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ell Rep | 机体学习和记忆形成过程背后的神经可塑性的新型分子机制

Cell Rep | 机体学习和记忆形成过程背后的神经可塑性的新型分子机制

公众号新闻

神经元非常重要,但它们并不是一切,事实上,其正是“软骨”,以称之为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s)的细胞外基质分子簇的形式存在于神经细胞外部,并在大脑获取和储存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Focal clusters of peri-synaptic matrix contribute to activity-dependent plasticity and memory in m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特伦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大脑可塑性发生的一种新型机制,即神经连接如何发生改变从而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


研究者Yuri Bozzi说道,感官技能和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依赖于大脑的活性,大脑能促使我们感知并加工处理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通过大脑我们就能获取并储存新的信息,同时也能记住我们已经获得的信息。这种令人着迷的现象之所以能成为可能,是因为大脑能不断改变神经连接(突触)的结构和有效性,从而响应外部刺激,这种能力就称之为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理解突触修饰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如何促进机体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科学家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这项研究的核心就是硫酸软骨素,这种分子以其在关节中的作用而闻名,其在大脑可塑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同时也是大脑外部基质的组成部分,最初是由研究者Alexander Dityatev的团队于2001年发现的。2007年,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就描述了硫酸软骨素的存在,其形状呈现圆形,似乎会随机在大脑中分布,然而当时这项研究被遗忘了,直到研究者Sabina Berretta的转化神经科学实验将这些结构重新引起科学界的注意力,同时他们将其重命名为CS-6簇(来自能确定其精细化分子组成的硫酸软骨素-6),并揭示了这些结构如何与神经胶质细胞相关,以及其水平会在精神性疾病患者的大脑中显著减少。


揭示机体学习和记忆形成过程背后的神经可塑性的新型分子机制

图片来源:Cell Reports (2024). DOI:10.1016/j.celrep.2024.114112


随后在2017年,研究者Gabriele Chelini等人就开始揭示这些结构簇的功能;首先他们想深入剖析这些结构,并以较高的分辨率对其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结构本质上是包裹着CS-6的突触簇,且能以一种清晰可识别的几何形状被组织起来。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些“实验性的创造力”,通过将行为、分子和精细的形态学手段进行结合,他们意识到,包裹在CS-6簇中的这些连接会发生改变从而对大脑中的电活性产生反应。


研究者指出,通过联合研究,他们就能减弱海马体(大脑中负责空间学习的区域)中CS-6的表达,并证明CS-6的存在对于大脑的突触可塑性和空间记忆是非常必要的。这项研究让我们用新方法去理解大脑是怎么工作的。它揭示了CS-6簇里的神经元形成的突触能感知特别的外界信号,并且都参与到学习和记忆的共同活动中。这就好比在很多细胞一起构建了一个新平台,用来整合信息和创造更复杂的联系。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突触周围细胞外基质的活性依赖性重塑或能调节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和公布,从而促进海马体依赖性的记忆。


参考文献:

Gabriele Chelini,Hadi Mirzapourdelavar,Peter Durning, et al. Focal clusters of peri-synaptic matrix contribute to activity-dependent plasticity and memory in mice, Cell Reports (2024). DOI:10.1016/j.celrep.2024.114112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难以置信!囚禁中以混血女子的家庭竟是加沙医生和记者,回忆四度死里逃生……华翊量子完成过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新型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研发老龄大脑的救星?Cell Metabol | 揭秘谷氨酸tRNA片段在机体大脑衰老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夏宁邵团队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首个具有皮肤与神经双减毒性能的新型水痘减毒活疫苗Ⅱa期临床研究结果昼夜颠倒,慢性病风险飙升?JPR|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机体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背后的分子机制揭秘COVID-19新防线!Cell | 新研究确定了SARS-CoV-2及其变体的免疫逃避机制长期记忆的形成,离不开脑部炎症?裕锦资产 | 积极探索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李小牧畅销书自传《歌舞伎町案内人》而闻名日本俄罗斯修复封存了25年的安-124,发动机已经可以自行改造Science|运动学习可以不用动脑?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的脊髓中发现能够独立于大脑进行运动学习的神经回路Nature:揭示运动对我们有益的分子机制,也许会研发出替代运动的疗法有救啦!表型确认、分子机制、细胞交互等资料都在这!巨详细!跑步看世界-奥兰多比“开挂”还狠,国产鼠标已经可以帮你上班了吴军团队同日2篇Cell论文:利用异种囊胚互补生成功能性脑组织,实现异种神经元连接,具有应用潜力冰岛冰川泻湖(Glacier Lagoon),无声表达Cell | 新研究揭示不良饮食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联的新机制42、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四章 缘起缘灭(3)Science | AI驱动药物研发新纪元!人工智能揭示数百种小分子与数千种人类蛋白结合活性的作用方式睡眠如何精炼大脑为新的一天做准备?Nature|大脑仅在夜间睡眠的前半段会削弱清醒时形成的新突触同济大学章小清/刘玲/房玉江团队Cell Metabolism发现胞内pH-Smad5信号通路控制胰岛素加工与分泌新机制Cell | 新研究发现自闭症和多动症等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与幼年时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探索深度学习的薄弱环节:量子启发的神经网络脆弱性分析 | NSRCell Metabol | 中国科学家新发现!IgG或是诱发机体衰老的关键驱动因素!信号通路、表型确认、分子机制、等资料都在这!巨详细!有救了!难以置信!囚禁中以混血女子的家庭竟是加沙医生和记者,回忆四度死里逃生…More Graduates Are Taking Jobs in Small Cities, Report FindsScience|震惊!首次发现大脑神经细胞中的某些 RNA 分子终生不会更新EPQ中Production Log是什么?附赠25/26Faller EPQ学习时间线!德国大学: 全面提升留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条件!狗引儿【长篇】(七十五)Nature重磅发现:不破不立!形成长期记忆,DNA损伤和大脑炎症必不可少Cell子刊 | 激活脑干中的特定神经元亚群可减少食物摄入,有望开发出新的抗肥胖疗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