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家新能源重卡“新势力”,今年要量产端到端自动驾驶

这家新能源重卡“新势力”,今年要量产端到端自动驾驶

公众号新闻

2022年6月才成立的零一汽车,近日举行了一场发布会。这家新能源重卡“造车新势力”,向行业秀了一把“肌肉”。
发布会上,两款基于自研1.0平台正向开发的纯电动牵引车——惊蛰和小满正式发布亮相;两款车已经批量交付全国各地的客户,在规模量产方面已经有了从零到一的跨域式进展。


而基于车型量产,其自研总成技术、数据平台、智能底盘、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均从零到一的突破。其中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今年会搭载旗下车型量产。
作为一家“新势力”,零一汽车成立之处的目标瞄准的是电动化+无人驾驶。
当前,纯电动重卡的大规模推广还存在诸多挑战与竞争,而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进展依旧存在很多现实障碍。

不过,这家融合了传统商用车+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基因的创新企业,目前来看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破局路径,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首发两款车型,已实现批量交付

发布会上, 惊蛰和小满这两款新车十分吸睛。
外观上,两款车采用统一的设计语言,采用了专属车身色——“松石蓝”,辨识度极高。
得益于多项核心系统自研,零一汽车惊蛰和小满搭载了多个行业首创技术。
零一汽车创始人&总裁张红松介绍,智能集成电驱系统Matrix矩石是零一开发的第一款,也是重卡第一款量产交付客户的铸造三段式、三挡四合一电驱系统。
张红松拥有30多年传统重卡行业的技术与市场经验,历任福田戴姆勒、欧曼重卡、三一重卡等多家头部卡车企业高管
据他在演讲中介绍,高度集成化的电驱系统效率高达93%以上,动力输出比传统中央驱动高出13%,双桥输出功率1061马力,采用AB桥组合,输出峰值功率857马力,0-80公里加速最快只要29秒,最大爬坡能力达到30%。在西南山区,海拔上升1700米,持续行驶里程60公里,系统表现极其稳定。
能量回收效率比中央驱动高30%,驱动系统整体效率93%,49吨标载耗电1.276度/km,空载电耗0.841度/km,单趟平均电耗接近1.059度/km。
Matrix作为一款复合承载电驱桥,重量比行业同类水平轻150Kg,但整体承载仍符合13吨+的要求。
轻量化的电驱桥配合轻量化车架、少片簧、复合材料托盘、PP发泡蜂窝板的车架走台、电池防护板、高强度钢的电池框设计,让零一的两款车对标竞品轻了1吨上,进一步提升了节油经济性。
值得一提的是,零一首创了商用车热泵式热管理技术,是由空调、电池、配电、电机、生活水箱集成的5合1热管理系统。可以基于智能算法的智能化热管理系统,实现驾驶室、电机和电池之间的热量转移与回收,来进一步降低工况能耗。
据张红松介绍,目前这辆款车主要聚集聚焦中短途运输市场,重点瞄向砂石料、煤炭及生产资料运输等市场。
一方面,当前中短途运输市场市场容量空间更大,目前全国重卡存量市场规模约在800万辆左右,其中中短途车辆整体占比在70%。
另一方面,无论是续航、补能角度来看,新能源重卡也更加适用于中短途运输市场。
据介绍,相比较于市场主流的油改电车型,基于自研核心技术正向开发的零一车型,不仅进一步降低了产品量产成本,而基于车型能性能、续航、安全等多方面的降本增效,也成为了其车型规模投放落地的有效驱动力,能在短期内实现上市及量产交付。

