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北冰洋融化到极端天气,80、90后能安享晚年吗? |【经纬低调出品】

从北冰洋融化到极端天气,80、90后能安享晚年吗? |【经纬低调出品】

财经
如果仍然置之不理,伦敦将会被洪水逐渐淹没;弗罗里达半岛的土地正在消失;孟加拉国的房屋一点点下沉。这一切难以估量的极端情境,随着北冰洋的融化而即将成为现实。

最近几年,世界各地频出的极端天气,再次让人类的关注点聚焦同一处:这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全球变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过于遥远、过于宏观。可是,当数百名科学家团队搭乘破冰船进入北极圈,进行超过一年的实地考察,我们需要直面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北冰洋的死亡」。

《漂流北极圈:冰上一年》记录了这一人类史上最浩大的一次北极科考行动——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MOSAiC),揭开北极加速融化的秘密,以及它对地球各地的深远影响。


纪录片从科考团队的视角,用科学数据+人文讲述的方式,揭示了全球变暖问题的迫切性。通过这部影片,人类可以直视「全球变暖」背后的细节现象,直观地感受到:自然面前渺小的永远是人类那么,史上最浩大的北极科考行动带来哪些知识点?气候变化带来的直观影响有哪些?我们以下,Enjoy:



‍‍‍‍‍‍‍‍‍‍


1
漂泊北极一年‍‍
传来北冰洋将死的噩耗‍‍

人类史上最浩大的一次北极科考行动中,科学家们带来了北极冰层的最新消息: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北冰洋的死亡」。出发之前,科学们家从未料到自己将如此轻易地得到这个答案。‍‍‍‍‍‍‍‍‍‍‍‍


专业摄制团队跟随科考队员们,深入北极腹地,将390天的冰上漂流经历制成纪录片《漂流北极圈:冰上一年》。影片记录了为期一年多的考察中,北极正在发生的灾难与困境、科研发现的事实与成果。为期390天的冰层停船行动,向世界宣告:脆弱的北极,正在等待营救。气候变暖的重灾区北极,并不与人类相距甚远。
‍‍‍‍‍‍‍‍‍‍‍‍‍‍‍‍‍‍

此次科考任务的代号是:MOSAiC。MOSAiC科考任务在现代气候科学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曾经的登月计划。‍‍‍‍‍‍‍‍‍‍

MOSAiC的计划是将船抛锚在北纬85°的一块海冰上,在北冰洋随着浮冰漂流一年,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这一计划成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联合北极科学考察项目。此次科考的任务简单来说是,搞懂北极和北极正在面临的变化。

为什么要关注北极?城市、生物、人类都给予出答案。科考队在北极对各类生物做调研时,唯独有一类常见的生物没有出现在名单内:鱼类。

但在不懈的努力之下,北极中部的冬天,队员们钓到一条大西洋鳕鱼。然而,这并不值得庆祝。

大西洋的鳕鱼不该出现在北极。这说明环境带来的改变,甚至已经到达深海地区。

微生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适应了北极的极端环境,在1毫升海水中,约有100万个细菌细胞。那么,如果北极的温度产生变化,微生物们也将随之消亡。



南北半球的海洋生物,正在向两极迁移。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生物难以忍受高温的出现,逃离原住地。赤道海洋,正在出现「荒漠」。生物的栖息范围,正面临着挑战。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场行动,就此展开。


首先,科考队选取了合适却不完美的冰层,用以停泊船只,并且在这片领域长期驻扎,打造气象城、信号塔等多元研究领地。冰层远没有想象中牢靠,随时开裂、随时震动,一场海上的冒险研究就此展开。‍‍‍‍


脆弱的北极,比想象中艰险。

科考队面临的危险中,极寒是第一项。动辄零下二三十度的北极,考验着人体的耐受力。海水的潮湿加剧了工作的难度。部分维修工作开展时,科学家不得不摘下手套,面对严冬刺骨的痛苦。

地面开裂,是北极考验的第二项。在300多天的调研中,无数次地面震动与开裂,让科考队员的神经紧绷。发动机混杂着踩雪的声音,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是否会坠入无尽海洋。即便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然无处可逃。‍‍‍‍‍‍‍‍‍‍‍


冰面开裂本身,就是气候变暖的结果之一。‍‍‍‍‍


极端天气情况,不会因为人类的到来就此网开一面。极地的4个半月不见天日的黑暗中,科考队必须24小时佩戴头灯工作。


风暴和震动中断了科研的供电,也使测量工作难以进行。风雪扯断了电缆的一端,另一端无处可寻。两个队员必须跨越裂缝完成收复工作。皮划艇、直升机,成为看似“平地”的北极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危险程度也可想而知。‍‍‍‍‍‍‍‍‍‍


