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二男孩被5名同学围殴,父亲抡起铁棍将其中一名活活打死,判决结果出来后,网友不淡定了……
“有人生没人养的小畜生,今天我就替你爹好好教育教育你!”
2006年,广州某小学附近的胡同口,35岁的罗卫平怒吼着抡起手里的钢筋棍,一遍遍重复地砸在初二男生刘嘉诚的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深入了解才知道,伤人者名叫罗卫平,他们一家定居广州,平时和妻子靠贩卖时令蔬菜水果谋生,儿子罗小白(化名)5岁那年,妻子凌晨四点被一辆大货车意外撞倒,不幸离世,司机肇事逃逸。
失去妻子后,原本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变得死气沉沉,罗卫平经过短暂的借酒消愁后,为了年幼的孩子,重燃生活的希望。
他勤勤恳恳、早出晚归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儿子过上好日子。
儿子罗小白也非常善良懂事,从不让父亲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担忧。
然而,罗小白老实、内向的性格却让校霸刘嘉诚盯上了,他时常带着几个小弟放学后围堵罗小白收取“保护费”,打骂罗小白。
可能是因为看到没有人为罗小白撑腰,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就在一次围殴罗小白的过程中,正好碰上了前去学校了解儿子近况的罗卫平。
当他发现被打者是自己儿子时,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最后,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罗卫平17年有期徒刑。
此事一出,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表态:
“有些小孩真是天生的坏胚子,父母不管,自然有人来收拾!”
“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专挑命苦人!可怜的一家”
“这位父亲太糊涂了啊,一时冲动为孩子报仇解气,但孩子以后谁来照顾啊!”
这位父亲看到自己儿子被围殴,极度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绝不值得提倡。
这场始于校园霸凌的悲剧,结束于一位丧偶父亲的怒火之中。
但校园霸凌绝非个案,它不因一位父亲的入狱就此消逝。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与欺凌。
校园霸凌的丧钟不应只在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周围响起,它应该在千家万户响起。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被校园霸凌这座大山压倒,他们才有勇气挣脱恶势力束缚,无畏无惧地前行。
就像海明威在书中所写: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警惕!校园霸凌摧残千万孩子身心健康 近年来,校园霸凌逐渐呈现出发案率高、低龄化严重、暴力程度高的特点。
百度搜索#校园霸凌#相关词条,相关案例不胜枚举,霸凌方式令人发指:
烟头烫、开水灌嘴烫伤、围殴拍裸照、性霸凌、殴打致死、杀人埋尸等畜生行为。
要知道,校园霸凌并不是家长眼中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和“互开玩笑”,而是带有侵略性、反复的、力量悬殊的一种不良行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它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如暗影随行,挥之不去。 早在2019年,就有公众号发起霸凌故事征集,短短40个小时里,他们在后台收到804份触目惊心的答案。
其中,44人落下了确诊的病症:
抑郁症、躁郁症、社交恐惧、余光恐惧症,还有人出现幻听、有人彻夜失眠、有人至今对声音敏感,神经衰弱,最短的持续一年,最长持续10年之久。
霸凌的原因莫名其妙,甚至自相矛盾: 成绩优秀被嫉妒,差了被排斥,长得肥胖或瘦小,穿得好,穿着不时髦,性格内向等等……
东野圭吾小说《恶意》中那个霸凌参与者所说的话一下就照进了现实: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想让他本分一点,随便找个理由呗。
这更加佐证了作家郑执那句: “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小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校园霸凌的最大杀伤力,不在于肉体上的摧残,而在于精神上的毁灭。
它如同潜藏体内的病毒,悄无声息地瓦解你的心理防线,让你的心理免疫力日渐衰退,挣扎着承受难以言表的痛苦,徘徊在濒死边缘。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Cyberball实验,通过虚拟的投球游戏,模拟社会排斥的情景,让参与者体验被他人排斥的感觉,从而研究个体心理反应。
实验显示:那些被排斥的参与者在游戏后表现出更高的负面情绪、低自尊以及高社交焦虑的倾向。
还有一项研究对千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从他们的9岁持续到26岁,结果发现:
童年时期频繁遭受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初期显示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倾向。
前两天,有位网友曝光离世姐姐的日记,不禁令人唏嘘:
她在日记中提到,上学时自己遭受欺凌,那时候最怕天亮,非常恐惧去学校。
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忍不住在楼下哭泣,哭完了再上楼回家,有一天,她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甚至动了想要自杀的念头。
