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融速科技」主攻中大尺寸3D打印技术,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融速科技」主攻中大尺寸3D打印技术,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公众号新闻

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激光送丝平台量产能力的企业。

陈敏 黄楠

编辑张子怡
封面来源企业供图

36氪获悉,苏州融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速科技”)近日完成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由浙大控股集团旗下基金领投、老股东九合创投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新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等方面。义柏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

“融速科技”成立于2020年,主营打印设备、打印服务和软硬件三大业务体系,作为一家金属送丝增材装备和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为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石油器械、核电水电、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优质的智能增材制造解决方案。

金属送丝增材装备基于DED(定向能量沉积)3D打印技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多轴臂上的喷嘴沉积金属丝形式的金属材料,以电弧、激光、电子束或等离子体等聚焦能源用于熔化材料,然后逐层构建零件。

“融速科技”创始人徐方达本科毕业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在英国巴斯大学读博期间,他以3D打印控制与监测为研究课题,曾深度参与DED送丝技术的研发,经历了送丝技术从原型机到工业化阶段,具备3D打印在中大尺寸零部件应用的技术能力。

相比于传统制造,3D打印技术在材料利用率、成本、生产周期等方面优势明显。

硬氪了解到,传统制造需要大毛坯,经过切削、打磨等工序,最终经毛胚所生产的零部件应用在飞机上,材料利用率不到3%。

相比之下,3D打印仅需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对毛坯状态的模型修改,并进行切片路径规划,确认相关工艺参数,即可导出打印路径,材料利用率可提升3-5 倍,实现成本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精简了前期模型反复设计验证流程,生产速度至少提快1倍。根据相关案例,美国某一零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后,生产周期从2年缩短至2-3个月。

自2007年开始,国内以激光铺粉技术为代表的3D打印技术开始发展,然而,尽管这项技术在构建复杂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其打印速度,尺寸和成本仍然是制约因素,用户对新技术的需求逐步出现。其中,DED送丝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专家的推动下,于2018年步入迅猛发展阶段。

得益于早年间充足的送丝增材技术储备,徐方达成立“融速科技”,以打印中大尺寸零部件为生产目标,专注探索电弧增材和激光送丝增材技术,该技术打印出的结构件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石油化工,建筑土木等领域。

具体到产品方面,“融速科技”电弧增材设备包含S-T-A-R四个系列:面向全自动化工业生产的超越系列S2,面向数字化研发的科研系列T1,适用于复合快速制造的A系列,全面推动航天科技的未来制造系列R1。

电弧增材流程中,后处理环节占据成本和时间的比例较大。为实现更大幅度的降本,提升制造复杂零部件的能力,“融速科技”基于自研的VEAM多激光同轴送丝增材技术,推出了新一代工业级激光送丝增材平台Robo L1系列,以及科研级Laser One系列,实现更高效率、低成本及批量化制造,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更多需求。

“在‘融速科技’开发激光送丝技术时,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产品,不仅相关器件都无法购买,并且可以参考的文献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融速科技’自研阵列激光器、打印头等核心器件,对激光送丝产品多次迭代,最终成功自研质量稳定,能批量实现出货的产品。”徐方达告诉硬氪。

同时,“融速科技”自研VEAM多激光同轴送丝增材技术,六束高功率激光可独立调节,形成定制的能量场,打印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高达5微米,免去了电弧送丝的机械处理程序,处理成本也相应大幅下降。

目前,“融速科技”存在设备销售和打印服务两种模式,其中在激光送丝设备的出货规模上,激光送丝比重将有望超过50%,未来,激光送丝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3D打印当前主要应用于高利润率和小批量制造的特种领域,之后随着传统行业接受度逐步提高,相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迅速。

考虑到3D打印工艺需要一定的熟悉度,“融速科技”一般会在售卖设备的基础上,额外提供打印服务。

与此同时,“融速科技”还推出了全自研软件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打印路径规划和工艺监测,有利于复杂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可以对打印温度、精度等性能进行实时监控。

目前“融速科技”已支持多达24余种金属材料打印。未来,“融速科技”将实现更多金属材料的打印,并提高3D打印工艺、生产效率以及实现设备降本。

团队方面,“融速科技”核心团队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前沿科技公司,拥有丰富的增材设备、材料、工艺、软件开发经验,相关技术人员占比50%以上。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深耕日本市场,商用清洁机器人「奇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天鹜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成功交付多款AI设计蛋白质|36氪首发「开花传媒」获百万级种子轮融资,主攻品牌抖音店铺代运营|36氪首发在网上碰到争执怎么办?覆盖全国九成冷库产业信息,冷链数据平台「链库」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自研半导体应用PTFE材料,「美氟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专注超表面光学产品,「纳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艾感科技」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填补仿生嗅觉芯片市场空白丨36氪首发首创国内家用1450nm点阵激光美容仪,「易科美」母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36氪首发提供工业AI生成式设计软件,「设序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36氪首发「LEMMO」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自研E-PLUS技术,实现单车与电单车无缝切换|36氪首发磁控溅射一步干法复合集流体制造厂商「臻锂新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芯算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主营高维光计算|36氪首发「生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百度投了|36氪首发「心永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连续血压监测产品升级、量产|36氪首发给机器人装上大模型大脑,「若愚科技」获超5000万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创冷科技」获亿元级A轮融资,专注绿色节能的辐射制冷解决方案|36氪首发专注研发车载以太网芯片,奕泰微电子完成Pre-A+轮融资|36氪首发一键成片,内容商业AIGC视频应用平台「筷子科技」完成近5000万元B1轮融资|36氪首发量产存储检测设备,德伽存储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研发电子玻璃材料,「熠铎科技」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100%合成数据实现99.9%抓取成功率,通用具身智能技术公司「跨维智能」完成战略轮融资|36氪首发「月泉仿生」再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人形机器人技术产品商业化提速|36氪首发提供5G低轨宽带终端,「谱域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丨36氪首发「特仪科技」获近亿元C轮融资,主营Micro OLED显示检测设备|36氪首发USMLE一路走来首创国内家用1450nm点阵激光美容仪,「易科美」母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丨早起看早期牙桥「安声科技」获过亿元战略轮及C轮融资,提供终端嵌入式智能声学系统化解决方案|36氪首发《歌德堡变奏曲1531》消费级外骨骼已量产,「极壳科技」获数千万元 Pre A轮融资丨36氪首发「咖爷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自研商用全自动咖啡机「Smart X」|36氪首发最近也看了很多肖邦,先记下来。「光驭科技」完成1亿元A轮融资,持续推进光子晶体超材料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36氪首发以纳米新材料技术撬动千亿温控市场,「磐际智储」完成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