影响作业的另一因素,正是这里的原住民——北极熊。


但与此同时,阳光与北极熊的同时现身却也预示着极夜将过。似乎危险的要素,偶尔却也预示着安全和希望的到来。

与之一起的,还有新的科学家和船只。除去基地搭建外,新的实验进程将被正式推进。

气象城与信号塔的逐渐完工,使团队得以了解大气与地表之间的热量、能量以及水分交换,以及这些变化对海冰融化和形成造成的影响。


太空,成为被利用的手段之一。遥感城的科考工作试图从太空视角用卫星回答问题:北极到底还有多少冰。

此外,季节的交替再次将雪的作用凸显出来。雪的温度影响着气温,也影响着多大的能量能够从大气转移到海冰。在北极,雪起到绝缘体的作用。其表面具有的硬化风积层,背面是冰晶结构。通过3D剖析图可以发现,最顶层的部分几乎没有气孔,空气只在中段逐渐出现。

这些雪既可以让冰在冬天保持温暖,也可以保护冰在夏天免受太阳光线融化的影响。

科学家预测,变暖的北极将有更多的降雪。于是,科考团队试图收集雪的样本直至融化期,以了解雪是如何适应新的北极。


风也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科学家通过无人机检验风的作用,风会产生湍流,这将有助于能量的传递。风还会帮助从海洋中释放出来的水转移到大气当中。湍流也会带走大气中的能量,然后把它转移到表面。

热空气进入北极,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冷空气逃离北极。

较弱的喷流,会导致同一天气模式在同一地区停留更长时间,带来更加持续的灾难性后果:干旱和涝灾、降水与粮食、燥热与森林,都将面临挑战。
‍‍‍‍‍


对于参加这场科考的队员来说,站在冰层上会体验到一个“神奇”时刻,那就是“如果你集中精神,你能感觉到它在移动”。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有关北极的研究,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除了直击问题关键点,更在于呼吁人类重视自然的力量。


2
真实的全球变暖
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其实,北极海冰、冰川消融带来的危害远比纪录片里看到的还要严重。

北极是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一块地区,北极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变暖速度的2-3倍,北极的海冰正在不断减少。冰龄超过4年的海冰被科学家称为“多年冰”,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北极地区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冰为多年冰。如今北冰洋的多年冰已经近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会形成并完全融化的一年冰,它们将更容易在夏天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与温室效应。

与此同时,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往北极夏天的平均冰层厚度为4.88米,到20世纪末只有2.75米左右,减少了43%。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海冰的退缩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一项发表于《自然评论地球与环境》杂志的研究警告称,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快,该地区可能在 2030 年代之前出现首次无冰状态。

北极是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一块地区,海冰消融、冻土融化、疯狂降雨、变绿,将会引发地球生态系统崩溃等一系列问题。譬如,极地冰川的消融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威胁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甚至还会引发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飓风、洪灾等。

更有研究表明,极地冰川的消融正在大范围影响地壳结构。Sophie Coulson博士和她的同事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随着格林兰岛、南极洲和北极群岛冰川的融化,这些陆地板块的地壳发生了扭曲,其影响可以蔓延至数百甚至数千英里之外。

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尚未被大规模开发的自然生态区域之一,北极冰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美国科学家研究了北极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会得出一个结论:格陵兰岛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已经超过了“临界点”,达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所谓“临界点”是指系统中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导致突然的变化,由于反馈过程的放大,这种变化难以逆转或不可逆转。国际气候专家莱顿比喻说:“这就像人靠在椅子上:当接近临界点时,只需轻轻一推,椅子就会倒下。”

科学家们在地球上寻找的16个气候临界点来看,其中有9个已经发生了大转变,包含了:北极海冰大面积减少、北方针叶林退化、格陵兰冰盖融化、永久冻土融化、亚马孙雨林干旱、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南极西部冰盖加速消融、南极东部冰盖加速消融、全球珊瑚礁大规模死亡。

气候临界点事件一般都规模庞大,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影响。一旦这些临界点被突破,全球气候将迅速加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面临着气候灾难,影响将会波及全球,包括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崩溃等。

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不成比例地带来的生态系统巨大连锁反应。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的水分就会增加7%,进而导致更多的暴雨。而水分蒸发流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同时,热带风暴成为更高级别飓风的几率每十年增加8%,那么,被野火烧毁的森林面积也会翻倍。

