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锤千击出金箔。
有人说:这世上有3样东西 藏不住,贫穷、咳嗽和爱。但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有时候被爱可能都没感知到。或者自己把爱深藏心底,对方却不知道。深情需久伴,厚爱需多言,尤其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人情绪都怏怏的,这时候能收到另一半的爱意,要比平时来得珍贵些。转眼就是5月20日情人节,呈现在行动里的爱意,才是动人的。别出心裁的礼物,更能体现你花了心思,有足够的诚意。众所周知,玫瑰总是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肆意盛开的花朵正如浓烈的情意。第—次打开礼盒,我就被这金箔玫瑰美到了,大气不失娇媚,精致不失华丽,纹理清晰,光耀夺目。金箔玫瑰的花枝添加了金箔“保护层”,可以防止磨损,延长储存期限。花瓣则采用雾化金喷涂工艺,保留真实玫瑰花瓣纹路,同时不易变色。南京是中国金箔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金箔制品就闻名遐迩,早在明、清时代就成为宫廷贡品,用于装点皇/家园林,金陵金箔也有了“中华—绝”之称。
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为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宁本地人,葛才金从小就对金箔有着特殊的情怀。21岁进入当时的江宁金箔锦线厂(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为金箔锻制的学徒工,也是该批学徒中至今唯—的坚守者。
做学徒首先需要练一年半滑膀子,葛才金每天凌晨2点半钟开始练滑膀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挥汗成雨,受伤是家常便饭。
金箔的锻制,需要经过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细、出具、切金箔等12道工序。其中重要的工序就在“打箔”。
锤打时,需两人默契配合,正副手各一名,在棱角状的石墩对坐,上手持七斤重的推锤,下手持四五斤的护锤,经由三万多次的锤打,方可打出薄如蝉翼、轻如鸿毛、柔似绸缎的金箔。
葛才金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打磨手艺,从青涩到成熟,从生疏到老练,凭着一股子韧劲,很快学会了手工制作金箔的所有工序。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他可以将黄金锤打成0.11微米厚的金箔,不破碎、无沙。
先后获评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工匠、江苏省乡土人才 “三带”能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参与设计制作的《鼎盛千秋》获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生产制作的金箔获江苏精品认证
民间曾有传言: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覆盖一亩三分地,这其中关键的就是打箔的功夫。一包金箔层层叠叠1920片,须两个师傅轮流锤打3万次,金箔才能薄如蝉翼。葛才金便是这样,一锤一锤,缓慢敲打出30个风雨岁月。金子经过火炼考验,冷却成金条后,金箔的“大制作”才真的开始。这第—次,匠人需要把2048层乌金纸中的金捻子打开,打好后的金开子小心翼翼地趁风口挑起,放入整张乌金纸中。经过第—遍捶打的金开子,厚度已由原来的10微米延展至1微米。但这厚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成品金箔的要求。下一刻,它将迎来自己蜕变的关键一步。已经渡过9道工序的金叶子,将会迎来苐二次 “大锤打”。一块乌金纸包,2048层铺展。1厘米见方的金叶子被包裹其中,由一上一下两个人共同捶打。双方一推一合,须达到25000锤以上才能打成金箔。坐在上面的匠人,手里的锤子有 7 斤重。锤打的时候,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了会伤到金箔,轻了力度不够。待捶打完成镊子夹起一看,金箔厚度比头发丝还细,仅仅只有0.1微米。工厂车间里人头攒动,却静谧如斯,有时轻轻哈气,就会把金箔吹走。手中金箔轻薄如蝉翼,柔似绸缎,沿着空气夹缝流动时,竟平添冲淡之美。此刻,等待金箔诞生的漫长旅程,终于只差一步——切箔。匠人只需将金箔轻轻吹起,用竹刀挑至平板,切成四方,吹掉多余的回残。看似只是简单的“吹气”,许多学徒却要为这一招苦练三个月。练习时,将三根蜡烛放在一起,间隔仅为2公分,把中间的蜡烛吹灭,才算过关。若想真的掌握切箔技艺,得花上三3个年头,才能打下基础。一张金箔的诞生是艰难的,可故事走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其实,葛才金手里的金箔之所以强韧不破,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乌金纸。许多外行人并不知晓,乌金纸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金箔的品质。几年前,因为国内乌金纸制造粗劣,葛才金带着团队数次往返日本与德国购买,都几度落空,婉拒门外;即便买到了昂贵的乌金纸,拿到手才发现是废品,根本不能使用。哑巴吃黄连,手里拿不住技艺,他心有不甘, “咱们中国人也能做出好的乌金纸!”葛才金带着团队日夜研发,收效甚微,“一开始做出来的乌金纸,锤不了几次就裂成两半,要么就是打了不延展···”困难打不倒他,即使是“失败”的日子,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孤单。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5万多次的击打,这张属于国人的乌金纸,诞生了。这种乌金纸弥补了以往乌金纸的缺 陷,可以抵抗摄氏100多度的高温,经得住250万次的反复捶打。打出来的金箔强韧不破,薄厚均匀,被认定为国家民族技艺保密产品。在将1.24克黄金,在乌金纸中打出面积1平方米面积,0.12微米厚度的金箔后,这场“金块化身金箔”的匠心之旅终于走向终点。“就算当时真的失败了,我也不遗憾。我还有很多时间,我有耐心。”葛才金说。30年前,葛才金过关斩将成了金箔锻制学徒工中的一员;作为金箔锻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葛才金与金箔的故事,已经被书写了30年。他说:“是金箔这门手艺养育了我,能再为它延续几年生命,我觉得很荣耀。”一片小小的金箔,见证了故宫博物院的重振,见证了缅 甸仰光大金塔的问世,更见证了祖国第—次登月的恢弘时刻。当金箔被流传至每个主人手中时,动人的故事又被重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