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 重拾火种 - ASUS “NUC 14 PRO” NUC14RVH 首发测评
CHH ID:Erosluvu
之前就听说ASUS接手NUC项目之后的第一代产品快上市了,作为迷你主机爱好者,必然是不想错过上手感受的机会,正好还没体验过ULTRA 5,于是撒泼打滚让朋友帮忙弄了一台,试玩体验了几天,心得简单和大家分享。
开箱:
先拆出封套
INTEL INSIDE代表了血统,ASUS,应该算是,庶出?
延续了华尔街峡谷-竞技场峡谷的设计语言,这个造型也算是目前迷你主机的标杆,其他厂家多是东施效颦了。
版本是NUC14RVH,U5 125H,准系统,无LOGO版本
关爱地球!
开箱,还是熟悉的纸套包裹。
先来看附件
VESA支架,带上这个金箍,你就再也不是一个凡人
ULTRA!
19V 6.32A 的120W适配器,是FSP全汉代工的,和现在国产厂家普遍选择的航嘉120W一体电源相比,可谓铁骨铮铮。
还内附了电源线,比当年的华尔街峡谷额外“赠送”周道多了!
重量320克,相较270克的HKA12019063,问题主要出在空间占用上。
螺丝分为三组:VESA挂钩、VESA固定和2.5寸硬盘位固定。
说明书部分
终于到了主体阶段。
相较竞技场峡谷,此次前面板,在保留双10Gbps Type A接口的同时,增加了20G的Type C接口,提升了传输上限速度,对内容创作等有更高传输速度需求的场景更友好。目前20G的硬盘盒和PSSD也越来越多了,我最近也打算升级一块金士顿的XS2000。
相比上代,开关键从正方形变成了和A口面积基本一致的长方形,风格上也更加统一。A口间也留有足够空间,插各种设备不冲突。整个前面板比较突兀的应该就算是HDMI的LOGO。
两侧都是蜂巢状的散热孔,确保气流的高效流通。右侧带有肯辛通锁孔,
背后布局沿袭上两代的出色设计。双雷电接口和两个HDMI 2.1视频接口(支持四屏输出)对2.5G、10G的TYPE A口,2.0A口形成合围之势。在2.5寸硬盘安装位上有和前代厚版类似的扩展卡预留位,但是据我所知暂时还没有对应的扩展设备。
顶面是一个可拆卸的盖板,后面拆机会介绍到。
2024年4月制造,这几年迷你主机玩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让人是悦动峡谷蚀刻的SN二维码,逼格实在太高,让人念念不忘。
背板采用了快拆设计,免工具+1。只要在非锁止状态下轻推开关键,即可打开
首先看到的是2.5寸硬盘安装位
准系统也为nvme硬盘贴好了相变垫
不用VESA挂架又要装2.5寸盘的话,整个安装过程中唯二需要拧的螺丝
找了一块薄盘测试一下,丝滑推入,但是没有安装HDD的需求。
这里如果能把中间位置2242口和硬盘排线供电接出,多一个U.2硬盘套件就好了。
NUC也是吃上DDR5这口细糠了!
两个NVME硬盘位(1 x PCIE 4.0 x4 2280、1 x PCIE 4.0 x4 2242)都用上了快锁拉环,免工具+1。
网卡是不可更换的板载AX211D2W,稳定性不错的WIFI6E网卡,也算是目前的主流选择
暂时用不上的扩展舱开口,背板部分也就到此结束。
拆下顶盖
之前盒子上印刷的NON-LOGO应该就是指的这里没有LED发光结构,两条天线探出金属结构外,确保WIFI的信号效果。
拧下螺丝就能看到整个“房屋举架”。
拧下举架,整个主板+散热就露出了真身,开关键有软塑料外框,可以保证手感和按钮支撑
散热器和接口之间都有绝缘垫,避免短路风险,散热片也直抵
透过风扇的缝隙能看到底部的纯铜热管,风扇是老牌厂商AVC的5V 0.7A风扇,在待机和低频率运行时,还是相对比较静音的。
为了避免破坏原装硅脂影响跑分效果,就没有将散热器拆下,拆解也就是到这里。补一张全图。
结构精巧,多层嵌套,但是感觉两侧的冲孔并没有融入到机身的散热中,后面再看。
配件:
配件其实只有SSD和内存
按照目前的需求来看,32G已经绰绰有余,之前一直用英睿达的,这次买了金士顿的16x2 5600 C46 套条。
铭牌上会表明KIT of 1/2,但是感觉他家的铭牌信息虽然全面,但是有点复杂。要仔细分辨,否则容易出现这样的尴尬。
单面、1.1V。默频5600,不是XMP!
SSD,暂时2T够用,就还是KC3000,剩下一条2242可以留着整活!
顺利装入
装回SATA排线就大功告成。
装回锁上底盖,理论上从开箱到开机全程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免工具+MAX
此时机身重量631克,虽然质感明显好于我曾经评测的NPB6,但是质量上也更重,而且对底面侧的SSD,缺少主动散热手段,内存也没有散热片。
开箱就进行到这里。
插电、开机。
进入BIOS,熟悉感扑面而来,只有右上角是换了门头
[不能F12截图差评,截图是用新买的采集卡导出来的。]
系统信息
性能设置选项卡当中能看到全新的动态PL1设置,通过开启该功能,可是更好的释放性能,两图对比,可以看到开启后PL1,PL2持平。此次测试也都是在开启该项功能优化性能释放的情况下测得的。
安全菜单功能比较全面
CPU-Z信息,跑分已经能在单双核性能上接近昔日旗舰11900K。
AIDA64 单烤FPU,CPU的发热距离110度的设计极限还有一定差距,实话实说散热表现确实一般,但是作为随时应对7x24情况的商用机型,稳定才是NUC设计上一贯的追寻。
待机-烤鸡-尾部出风口的热成像图
R23 单核1543分;多核14348分。
PC MAK,6329。这两个跑分偏低的原因是我安装了后台驻留的程序造成的。
3D Mark,CPU Profile单线程888,满线程6448。
Time Spy,3436,Graphic分突破3000。应对一般的休闲游戏没有任何问题。
TSE 1620,严重低于平均,且当个娱乐吧。
剪映4K 中码率HEVC 编辑+导出,还是比较丝滑的,没有卡顿。
最后就是特色功能-MyASUS,相当于电脑管家。
可以快速完成风扇-无线连接等功能的切换,并完成系统诊断和系统更新。
除此之外,内置NPU,可以在AI方面进行一些轻度的运算,比如体验一下SD,但是最近工作比较忙,就没折腾。
结语:
随着更多的厂商入局迷你主机,市面上的迷你主机特别是4英寸见方的迷你主机陷入了无止境的内卷之中,这时候NUC因其坚持商用,提供7x24稳定工作的属性,显得不太合群,但注定他也不是面向所有人的,甚至可以说,从初代的他到现在,调性一直都没有变过,他始终是INTEL面向迷你平台的标杆。他始终是时下最好的迷你主板之一,它不是必须要委身在这套躯壳之内,它始终为追求不同的开发者在这逼仄的方寸之间保留着DC IN2和Front Panel。
他还是有那一身子傲骨在的。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