触发气候临界点就如同推倒一张张“多米诺骨牌”,极端天气、全世界气候崩塌的案例便会增加。此前,英国国家气象局预测,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很有可能高于工业化前1.5℃。这意味着,今年的极端气候问题将更加严重。

2024刚开年,全球地震不断,贵州、四川雅江和云南临沧相继发生大规模山火,南方冻雨导致高架连环追尾。四月,一向干旱的阿拉伯半岛,频繁遭遇强降雨天气;中国广东、广西、湖南南部省份受多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常常“一秒天黑”,随即迎来倾盆大雨、龙卷风和冰雹等;不到5月份,柬埔寨、越南、泰国出现创纪录高温,菲律宾气温飙到50摄氏度,泰国已有至少30人死于中暑。

2024年还未过半,地震、火山、风暴、山火似乎就没停过,看着各种挂上热搜的天灾,给人一种地球快没了的感觉。

这仿佛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美国斯坦福森林环境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菲尔德(Chris Field)对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指出,人们需要明白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气候平衡,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加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就会不断增加。

以往,大家经常会听到“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这些说法。在当前的全球变暖背景下,百年一遇的纪录可能几年内就会刷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魏科博士甚至表示:“80、90后想要安度晚年基本上是没戏了,我们会见证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一个更好的未来。”

当令人不安的事实摆在眼前,能做的事情只剩下鼓励、呼吁大家尽快行动起来,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改变。


 


如同纪录片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在气候危机中幸免。」

地球的求救信号无法被忽视。气温变化以年为单位不断刷新底线。可持续发展始终应当是被关注的焦点话题。‍‍‍‍‍‍‍‍‍‍‍‍‍‍‍

换而言之,地球从不需要人类的拯救,需要拯救的,一直是人类本身。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直面自然的力量。因为,每一场暴雨,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References:
1)纪录片:《漂流北极圈:冰上一年》
2)环球鉴片室:北极圈的科研之旅 by 环球纪录片大赏
3)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by新京报

也许你还想看:

经纬张颖:2023,不只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经纬徐传陞:做VC这么多年,人们总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经纬张颖内部讲话:2024,四大关键决策

经纬2023年终盘点:Adaptability is the key to thrivi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北冰洋捕蟹的中国女孩,月薪13万顶级CEO的一天有多卷? |【经纬低调出品】我在北冰洋当“浪姐”,月薪13万百年一遇都集中在2024年的4月了吗? |【经纬低调分享】去北冰洋捕蟹的女孩,别只看到她月入13万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极致付出,极致投入 |【经纬低调出品】《她之歌》&《浓情淡如你》历史时刻!SpaceX星舰四飞成功:星际文明的路,还远吗? |【经纬低调出品】上海女白领在北冰洋捕蟹,月薪13万一个量产爆款产品的秘密武器 |【经纬低调出品】谷歌揭秘:为什么他们长成键盘侠?|【经纬低调出品】当00后运营官方账号,动物快不够用了? |【经纬低调分享】恒大海花岛有小区地库承重墙柱混凝土大面积脱落、钢筋锈蚀,官方通报!业主:本想买房安享晚年,如今过得战战兢兢荃信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经纬低调新闻】面对极端天气,全人类的希望在新中国专家最新警告:澳洲的80、90后,可能无法安享晚年...大批人突然死亡只是个开始...颠覆性GTC,老黄再扔炸弹 |【经纬低调出品】买了个壶铃马斯克开源Grok-1,OpenAI如何应对?|【经纬低调分享】噩梦!90岁华妇花尽毕生积蓄买房!本想收租安享晚年!没想到......从复活“冰封”大脑开始,人类永生还有多远? |【经纬低调出品】创始人如何做好IP? |【经纬低调出品】退休成本大涨!想在澳洲安享晚年,要存够这个数...80、90后有望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代”,但不会再投资房地产!Ilya离开OpenAl,谷歌一口气拿出十余款新品也难出风头? |【经纬低调出品】80、90后难以安享晚年!中国人失去荔枝自由的背后,更麻烦的后果是……AI教母创业首秀:如何让AI在真实世界行动自如? |【经纬低调出品】太空种菜、太空养鱼,神舟十八号在轨任务有哪些亮点? |【经纬低调出品】和朵朵爷爷和朵朵等的几首诗和阴阳交措的几首看图说话中国女孩北冰洋捕蟹月入13万,高薪背后是艰辛......热热热,地球要变成“火球”了吗? |【经纬低调出品】鱼水之欢组诗中国父亲来澳探望女儿,不幸被司机闯红灯撞死!家属悲痛叹:本可安享晚年北冰洋:地球的气候控制员 | 赠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