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正规军”加入全球化游戏,海外将不再是中餐从业者的避风港。
文|常薇倩 施忆
编辑|Jason
来源|36氪出海(ID:wow36krchuhai)
封面来源|Unsplash
中餐出海,火锅先行。
在全球饮食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这份来自中国的热烈风味,正在与世界各地的食客越洋聚首。标准化的烹饪工艺、灵活的食材组成、独特的就餐形式,让火锅文化在五湖四海迅速扩散,也让火锅出海成为了一门好生意。 无论是曼谷、波士顿,还是巴塞罗那,华人聚集之处都可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各色火锅店。而如今,来自中国的火锅店里有了越来越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熟练地使用着筷子涮烫肥牛、吃着来自四川成都的冰粉,并在不久后成为这家火锅店的熟客。当饮食习惯边界消融,遇上中餐出海潮,更容易标准化的火锅成为了有可能“开遍全球”的中餐品类。 小龙坎、谭鸭血、大龙燚等是川味火锅品牌中的佼佼者,也是火锅出海的先锋。它们正在开拓一个复杂但充满机遇的市场,既要克服标准化、文化适应的挑战,又要把握市场趋势,利用火锅文化的独特魅力,服务全球消费者。在这一轮的火锅出海浪潮中,更多见的是“正规军”的身影,它们有着更强的本地化能力、更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它们瞄准的不只是华人市场,还有辽阔的本地人市场。当更多规模化的玩家参与其中,不难预见,这将推动火锅文化在全球的进一步普及,同时火锅出海也将朝着强者游戏的方向演化。近期,36氪出海与小龙坎海外负责人景子芃就火锅出海现状、小龙坎出海经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以下访谈内容经过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出海本地化:如何教外国人吃火锅?
A:最早我们出海的时候,确实服务的大部分是华人。但我们在2023年提出了本地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在欧洲很多门店本地化率超过70%,也就是说店里有七成以上顾客都是外国人。所以这也成了我们在做选址、做菜单、做营销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基于当地人的思考做这个事情,而不仅仅是基于华人市场来做。
A:这其实是个误区。出海之前,所有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分餐制?是不是要做小锅?但就像我们也会吃墨西哥菜、手抓饭,其实我们也不会介意就餐形式。所以第一,在尊重当地消费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消除对海外消费者的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第二,火锅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分餐,只是在一个锅里煮而已,大家还是拿到自己的碟里、蘸自己的调料;第三,如果消费者非常介意,那我们也会提供勺子或者公筷。事实上,目前我们还没有接收到太多关于这方面的疑虑或者反对。来吃火锅的外国人,其实已经做好了接受异域文化的准备,抵触心理没有那么多。Q:餐饮本地化除了消费者端,符合当地食品监管部门要求也很重要,您能否分享几个案例?以及你们是如何避免踩雷的?A:比如,德国摆盘很多装饰花都不能摆,最多摆一些叶子;穆斯林国家菜单里最好不要出现猪肉制品。通用的规则我们一般都会正常遵守,来自于民族和非常 local 的规则,我们通常是通过加盟商的建议去规避。一家海外门店开业之前,加盟商需要学习我们的菜品 SOP,过程中他们会告诉我们哪些东西可能在当地是不被允许的,那么我们就会提前规避这些东西。A:外在原因是,当时我们学习了国际领先的连锁跨国餐饮企业的先进经验,在特许经营上更关注本地化。打开市场天花板,服务本地客户,更可能创造更大价值。内在原因是,我们创始人在创办小龙坎之初,就希望把川味带到世界各地,因此我们需要去做本地化这一难而正确的事。 A:其实我们会比较强调中华文化的体验。小龙坎在海外的门店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中式古建筑出现的。我们会把这个作为中国文化的吸引点。再比如,今年是龙年,我们就出了很多龙年相关的周边,也和故宫联名出了一些产品。然后,我们在 Instagram、TikTok 上做推广,吸引客人到店。客人到店就餐时我们还会提供一套《火锅食用指南》,服务员会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大家火锅怎么吃、怎么选锅底、哪些菜是我们的推荐菜、怎么烫之类的,比如调料,大家可以根据墙上的指引,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Q:不同市场的营销推广是否有通用的 SOP ?还是每个国家根据本地情况去推广?A: 我们在东南亚、欧洲和美国都总结了一套有一定效果的打法。我们会根据这个打法去培训门店,告诉他们 TikTok 怎么做、小红书怎么做。另外加盟商自己也会有一些想法、资源,是一个共创的过程。
选址、供应链是关键问题
