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围场,琵琶起舞”,这座位于辽河之源的城市,为何独具艺术气质
自古以来,狩猎被视为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而广受皇家贵族的追捧。
也正因如此,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便将长白山及其附近地区,辟为围场,也被叫做“盛京围场”。
那里不准开垦,只供皇家打猎游玩,同时为皇家提供鹿肉、鹿茸、生鹿羔……
辽源就在这片围场之中。
据说,一次康熙东巡来到此地,偶然间远远望见一只美丽的梅花鹿,出没在山林间。
康熙拍马上前,梅花鹿悄然隐没于山林之中。
不甘心的康熙,一路追寻着梅花鹿的足迹,不觉间来到了一处偏僻之地。
正在康熙四顾茫然且口干舌燥之际,眼前竟突然涌现出一方泉眼。
康熙下马,痛饮甘泉,并为泉眼赐名“吾龙泉”。
“吾龙泉”正是辽河的源头之一,位于辽源市老哈岭一个叫福源的小村子。
因此,辽源即“辽河之源”。
千百年来,这片被辽河之源浸润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诸多神秘的传说。
龙首之巅,魁星闪耀
在辽源,占据着城市C位的,是位于繁华市区的一座山——龙首山。
关于龙首山的来历,流传甚多,其中一个颇耐人寻味。
相传,龙王九太子有一天心情烦闷,来到辽源地界散心。
没想到,在辽河边上,九太子竟对一名农家女子,一见倾心。
可惜,农家女子的母亲严厉地管束着女子,不让她和九太子见面。
本就心情烦闷的九太子,心情更加沮丧,睡梦中,他竟悲戚地大哭起来。
当他从梦中醒来时,他的眼泪已化成了万顷碧波,淹没了方圆百里的村舍。
而那位令他朝思暮想的农家女子,也在洪水中香魂归西。
龙王见九太子闯下如此大祸,便惩罚它化为龙首山,永远留在了辽源。
龙首山仿佛一条巨龙,正探头入辽河饮水。
到了清光绪年间,一名叫王坐全的道教大师来到这里,他一眼看出龙首山不凡而独特的地势,便在龙首山上修建了魁星楼。
辽源魁星楼在东北颇负盛名,它是我国道教塔楼。
魁星楼是塔楼式建筑,共有9层,高69米,有着“华夏玄门第一楼”的美誉。
古人云: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意思就是被魁星用笔点中的人,会一举夺魁,故而魁星是古代读书人敬拜的星座。
上百年来,辽源的莘莘学子在考试之前,都会去魁星楼参拜魁星,以求金榜题名。
在魁星的护佑下,辽源走出了众多名人,其中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便是辽源人的骄傲。
如今,魁星楼的一二层,是辽源市博物馆,那里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记载了辽源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历史。
魁星楼的上面七层,则供奉着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魁星、财神等诸多神像,甚至还有目前世界最大的铜贴金佛像,受到世界各地信徒的瞻仰膜拜。
龙首之巅,魁星闪耀。
作为辽源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名片,魁星楼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然成了辽源人心中的骄傲。
榔头画乡,琵琶起舞
如果说魁星楼展现出辽源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琵琶、剪纸、农民画等艺术,则展现出辽源独特的艺术魅力。
每年7月26日,是辽源国际琵琶节,世界各地的琵琶爱好者慕名而来,将小小的辽源市挤得水泄不通。
辽源之所以被誉为“琵琶之乡”,就不得不提起“琵琶大师”周显顺。
1983年,当酷爱琵琶的周显顺来到辽源文化馆工作时,辽源人对琵琶还很陌生。
工作之余,周显顺拿出琵琶自娱自乐,没想到时间一长,前来听他弹琵琶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有人闻声而来,拜周显顺为师。
可学习琵琶演奏,谈何容易?