后来她换了学习环境,但是一旦有人在她面前窃窃私语,或者看她一眼,她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长此以往,她陷入焦虑、内耗的负面情绪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难以同周围人和谐交流,导致她在其他孩子眼中是个怪人,于是他们开始慢慢远离她,最终孤立她。
无法承受新一轮的霸凌之殇,最终她选择了跳楼自杀,日记的最后一页徒留刺痛家人心的六个字:“我终于解脱了。”
在很多被霸凌者的世界观里,死亡才意味着霸凌的真正结束。
而对于霸凌者来说,他们习惯了用暴力或威胁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只会让他们形成攻击性强的性格,严重者有极大的概率走上犯罪的道路,自毁前程。
就像董卿所说: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意味着毁灭自己。”
霸凌之始,犹如上了膛的手枪,一旦枪响,无人能够幸免,更无赢家可言。
父母对待霸凌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心理测评分析师专家刘爱民认为:
“有些霸凌者刚开始欺负其他同学的时候,往往也忐忑不安。但当霸凌者和旁观者都没有反抗的时候,会更加激发他们去欺负其他人。”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以及第一责任人,本应该同孩子站在一起击退霸凌者。 可现实是一些父母在孩子遭遇欺凌时,竟然成为冷眼的旁观者,试图以权威压制孩子,用言语嘲讽孩子。
综艺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有一期讲述了女孩王晶晶长达十年的霸凌。
图片来源:网络
起因是一次课间打闹中,同学不小心碰掉她的水杯,同桌开玩笑说“这水杯要300万呢。”
随后,有关王晶晶的流言和谣言在现实和网络上越传越离谱,一发不可收拾。
她遭到校内外数千名学生围观起哄,素未谋面的学姐当众扇了王晶晶几十个耳光,两个女生将她堵在厕所羞辱并强行拍照。
“扇耳光事件”发生后,王晶晶的母亲称:
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讨厌你,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王晶晶母亲说出这样的话,和那些霸凌者有什么区别? 但凡她的母亲能有所作为,王晶晶都不会精神全面崩溃,被迫休学,两度自杀。
原本班级第五名的她,也不至于成绩一落千丈,休学后复读只能考上大专,读着不喜欢的专业。
图片来源:网络
对孩子没有爱的父母,家就如同悬崖峭壁,孩子如履薄冰般地行走于崖边,迟早有一天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有爱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就像太阳和向日葵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每一次的照耀、呵护和撑腰,换来的是孩子向阳般的抬头。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替儿子出头的故事,堪称教科书式的霸凌反击。
她三年级的儿子小易,体育课,被7名同学围殴。
外省出差的她立刻订了机票飞回去,第一时间去安慰儿子,联系医生给儿子做心理辅导,带领儿子走出阴影。
随后,她坚决要求校方对打人者给予处分。
原来她和儿子聊过后,发现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被同学洒墨水、破坏文具,有时候也会挨打。每次孩子和班主任告状后,欺凌者道歉后从未改变霸凌行为。
她拒绝了欺凌者父母的道歉和校方的赔偿和解方式,最终校方迫于压力,接受了这位妈妈的要求:
给带头打人者记大过处分,对其他打人同学进行通报批评,并针对其儿子被打事件出具加盖公章的情况说明。
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如果作为父母都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还能指望谁能在乎他们呢? 当你观察到孩子情绪不对,出现厌食厌学情况时,一定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了解情况,疏导情绪;
当你注意到孩子行为举止异常,常常心事重重,一定要和孩子耐心交流,探寻原因,解决问题;
当你发现孩子学习用品丢失或者孩子身上出现不明伤痕,一定要和孩子促膝谈心,查明真相,制止霸凌行为。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求救信号置若罔闻,更不会为霸凌者提供可乘之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为人父母,请时刻牢记:
父母对待霸凌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你的不上心只会让孩子更加伤心;你的不在意只会让孩子破罐破摔;你的不关注只会让孩子倍感孤独。
相反,你的关心呵护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你的倾听理解会让孩子增强自尊感和价值感;你的陪伴支持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
教育路上:
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教导孩子要与人为善,听话懂事。
对父母来说,或许养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更省心省事,但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压抑孩子独特的成长天性,还有可能存在被欺凌的风险。
心理咨询师严艺家曾总结过,那些被霸凌孩子身上都存在3种特质:
