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保肾!华人在国外差点被噶腰子,回国看病快速治好,引发又一轮大辩论……
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唯一的“大事”,又是每个人逃不开的执念。对许多华人来说,一个地方看病方不方便、治不治得好,是选择定居在哪儿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就在这个月,来自新西兰的华人Steven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过去一年在新西兰和国内看病的经历。在国外差点被“噶腰子”的他,在最后时刻赶回国内,惊险地“保住了”一颗肾。他的经历在网上引发了许多人强烈的共鸣,让有许多相似经历的海外华人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让他的帖子一时间成为一场“中西医疗争辩赛”。
那Steven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先来完整回顾下他的治疗经历。
1
小病拖成大病,差点在新西兰被“噶腰子”
早在去年2月,Steven在当地查出肾上长了一个良性肿瘤。而当他前往新西兰公立医院看病时,医生给出的方案是:做开放式手术,切除部分肾脏。
这种手术创口不小,也让Steven有些犹豫,他当时就询问是否有可能进行微创手术,医生的答复是没有。不死心的他还问了中国是否可以进行微创手术,答复也是没有(不知道当地医院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由于要做开放式手术事关重大,Steven还是谨慎地前往了当地私立医院问诊。国外的私立医院一般价格不菲,所以会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但他所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一致的:不管是新西兰还是在中国,这样的手术只能用传统方式去做,没有微创方案。
既然各方走访都是一样的结果,那Steven和家人就不再质疑了。他最终在去年12月15日在新西兰接受了开腹手术,切除了部分肾脏。而此时,距离他被诊断出患有肾病,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月。
本以为手术之后,生活就能走上正轨。可手术后仅仅过了两周,Steven就出现了尿血,于是只得再次入院进行治疗。检查后发现,他的腹腔内有大量积液,需要进行穿刺引流。这不仅让Steven承受了更多痛苦,他的恢复情况也不容乐观。
直到今年3月20日,也就是不到两个月前,Steven被医院电话告知,他的肾脏已经出现部分坏死,导致始终无法愈合,而坏死的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止血所造成的。
医生认为没有办法保留这边的肾脏了,于是建议进行整个肾脏的摘除。
这是Steven完全无法接受的。他生气地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因为医生的失误要我的肾全摘来负责吗?”吃了三个月的穿刺引流的苦,到头来换得一个需要摘除全肾的结果,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
2
果断回国保肾
即便Steven愿意进行肾脏摘除的手术,手术在新西兰也需要排到3个月以后了。而此时,又出现了引流管堵塞的情况,不再有液体被排出。就在一切向着最糟糕的情形发展之际,Steven却在此时得知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在中国完全可以用微创手术切除他的肿瘤,肾脏也不必切除。
这意味着如果他能一开始就回国治疗,他的肾就可以完好地保留,更不会吃那么多的苦头。但世上显然没有后悔药吃,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目前肾脏积液的窘境,保住这颗肾脏。
Steven马上买了机票飞回中国,幸运的是,身上插着引流管的他在机场没有被拦,飞机经过上海转机,3月27日落地温州。一下飞机Steven马不停蹄赶往温州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成功住院。
回到中国后,从挂号到问诊,一切好像开了加速键。Steven在一天内就完成了大部分检查,三天内就得到了医生的治疗计划。国内的医院病人也很多,在排队B超的时候许多病人护工都在抱怨,而Steven却和家人说,能有这样的速度在新西兰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国内的医生以他们的经验和本地病例来看,Steven的体内已经没有积液了,漏尿概率比较低,肾是可以保住的。在温州的医院更换了体内感染的引流管后,他的情况稳定下来,几天之后就出院了。两周后经医生检查为他拔除了引流管,肾总算是保住了。
在这场艰苦的回国“肾脏保卫战”里,Steven还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小彩蛋。就在他已经在国内得到治疗并且拔出导管后,他在四月底收到了新西兰医院电话,通知他去拔导管。这是从二月就已经开始排上的,到了快5月才仅仅通知他拔管的日期。而Steven回国后连换管带拔管都搞定了,才不到一个月。
所以Steven至今还有些后怕,要是他没有果断回国治疗的话,如今可能还在新西兰插着管子发着烧,苦苦等待着被“噶腰子”吧。
3
免费医疗还有错了?为什么那么多华人要回国治疗?