A:主要是加盟商推荐,我们进行评估审核,例如会告诉他需要什么样的铺面,面积、层高、通风要求等,加盟商根据区域去找,有市中心的商业街,也有离市中心稍远一点、交通便利区域的门店。Q:小龙坎的海外客单价已经算是中高档,是不是会倾向于更有品牌效应的商业街或者商业综合体?A:取决于这个店服务的客群。比如开在商业街周围,大部分来吃饭的可能是游客、留学生,或者说本地的年轻人。如果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通常需要驱车,这样的门店主要服务当地的中产阶级,大家是为了吃比较好的异国餐厅氛围过来的。小城市的话,一般越靠近市中心越好。A:有许多小细节,比如电容量,我们是走过弯路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店面本来是咖啡厅,可能只有咖啡机、电灯、空调这些耗电设备。但如果要改成火锅店,会增加30到40台电磁炉,后厨比咖啡厅要耗电。有的铺面标准电量不能支撑开火锅店,就需要去当地电力局申请增加铺面电量。这个过程在海外会非常花钱。 Q:我看到海外店面面积通常要求更大一些,600-1000平。为什么需要那么大面积?A:这个是分区域的。在新加坡、日本、泰国的店铺面积大概在300到600平米左右。因为我们评估这些城市可能不止一两家店,比如新加坡我们开了五家店,每家店面积可能就不会特别大。但很多欧洲城市我们可能只会开一家店,就尽可能希望这一家店面积要大一点。因为欧洲会多一些单核心模式的城市,所以我们在欧洲的主要城市、一线或准一线城市,大部分门店都会选择在600到1000平米。目前的营业状况和经验来看,这样的门店会给投资者更大的回报空间。 A:正常来说在15个月左右,实际上我们都会超出大家预期。很多投资者容易被国内一些片面宣传带偏,觉得做餐饮、火锅、奶茶,就应该是6到10个月、当年回款甚至当年翻倍,但其实不是。我们更希望在海外找到做长久生意的投资人。所以我们会给到合理的投资预期评估,希望大家把生意做久一点。 Q:小龙坎在欧洲的客单价能够到40-60欧之间,是供应链成本太高还是价格定位本身的原因?A:我们希望在海外做有品质的火锅,而不是一味地打价格战。海外的食品安全监管非常严格,如果打价格战的话,最后可能在菜品上面把控不严,服务也跟不上,比较容易出问题。我们希望小龙坎在海外是以中高档质量的品牌出现。
要清楚自己是做华人还是非华人市场
Q:小龙坎的出海第一站是新西兰,大家讨论火锅出海的首站主要还是东南亚、北美,小龙坎为什么选择先去新西兰?A:其实是机缘巧合,2017年小龙坎在国内势头已经不错,海外也有了很多咨询的客户,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就把新西兰作为了出海第一站。2018年,我们才开始真正有计划地往海外发展,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做了联营店。到2020年左右,小龙坎海外基本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三个市场站稳了脚跟。到现在,我们海外门店超过40家,还有很多门店正在筹备中。Q:小龙坎早期出海有联营、直营加盟模式,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以加盟为主?A:海外直营店,尤其分布在多个国家,管理半径非常长,管理起来不太经济。属地化员工的管理、当地法律法规的遵循、资金流动都不太方便。而在国内强连锁的加盟模式逐渐成熟之后,我们认为加盟可以更好地契合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转变为强连锁重服务的加盟为主的发展模式。A:我们希望对方是在当地深耕的餐饮人,最好是集团化的餐饮公司。我们会评估加盟商在当地的口碑、资源和实际经营能力。A:可能我在(火锅)这个行业里,感觉是这样的。首先火锅解决了 B 端供应链的问题,有一个好锅底就能开店,供应链可以从当地找,菜品可以是当地人本来就常吃的产品。其次对 C 端来说没什么市场认知的难度,吃起来比较方便,就餐形式和氛围也很好。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要真做好,关键还是本地化的程度和功力。我们整个海外团队都比较年轻的,大家都有一些海外背景,会更加理解海外的市场和顾客。Q:火锅出海之前比较热门的讨论可能是去新加坡,现在的重点是欧洲吗?A:对于所有国内出海做生意的人来说,最适合试水的市场确实是东南亚,因为文化相近。但是如果仅仅做东南亚的话,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空间比较有限。欧洲或者美国的话,大家的消费能力在那里,你只需要挑选适合你的顾客,做好潜在客群的教育就可以了。Q:现在基本上国内的头部火锅品牌都去海外了,尤其是去欧洲,大家竞争的点会是在哪里呢?A:我觉得做出海,不管是什么产品,一定要想清楚到底是做的是华人市场,还是当地人市场,这是最核心的点。如果是海外华人市场的话,其实是不大的,尤其还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是做本地市场的话,你的市场容量就不一样了,比拼的就是如何让本地人接受并且习惯你的火锅,本地化程度做的怎么样。A:非华人圈和海外二线城市,其实我们正在努力。小龙坎的企业愿景是“让世界悦享中国好味道”,我们想通过中国风的用餐场景,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我们也想逐渐往海外二线城市发展,希望门店的顾客结构不断多元化,让更多的海外消费者能够体验到这份快乐。具体而言,像西班牙、德国一些华人很少的国家城市,今年我们也开始进入开店了,并且生意都还可以。这些地方的门店可能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爬坡期,因为市场教育和认知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但我们也坚信这个是正确的道路。只是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去学习当地市场,了解当地市场,服务当地市场。这个事我们也在努力,同行也在努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中餐在餐饮世界中方能越来越好。36氪旗下出海公众号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对话小龙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