一是孩子在肯定声音中长大,父母往往会夸赞其“不怎么发脾气”“很懂事”;
二是习惯被安排生活,缺乏独立做主和说“不”的能力;
三是身心常年遭遇粗暴对待。
没有锋芒的善良,只会喂养出恶毒的人心;毫无底线的退让,只会换来恶人的随意践踏。
教育路上,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
因为狼象征勇敢、坚韧和决断,拥有强烈的求生欲和竞争力,羊则被视为温顺、软弱代表,缺乏主见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世界拥有相同的底层逻辑:
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当你弱时,身边恶人最多。
想要孩子不被欺负以及欺负别人,父母一定要牢记以下三点: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浇灭恶的火苗。
尹建莉说校园霸凌虽是发生在学生之间,但是根源却在家长身上。
她认为成年人对孩子的粗暴,是孩子人生遭遇的第一霸凌。
的确。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脚印长大的,你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身上就沾染何种习性。
良好的家庭氛围靠父母不断修炼自我,升级自我认知,学会分清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的是孩子的课题。
只有分清了这些,才不会动不动就打骂、批评和强迫孩子。
孩子身上出现哪些问题,父母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2、 当孩子被欺负时,一定要教会孩子反击
鲁迅说过: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
很多霸凌者都是纸老虎,他们都只是将自己伪装得很厉害而已。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一旦被欺负,要毫不犹豫的反击。
首先态度强硬,语言警告对方,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欺负,要大声地说出这句话:“你不要再欺负我了!不然我也要打你了!”
其次留存证据,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请求老师打电话叫来家长处理。
最后要懂得审时度势,打的赢就打,打不过就跑。
总之,无论“文斗”还是“武斗”,都要对别人的欺凌做出反抗,因为霸凌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3、 鼓励孩子多交友,但告诉孩子不必委曲求全。
青少年霸凌专家亚纳·龙沃宁说:
“一个孩子哪怕只有一个朋友,他被霸凌的风险都会变低。”
朋友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应对外界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告诉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想法,教导孩子理解他人独特兴趣和性格,包容差异性,同时,也要学会求助和分享,增进友谊。
如果朋友做了哪些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事情,不必为了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勇敢站出来表达和拒绝。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关注孩子交友质量,确保他们和积极向上、人品好的孩子交朋友。
点亮文末【在看】,愿校园再无霸凌,还孩子一方净土;
愿家能成为所有孩子坚实的避风港;
愿所有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真正的守护者!
“有人生没人养的小畜生,今天我就替你爹好好教育教育你!”
2006年,广州某小学附近的胡同口,35岁的罗卫平怒吼着抡起手里的钢筋棍,一遍遍重复地砸在初二男生刘嘉诚的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深入了解才知道,伤人者名叫罗卫平,他们一家定居广州,平时和妻子靠贩卖时令蔬菜水果谋生,儿子罗小白(化名)5岁那年,妻子凌晨四点被一辆大货车意外撞倒,不幸离世,司机肇事逃逸。
失去妻子后,原本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变得死气沉沉,罗卫平经过短暂的借酒消愁后,为了年幼的孩子,重燃生活的希望。
他勤勤恳恳、早出晚归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儿子过上好日子。
儿子罗小白也非常善良懂事,从不让父亲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担忧。
然而,罗小白老实、内向的性格却让校霸刘嘉诚盯上了,他时常带着几个小弟放学后围堵罗小白收取“保护费”,打骂罗小白。
可能是因为看到没有人为罗小白撑腰,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就在一次围殴罗小白的过程中,正好碰上了前去学校了解儿子近况的罗卫平。
当他发现被打者是自己儿子时,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最后,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罗卫平17年有期徒刑。
此事一出,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表态:
“有些小孩真是天生的坏胚子,父母不管,自然有人来收拾!”
“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专挑命苦人!可怜的一家”
“这位父亲太糊涂了啊,一时冲动为孩子报仇解气,但孩子以后谁来照顾啊!”
