掏出纸巾哭了起来。这名演员其实是叙利亚人,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让他想起“相似的情况也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拍戏,而是他的故乡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中,和平年代只是偶然,战争和动乱才是大多数。哪怕是在今天,世界各地依然狼烟四起,战火不断,有数百上千万的难民逃离家园。这几个字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分量。
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