琵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琵琶之名的由来,和弹奏时的指法有关:向前弹出为琵,向后挑进为琶,一弹一挑为“琵琶”。
在琵琶的弹奏中,最难的就是指法速度。
很多大型作品,如果演奏者指法速度低于每分钟500下,是根本演奏不了的。
而这样的速度,对一般人来说,没有经过十年八年的专业训练,根本无法达到。
不过,周显顺在多年的教学中,独创了“显顺速度训练法”,能让弹奏者在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后,指法速度就达到每分钟500下以上,甚至有人能突破每分钟1000下。
眼看着前来拜师的人越来越多,周显顺便创办了显顺琵琶学校。
这是我国唯一一所专业的琵琶学校,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的琵琶专业教学。
在周显顺的精心指导下,2012年,辽源琵琶选手齐奏《金蛇狂舞》,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此,辽源琵琶蜚声海内外。
而“显顺琵琶教学”,也成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辽源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除了琵琶绝技,辽源东辽县的“满族剪纸技法”,也堪称一绝。
东辽剪纸传承了女真时期的艺术古风,线条粗犷、奔放,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今,东辽剪纸已成了满族的民族符号,被吉林省列入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辽源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此外,辽源还被誉为“中国农民画之乡”。
在曾经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辽源的茅草屋中隐伏着几位民间绘画艺人,正是他们给了辽源人最初的绘画艺术启蒙。
画乡风情,宁静而质朴。
那里有漫野良田,也有精美的画室;
有户外露营地,也有幽静的主题民宿……
有人说,每一个辽源人的细胞里都有着满满的艺术基因。
他们能用一把琵琶,演奏出天籁之音;
也能用一把剪刀,剪出欢声笑语;
还能用一支画笔,绘出世纪蓝图。
辽源,是一座充盈着艺术魅力的城市。
盛京围场,呦呦鹿鸣
张学良曾为辽源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
据史料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巡行至此,当他见到一只只神采奕奕的梅花鹿时,不觉为之倾倒。
为了保护梅花鹿的生长环境,努尔哈赤将辽源划归“盛京围场”,不仅禁止农民开垦土地,还设置七品官员,管理这里的鹿业。
起初,辽源的梅花鹿都是野生的。
为了捕获梅花鹿,狩猎人会隐藏在深深的草丛中,双手举着公鹿的头,发出“呦呦”的叫声,以此来吸引鹿群。
后来,为了得到更多的鹿,狩猎人开始在山林草丛间,设置专门的陷阱。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族对鹿茸、鹿肉、生鹿羔的需求只增不减,可梅花鹿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眼看着就要交不上每年给皇宫的供养,熟悉梅花鹿生活习性的猎户们,便开始想办法在山林间饲养梅花鹿。
从此,辽源开启了我国人工驯养梅花鹿的先河。
清政府还在驯养梅花鹿的山头,高挂虎头牌,以示皇权,并钦赐“养鹿官山”的名号。
时光倏忽而逝,虽然清政府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辽源的梅花鹿产业却蓬勃发展起来。
1947年,辽源东丰县诞生了我国第一家国营鹿场。
辽源水草丰美,林木茂盛,为梅花鹿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梅花鹿和鹿制品,质量上乘,吸引着无数客商慕名而来。
梅花鹿浑身是宝。
鹿肉可食,鹿皮可制高档皮革,鹿鞭、鹿肾、鹿骨都是入药佳品,而鹿茸更是珍贵无比。
有关鹿茸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书中描述鹿茸能“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之所以能活到89岁,成为我国年纪最大的皇帝,这和他的一个长寿仙方“龟龄集”有关。
慈禧为了永葆青春,也经常吃一种特制的“培元益寿膏”。
而在“龟龄集”和“培元益寿膏”中,最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鹿茸。
后来,张作霖更是将鹿茸磨制成粉,直接服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鹿茸里含有一种干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再生和骨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转化研究价值。
这就意味着,通过鹿茸再生干细胞,能让人类骨骼再生成为可能。
鹿茸的价值,可见一斑。
每年6月,辽源东丰县便会上演精彩纷呈的“梅花鹿节”。
世界各地的客商翩然而至,评选鹿茸王、参加美食节、在山林间和梅花鹿亲密接触、观看满族人文风情展演……
正如《诗经·鹿鸣》中所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曾经的“皇家鹿苑”,在新时代的今天充满了勃勃生机。
▽
古语有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辽源,是辽河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首之巅,魁星熠熠;
辽河岸边,琵琶声声;
山林之中,鹿鸣呦呦……
农民画里藏日月,一把剪刀剪乾坤。
辽河之水源远流长,在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气质的城市里。
辽源人正用他们的慧心巧思,续写着专属于辽河之源的传奇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