这位父亲看到自己儿子被围殴,极度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绝不值得提倡。
这场始于校园霸凌的悲剧,结束于一位丧偶父亲的怒火之中。
但校园霸凌绝非个案,它不因一位父亲的入狱就此消逝。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与欺凌。
校园霸凌的丧钟不应只在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周围响起,它应该在千家万户响起。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被校园霸凌这座大山压倒,他们才有勇气挣脱恶势力束缚,无畏无惧地前行。
就像海明威在书中所写: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近年来,校园霸凌逐渐呈现出发案率高、低龄化严重、暴力程度高的特点。
百度搜索#校园霸凌#相关词条,相关案例不胜枚举,霸凌方式令人发指:
烟头烫、开水灌嘴烫伤、围殴拍裸照、性霸凌、殴打致死、杀人埋尸等畜生行为。
早在2019年,就有公众号发起霸凌故事征集,短短40个小时里,他们在后台收到804份触目惊心的答案。
其中,44人落下了确诊的病症:
抑郁症、躁郁症、社交恐惧、余光恐惧症,还有人出现幻听、有人彻夜失眠、有人至今对声音敏感,神经衰弱,最短的持续一年,最长持续10年之久。
成绩优秀被嫉妒,差了被排斥,长得肥胖或瘦小,穿得好,穿着不时髦,性格内向等等……
东野圭吾小说《恶意》中那个霸凌参与者所说的话一下就照进了现实: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想让他本分一点,随便找个理由呗。
“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小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校园霸凌的最大杀伤力,不在于肉体上的摧残,而在于精神上的毁灭。
它如同潜藏体内的病毒,悄无声息地瓦解你的心理防线,让你的心理免疫力日渐衰退,挣扎着承受难以言表的痛苦,徘徊在濒死边缘。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Cyberball实验,通过虚拟的投球游戏,模拟社会排斥的情景,让参与者体验被他人排斥的感觉,从而研究个体心理反应。
实验显示:那些被排斥的参与者在游戏后表现出更高的负面情绪、低自尊以及高社交焦虑的倾向。
还有一项研究对千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从他们的9岁持续到26岁,结果发现:
童年时期频繁遭受霸凌的孩子,在成年初期显示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倾向。
前两天,有位网友曝光离世姐姐的日记,不禁令人唏嘘:
她在日记中提到,上学时自己遭受欺凌,那时候最怕天亮,非常恐惧去学校。
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忍不住在楼下哭泣,哭完了再上楼回家,有一天,她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甚至动了想要自杀的念头。
后来她换了学习环境,但是一旦有人在她面前窃窃私语,或者看她一眼,她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长此以往,她陷入焦虑、内耗的负面情绪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难以同周围人和谐交流,导致她在其他孩子眼中是个怪人,于是他们开始慢慢远离她,最终孤立她。
无法承受新一轮的霸凌之殇,最终她选择了跳楼自杀,日记的最后一页徒留刺痛家人心的六个字:“我终于解脱了。”
在很多被霸凌者的世界观里,死亡才意味着霸凌的真正结束。
而对于霸凌者来说,他们习惯了用暴力或威胁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只会让他们形成攻击性强的性格,严重者有极大的概率走上犯罪的道路,自毁前程。
就像董卿所说: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意味着毁灭自己。”
父母对待霸凌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心理测评分析师专家刘爱民认为:
“有些霸凌者刚开始欺负其他同学的时候,往往也忐忑不安。但当霸凌者和旁观者都没有反抗的时候,会更加激发他们去欺负其他人。”
可现实是一些父母在孩子遭遇欺凌时,竟然成为冷眼的旁观者,试图以权威压制孩子,用言语嘲讽孩子。
综艺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有一期讲述了女孩王晶晶长达十年的霸凌。
图片来源:网络
起因是一次课间打闹中,同学不小心碰掉她的水杯,同桌开玩笑说“这水杯要300万呢。”
随后,有关王晶晶的流言和谣言在现实和网络上越传越离谱,一发不可收拾。
她遭到校内外数千名学生围观起哄,素未谋面的学姐当众扇了王晶晶几十个耳光,两个女生将她堵在厕所羞辱并强行拍照。
“扇耳光事件”发生后,王晶晶的母亲称:
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讨厌你,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凡她的母亲能有所作为,王晶晶都不会精神全面崩溃,被迫休学,两度自杀。
原本班级第五名的她,也不至于成绩一落千丈,休学后复读只能考上大专,读着不喜欢的专业。
图片来源:网络
对孩子没有爱的父母,家就如同悬崖峭壁,孩子如履薄冰般地行走于崖边,迟早有一天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有爱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就像太阳和向日葵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每一次的照耀、呵护和撑腰,换来的是孩子向阳般的抬头。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替儿子出头的故事,堪称教科书式的霸凌反击。
