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496期)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SpaceX完成第161批星链发射;星际线飞船首次载人任务推迟
社会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好东西要靠抢。只有弱者才会坐等分配。
——利弗莫尔
北京时间2024年5月7日11时21分,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六丙火箭)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海王星01星”等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长六丙火箭是八院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而研制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一子级直径为3.35米,使用两台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子级直径为2.9米,使用一台推力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全箭总长约43米,起飞重量约21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
该火箭的控制系统采用AAC(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这是该技术在国内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飞行。该技术可以通过在线实时调整火箭的飞行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火箭飞行控制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面对国内商业发射市场的旺盛需求,八院通过长六丙火箭积极探索商业发展模式。据介绍,此次发射4颗卫星,是通过商业化竞拍方式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首次公开竞拍。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0次飞行。
北京时间5月7日02:14,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完成一次星链发射,将23颗星链V2 Mini卫星送入轨道,星链卫星的总发射数量达到了6350颗。
这次发射是第161批星链发射任务,这次发射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024年的第47次航天发射任务,是2024年第31次专门发射星链卫星。
发射后,在海上驳船进行了回收。
截止到目前,星链卫星的总发射数量达到了6350颗。
北京时间2024年5月7日,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首次载人任务在发射前2小时,因为Atlas 5火箭半人马座上面级液氧阀门故障导致推迟,至少1天后再次尝试发射。
两名宇航员:61岁的NASA宇航员巴里·“布奇”·威尔莫尔和58岁的苏尼塔·“苏尼”·威廉姆斯已经登上飞船,系好安全带。发射推迟后,他们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离开飞船,等待第二次发射尝试。
2019年12月,星际线飞船首次无人试飞任务未能成功,原因是软件错误和通信问题。问题解决后,尝试第二次试飞,但飞船服务舱推进系统阀门出现堵塞故障。工程师更换了新服务舱中的阀门,并修改了系统,防止水侵入发射台。
2022年5月,第二次无人试飞取得成功,按计划对接国际空间站,并精确着陆返回地球,初步证明了载人能力。
但在飞行结束后,发现了新的问题:降落伞线束软连接器出现问题,并且担心电线上缠绕的保护胶带可能会在短路时着火。
总而言之,归零工作将星际线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时间从2023年推迟到了2024年。波音公司花费了超过10亿美元,来支付额外的试飞和归零措施。
北京时间 5 月 6 日消息,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正在公司内部训练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其规模足以与谷歌、Anthropic,乃至 OpenAI 的先进模型相抗衡。
报道称,这个新模型内部代号为「MAI-1」,由前谷歌 AI 领导人 Mustafa Suleyman 带队负责。在 Mustafa 进入微软之前,他曾担任初创公司 Inflection 的 CEO,直到今年 3 月微软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产权并雇佣大部分员工。微软的「MAI-1」可能会基于 Inflection 的训练数据与其他技术,而据两名知情的微软员工透露,微软的这个新模型与 Inflection 公司原有的模型 Pi 是两个不同项目。
爆料称,MAI-1 的规模「远大于」微软此前训练过的任何小型开源模型,意味着它将需要更强算力及训练数据,同时也会具备更高的成本。MAI-1 将有约 5000 亿个参数或设置,用户可调整它们来确定模型在训练时学习的内容。作为对比,GPT-4 有超过 1 万亿个参数,Meta 和 Mistral 等公司发布的小型开源模型则有 700 亿个参数。
据报道,中国今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均超去年同期。整体来看,今年五一档影片供给充分、题材丰富,满足了观众多样的观影需求,展现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
爱企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73万家电影相关企业。2014年-2023年,中国电影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十年累计新增注册约62.9万家。其中,2023年中国新增电影相关企业约18.8万家,达到近十年年增量峰值。
>End
>>>
太空与网络综合转载。来源:科技日报、国际航天爱好者、空天动力瞭望、IT之家、极客公园。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