包括新西兰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都拥有国家免费医疗,但也经常被诟病严重拖延,且医生水平不够。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半死”。从检查到确诊到治疗,甚至是投诉,每一步都能让人等到天荒地老。
而Steven的事件显然不是孤例,他将遭遇发在网上之后,很快得到了许多有相似遭遇的网友附和。他的帖子很快就火了。
评论里有网友说,他也是在新西兰被诊断为白血病,说最多只有12周的生命了。而国内的家人得知后,连忙联系了国内医生,回国后很快进行了医治。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多,还做了移植并且在康复中了。还有华人分享经历说,手指断了都是回国接的,因为在新西兰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看。连约一个核磁共振,等能让等上5个月的。
而Steven认为,正是因为医疗免费,新西兰的医院往往愿意选择更经济的治疗方案,而不是首先考虑保护病人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用尽量少的预算给更多的人看病,质量下降就是必然的。从他的病情来看,开放式手术比微创或机器人手术成本低,对新西兰医院来说,感染后直接割肾是一了百了最简单的。相反保肾就要复杂多了,但这样就会花掉更多的预算,所以不会是医院的首选计划。
另外还有网友分析,正是因为国内病患人数多,也让医生积累了足够多的临床经验。尤其面临复杂的病情,需要大量临床案例的积累才能够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判断,这也是国内医生最大的优势。像是一位女性网友,也是在国外被要求要切除卵巢,而回国后才诊断出仅仅是卵巢囊肿,做了一个微创手术,7天后就能出院逛街了。
当然,在大量吐槽国外医疗制度和水平的同时,也会有一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给出一些相反的案例,同样也值得我们的思考。
5
国外医疗真的那么糟糕吗?
就拿最常被英国留学生吐槽的国家医疗系统NHS来说。一些像是咽喉炎、痔疮甚至是拔鱼刺这类痛苦却又不致命的小病上,NHS的效率确实很慢,要让病患等上很久才能排上队,而有些小病可能还没排到就已经自己痊愈了。
但也有一些急重病的患者,他们在英国享受到了更丝滑的就诊体验,并且全程免费地得到了世界一流的诊治。有一位来英国旅游的游客,在妈妈意外摔伤后,及时找朋友帮忙联系了急诊,医生也非常耐心地询问病情,并且做了非常全面完整的检查,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人文关怀。
这又引发了一个有些尖锐又充满争议的话题:生病了到底该是在国外治,还是回国治?
在经历了几番波折最终痊愈的Steven看来,他所得到的教训是:不要轻信海外医生给出的方案,也不要被西方医生的好态度蒙蔽了。而是应该时刻保持质疑的心态,询问一下国内的医生,严重的话如果有条件最好回国当面看一次医生,他们很可能会给一个伤害更小、速度更快的方案。他也总结出了一个中西方医疗的差异:没有完美的医疗,只有合适的医疗。
但写到这里,其实有一点很多读者并没有意识到:就是我们一直讨论“中西方医疗”,这里说的中国医疗,并不是全部中国人都能享受的到的医疗,而是集中在大城市少数医院的医疗资源。那些从海外回国治病的患者,他们既然有条件生活在海外,那回国去大城市看病对他们而言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但对于全国真正大多数生活在非一线城市的人口来说,要享受到国内最好最先进的医疗资源,同样不是一件易事。
真正有过亲友或者自己去大城市看病的人,才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要去大城市的大医院,挂最有名的大夫的门诊,也不是几天就能搞定的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们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人脉”——如果你有人脉能联系上那些大医院科室的医生,那么你才有可能更快挂上号、看上病。而这一步,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而言,也许都可以直接忽略了,他们大多都是联系好了国内的大医院,直接回国无缝衔接去进行医治的。
而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国内许多并不富裕的家庭,最终因病返贫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也正因为一些重病和慢性病花费太高,让许多人都没有金钱方面的安全感,总是不停在攒钱,在积蓄,一辈子都不怎么敢花钱。
6
什么样的医疗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所以看了那么多的例子,总结下来,没有哪里的医疗是完美无缺的。西方医疗有时会因为免费而治疗不到位,而中国有时候也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西方医疗体系适合那种长期需要服药和照顾的疾病,比如伴随终身的慢性病、无法治愈的绝症、重大器官缺失或损伤等。这类人在西方体制下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照顾,经济负担较小。中国医疗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高和手术成功率高。对于急性病和痛苦但不危及生命的病最为合适。
对于有条件往返中外的华人来说,在做重要决断前,多听听中外医生的诊断和方案,再去选择一份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较为稳妥的方法。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没有“西方免费医疗”这个选项的国人来说,小病我们或许不担心,但是大病还是买一份保险,才可以让我们和家人能在意外到来时,能多一份抵御风险的力量。(纯粹的经验分享,没有做保险广告的意思哈。)
------End------
文:杨西方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及新闻信息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