她三年级的儿子小易,体育课,被7名同学围殴。
外省出差的她立刻订了机票飞回去,第一时间去安慰儿子,联系医生给儿子做心理辅导,带领儿子走出阴影。
随后,她坚决要求校方对打人者给予处分。
原来她和儿子聊过后,发现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被同学洒墨水、破坏文具,有时候也会挨打。每次孩子和班主任告状后,欺凌者道歉后从未改变霸凌行为。
她拒绝了欺凌者父母的道歉和校方的赔偿和解方式,最终校方迫于压力,接受了这位妈妈的要求:
给带头打人者记大过处分,对其他打人同学进行通报批评,并针对其儿子被打事件出具加盖公章的情况说明。
当你观察到孩子情绪不对,出现厌食厌学情况时,一定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了解情况,疏导情绪;
当你注意到孩子行为举止异常,常常心事重重,一定要和孩子耐心交流,探寻原因,解决问题;
当你发现孩子学习用品丢失或者孩子身上出现不明伤痕,一定要和孩子促膝谈心,查明真相,制止霸凌行为。
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求救信号置若罔闻,更不会为霸凌者提供可乘之机。
为人父母,请时刻牢记:
父母对待霸凌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你的不上心只会让孩子更加伤心;你的不在意只会让孩子破罐破摔;你的不关注只会让孩子倍感孤独。
相反,你的关心呵护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你的倾听理解会让孩子增强自尊感和价值感;你的陪伴支持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
教育路上: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教导孩子要与人为善,听话懂事。
对父母来说,或许养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更省心省事,但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压抑孩子独特的成长天性,还有可能存在被欺凌的风险。
心理咨询师严艺家曾总结过,那些被霸凌孩子身上都存在3种特质:
一是孩子在肯定声音中长大,父母往往会夸赞其“不怎么发脾气”“很懂事”;
二是习惯被安排生活,缺乏独立做主和说“不”的能力;
三是身心常年遭遇粗暴对待。
没有锋芒的善良,只会喂养出恶毒的人心;毫无底线的退让,只会换来恶人的随意践踏。
教育路上,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
因为狼象征勇敢、坚韧和决断,拥有强烈的求生欲和竞争力,羊则被视为温顺、软弱代表,缺乏主见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世界拥有相同的底层逻辑:
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当你弱时,身边恶人最多。
想要孩子不被欺负以及欺负别人,父母一定要牢记以下三点: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浇灭恶的火苗。
尹建莉说校园霸凌虽是发生在学生之间,但是根源却在家长身上。
她认为成年人对孩子的粗暴,是孩子人生遭遇的第一霸凌。
的确。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脚印长大的,你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身上就沾染何种习性。
良好的家庭氛围靠父母不断修炼自我,升级自我认知,学会分清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的是孩子的课题。
只有分清了这些,才不会动不动就打骂、批评和强迫孩子。
孩子身上出现哪些问题,父母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2、 当孩子被欺负时,一定要教会孩子反击
鲁迅说过: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一旦被欺负,要毫不犹豫的反击。
首先态度强硬,语言警告对方,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欺负,要大声地说出这句话:“你不要再欺负我了!不然我也要打你了!”
其次留存证据,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请求老师打电话叫来家长处理。
最后要懂得审时度势,打的赢就打,打不过就跑。
总之,无论“文斗”还是“武斗”,都要对别人的欺凌做出反抗,因为霸凌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3、 鼓励孩子多交友,但告诉孩子不必委曲求全。
青少年霸凌专家亚纳·龙沃宁说:
“一个孩子哪怕只有一个朋友,他被霸凌的风险都会变低。”
告诉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想法,教导孩子理解他人独特兴趣和性格,包容差异性,同时,也要学会求助和分享,增进友谊。
如果朋友做了哪些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事情,不必为了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勇敢站出来表达和拒绝。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关注孩子交友质量,确保他们和积极向上、人品好的孩子交朋友。
点亮文末【在看】,愿校园再无霸凌,还孩子一方净土;
愿家能成为所有孩子坚实的避风港;
愿所有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真正的守护者!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资源领取
资源领取
○ 60集自然拼读动画
○ 英文PPT课件学中国传统文化
○ 儿童运动视频《Little Sport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