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858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很早就看到海天酱油这个话题,不想讨论,因为喜欢这种对立话题的人,很难用逻辑和道理去交流,但是今天看到话题发酵成这样,感觉还是说一下。
有人发现日本卖的海天酱油没有添加剂,但是中国卖的酱油却是有添加剂的,难道中国人配不上无添加的酱油吗?你看这种逻辑,一旦落点落在中国人配不配的问题上,就像格斗里的最强锁技,基本上就是无解了。
从传播学来说,这个对立里,各种buff都加足了,民族情绪、内外双标、健康安全……不比添加剂少,网友立马就被点燃了。
这种朴素的第一时间的反映是没问题的,如果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消息,本能也是这个反应,但是就怕很多人:
2、添加剂还是低端添加剂,相当于另一个三聚氰胺事件。3、国内酱油标准太低了,要和国际接轨,让中国人吃上好酱油。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很多年前,老家有种蔬菜出口日本赚外汇的,有亲戚在那边打工,跟我们说质量严格得不得了,农药残留有一点超标的都不行,化肥都不怎么用,跟我们平时吃的根本不一样,那时候我就知道国内外标准确实有不一样。
现在其实也有,去生鲜平台买供港的蔬菜,是不是比普通蔬菜好吃呢?另一个就是前几年看到WTO的一个案例,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一批服装,因为拉链质检不合格,被退货,好像是铅超标,当时也是挺震惊的,感觉标准这么严格吗?
后来,我才知道,一方面是日本和欧洲的标准确实严格,也确实是高,但是也不排除设置贸易壁垒的考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何尝不是双标的对象?
上面说了,日本和中国卖的老抽王,虽然名字一样,但是同一种酱油吗?有人说当然不是,一个是有添加剂的,一个是纯天然的。
那么好了,先看价格,有人说两个酱油价格差不多,这就是欺负大家不会上外网了:我找了国内的老抽王,虽然都叫老抽王,但是包装不一样,其实性质也不一样,看日本的老抽王标注的是:什么是酿造酱油呢?我几年前看《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古法酿造的酱油,纯发酵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所以平时用完要放在冰箱里,每次调一点饺子蘸料,鲜味确实不一样,但是那一小瓶300ML要79块钱。日本是一个喜欢吃刺身的国家,酱油都是直接吃的,超市里的居酒屋日料酱油,也都很贵,一小瓶就要20几块,请问:
就不说产能,以国内的消费水平,只卖酿造酱油的话,大家会不会骂资本家黑心?
一瓶要20块,和日本的零添加成分、价格基本都一样,如果拿这两款酱油做比较,还会不会说双标呢?
敢问,在中国有多少人会买这么贵的酱油来烧菜吃?有人也许觉得海天普通酱油就已经很贵了,他们难道不该有吃酱油的权利吗?
所以,这里面还是一个经济学的供应和需求的问题,让所有中国人都吃上酿造酱油,在产能供应上有困难,在实际需求上也不现实。
对了,中产的读者应该不会有这种人吧,就是觉得为什么不把酿造酱油卖普通酱油的价格,让所有人都吃得起好酱油,那干嘛不免费送呢?至于添加剂,我觉得基本就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抛出的概念,跟三聚氰胺根本就是两码事,扣帽子的嫌疑很重。我说的这些都是基本的常识,明显有人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一小部分人揣着明白当糊涂,大部分被朴素的感情牵着走了。
我不想说这里面有没有商业竞争的存在,如果有我觉得挺正常的,商场如战场,对手用点阴招,也是可以理解的,看得太多了。但是如果不是商业竞争,而是大多数人认为就是海天有问题,我觉得那可能是更让人觉得可悲的事情,说明大多数人已经不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了。
对了,跟特斯拉那次车闹一样,免得有人在留言里提,我自己先招了,海天没有给我打钱,我只是说了我想说的话。当然如果有人认识他们公关的话,我也不反对他们后续补上,反正特斯拉的钱还现在也没收到。
就这样。→→小手一抖,红包到手。
拓展阅读:
俗话说,下雨天,多读书,经济小年,更应该蛰伏蓄势。
冯唐的这个成事心法,集合了曾国藩、麦肯锡和他个人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成事方法论,不管是职场白领,还是管理者,都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