而这,也将是零一汽车下一步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基础。

二、量产+自动驾驶并行,规模化落地有效路径

零一汽车创始人&CEO黄泽铧表示,零一汽车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无人驾驶卡车。
“零一没有做过传统的自动驾驶算法,”他指出,“传统的自动驾驶系统由接近上百个不同的算法模块组成,零一目前只有一个全新的自动驾驶系统: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等自动驾驶系统。”
众所周知,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实现还有赖于来自于多场景的海量数据训练。而自动驾驶技术在多场景的量产、商业化进展依旧困难重重。
去除法规因素,技术成熟度、可靠性依旧需要迭代与验证,而如何实现大规模化量产,依旧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难以破局的困境。
黄泽铧曾是自动驾驶卡车第一股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之一,对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路径,也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只有一手抓自研量产,一手抓自动驾驶,两条路线并行,形成具有正反馈效果的良性循环,才是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最优路径。”
区别于当前行业中绝大多数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零一在自动驾驶部署上已经实现了先发优势。
基于1.0平台的新能源重卡车型已实现了规模化投放,这一方面通过商业模式闭环实现营收,构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基于量产车型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率先落地,并基于规模量产的数据,驱动影子模式闭环,领先验证系统的可能性与安全性,并驱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从而驱动量产与商业模式的落地进程。
在整个商业模式中,零一汽车还与联合重卡、三环汽车两大车企成立了零动智卡联盟,零一在这个联盟中的角色主要是技术方案提供商与平台支持方,提供开放的整车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试验与测试技术,同时共享供应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标准。未来联盟中还将纳入更多的合作伙伴。
这也意味着,零一通过与车企的深度绑定合作,可以快速推动技术方案依托车企资源量产落地,还能基于联盟开拓更多的合作项目,并推动相关技术的量产落地。
而在成本方面,量产核心成本增加主要这套智驾系统的成本增加,而当前的成本主要在于硬件成本,零一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基于纯视觉方案,不依赖于传统架构所必须的激光雷达、高精定位系统、高精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地图,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所需的部署成本。其中仅传感器的成本也能节省接近60%。
黄泽铧指出,自动驾驶商用车规模化部署落地,需要一个非常可靠的车辆底层系统。“过去几年,硬件系统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于软件系统的迭代速度,且成为了制约自动驾驶落地的主要矛盾。”
当前商用车电动化趋势下,使得零一可以重新去定义和设计产品与平台。
因此,零一正向设计了一款,给“电子司机”开的车辆,也就是完全符合自动驾驶需求的车辆平台——水滴冗余线控底盘系统。而这也将是零一汽车的核心业务。
相比于传统的自动驾驶线控重卡,水滴冗余线控底盘系统不管是在延迟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大幅的提升。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在自研能力的加持下,整个冗余系统成本比原来下降了80%,让这套智能化冗余线控底盘系统大幅降低了量产门槛。
黄泽铧指出,场景渐进,才是商用车自动驾驶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最初的矿区、港口、封闭物流园区这类封闭式场景,到短途专线、高速专线这类半封闭式区域,再到城郊/国道或者高速公路这类全开放式区域。
他最后表示,在整个行业发展的模式中,零一汽车也将专注于自身的角色,面向全国、全行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性价比的智能卡车线控底盘,并提供领先的技术方案与平台化支持、服务等等,共同推动商用车重卡技术原创性的突破,带来运输模式、成本、效率、安全、环保的颠覆性提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拆解端到端、城市NOA、舱驾一体的算力挑战!中国智能汽车算力峰会最终议程公布广州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落地巴黎;福特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丨汽车交通日报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一人受伤送医!为何新能源汽车起火后难扑救?合成数据企业「光轮智能」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加速端到端自动驾驶与商业出海|36氪首发轻松配置NFS服务:CentOS7服务器与客户端自动挂载指南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烧成空壳,现场浓烟滚滚,一人受伤送医!为何新能源汽车起火后难扑救?马斯克突然访华或加速自动驾驶落地,今年将投资100亿美元用于AI训练和推理;苹果CEO库克据悉下周将预告新的AI功能丨AI周报75亿元!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融资来了:90后剑桥博士带队,微软、英伟达为其站台,这家英国 AI 独角兽被首相视为“全村的希望”AI编程正由“辅助驾驶”升级为“自动驾驶”保时捷押注、估值 60 亿美元,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做对了什么?赋予机器人思考能力!北大提出自纠正多模态大模型,赋能端到端机器人操作商用车自动驾驶,在血泊中“新生”OCR小模型仍有机会!华科等提出VIMTS:零样本视频端到端识别新SOTACVPR 2024 中科院自动化所36篇入选!新主干/多模态/3D视觉/自动驾驶等全都有!有这样一对夫妻顶刊TPAMI 2024!白翔团队:将CLIP模型转换为端到端文本识别器【行业日报】特斯拉宣布全自动驾驶系统降价!UBS计划于今年进行第五波裁员!周鸿祎回应「迈巴赫中标者未付清余款」/鸿蒙智行连续 4 个月获新势力月销第一/OpenAI 遭八家新闻机构起诉智能驾驶开「卷」端到端,谁能摘到皇冠上的明珠?晚点独家|元戎成为长城第二供应商,靠激进的端到端投入拾起久远的记忆:论出生的年代75亿元!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融资来了:90后剑桥博士带队,微软、英伟达为其站台,这家英国AI独角兽被首相视为“全村的希望”端到端模型:当AI开始掌握驾驶艺术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浪潮:全球产业变革与新兴岗位探秘读书时经历的几个尴尬时刻进击的“端到端”,与迎头赶上的中国企业Robert Langer加入、PayPal联创支持,英国初创以端到端平台打造「一体化CRO」产品,欲在现有监管框架内实行创新何小鹏亲测最新版XNGP自动驾驶:无异于真人驾驶,直呼太兴奋;李斌:技术才是蔚来的底色,每年研发投入非常坚决丨汽车交通日报国内首家!端到端智驾系统车型2024年量产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2 * 午报 * 数字货币回调,相关概念股集体走低,嘉楠科技跌超7%。今年累计标识注册量达3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校园疑案: 第三十二节纯视觉+端到端,虚晃一枪?高阶泊车占比突破30%,端到端+AK2超声波雷达站上「风口」里程碑!自动驾驶卡车“无人化”要来了?这家企业已商业化先行新能源汽车已经遍地跑,想过新能源飞机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