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北京年入百万,实现不了教育自由

在北京年入百万,实现不了教育自由

公众号新闻

有个妈妈曾经问我,为什么总是写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是瞧不起人吗?我说,真不是。主要是因为所谓中产,高不成低不就,在社会的夹缝里求生存比较尴尬,他们是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分,是最需要解决方案的一群人。这个妈妈说,中产家庭怎么说也得年收入百万吧,这群人都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吃喝不愁。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从容,读公立读私立自由选择,花几万块报班眼都不眨一下,有什么可焦虑的?我说,这你就有点儿误会了。在帝都,财富自由人才配拥有你说的这些自由,家庭年入百万还远远够不到教育的「从容」。

文|mikizhou

From Miki

微信号:mikizhou520

01.


在北京,年收入一百万的家庭的生活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这我有过很多观察。


之前在大厂工作,周围一群年收入过百的同事。月薪其实并没网上算的那么夸张,主要靠年薪碾压众生,强悍的部门一发十几、甚至几十个月的奖金,再加上股票和各种福利,达到这个水平不算难。


不过,税前税后百万收入还是有所不同的,税后百万才是真百万,如果是税前,拿到手里的也就70万左右。虽然看起来收入差距不算小,相当于北京顶级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但大家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个群体大多是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事业上有积累的职场精英,家庭月收入5万以上。


他们大多在北京拥有一套住房,家底儿比较丰厚、对房产下手早的人有机会住四环,这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远见,也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第一次买房时收入还很一般,又想住舒服些,所以都扎到五环外。


我有不少朋友住回龙观或天通苑,有钱人住上地。他们买房,入手的时候大多在500万左右,按首付150万粗略计算,每个月还贷,有的两万打不住。


这一年20多万的贷款对年收入百万的家庭来说,是能比较轻松拿出来的,但这种轻松感最多维持到生娃,一旦孩子要开始读书了,就得琢磨上什么学校,就得考虑换学区房…


一谈到学区房,这个收入就尴尬了。


现有的房子不在教育核心区,再涨价也跟不上学区房的涨得快,就只能靠面积换位置。对学区的要求越高,面积就越小。


毕竟,年入百万也算职场精英了,天天职场打拼到底为了啥?每天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还要对着一个锅碗瓢盆叠罗汉的破屋子感叹人生艰难,不得抑郁症都难!



02.


很多烦恼在买学区房前就开始了。


北京年收入百万的大多是「创一代」,靠自己的奋斗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佼佼者。


他们特别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焦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之前几年幼儿园频发虐童事件,让家长努力送娃进公立,但这部分资源稀缺,准入门槛看户看房,最后非京只能送娃上私立。


私立幼儿园里有一类是民办转普惠,价格便宜,一个月平均1200还包餐,但一个班至少40个娃,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看孩子。


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好的教育,机率不大。年入百万的父母把小孩送进双语幼儿园,学费五六万一年,挂上国际一年涨到十几万。


家长为教育投资舍得花钱,觉得花得起。但实际上,大多高估了自己。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搞教育,学费都不会是最大头。报班呢?素鸡呢?考级呢?还有时不常的要带娃来个开拓视野的旅行…


我有一个朋友,大厂精英、职位不低,妥妥的大厂精英。


家里有俩娃,老大前年考进私立学校,为了娃上学,方便老人接送,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面积不小,租金一个月2万起,一年24万,逐年递增。


他娃读的私立学校学费不算贵,一年10万起,上了一年网课学费也不打折,家长还得表示心甘情愿,毕竟私立学校不像国际学校,家委会还能有点话语权。


然后,就是给娃报班,这个属于教育黑洞。


他自己之前还觉得自己的收入完全能控住:书法课一节150,羽毛球、篮球一节各200块,最贵钢琴课一节500,每周也就上一次课。


后来发现教育消费上有点“贵”,是从学滑雪开始的。


充了3万块的卡完全经不起刷。20分钟一节的课300块,一次至少上两节课才值得自己送娃一趟。这还不算,周末还要带教练去滑雪场现场教学,折腾一次京郊2000块,去崇礼也差不多这个价,还不算油费和过路费。


这还只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二宝明年就上幼儿园了,不得照着老大的范本继续养吗?



03.


在北京,如果家庭年收入百万且无娃可以过得很滋润:


可以没事下个馆子,买衣服化妆品能追求品牌,时不常还能入手几个奢侈品包包;


可以周末看话剧歌剧随心所欲,演唱会只买前排票,花几千块挥动荧光棒的感觉仿佛18岁;


可以随时想走就走的旅行,到大溪地潜水或定制北欧行不必精打细算;


买房只求品质自己住着舒服,买车看心情完全不必考虑实用不实用…


就这样败家,你每年还能省下一部分钱做投资理财,存起来。但想要靠这些收入,就想拥有养孩子的自由?这根本不可能。


只要孩子开始读书,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个人需求可以娃的教育面前能无限地放低。


祖上没矿,他们选择30万以内的车型最常见,之前大众丰田沃尔沃,后来摇号难,很多人排队新能源买特斯拉,入门级的奥迪、宝马、奔驰不少,买比亚迪秦也有。


就算家里有俩车,坐地铁的时候还是居多。房子基本不在公司附近,确实买不起。上下班通勤就有困难,开车堵、地铁挤。


有天晚上快9点了,一个同事给我发消息,说在后厂村里堵了快一个小时,听完樊登老师讲路怒症,也压制不住自己此刻的暴躁。


在穿着上,这个群体不追求奢侈更看重品质,尤其是互联网人民,一趟优衣库就能解决一年四季所有需求,省时高效!几千块上万的大衣也有,但优衣库还是妥妥撑起了大厂精英的半个衣柜。


吃上确实可以享受自由,但工作太忙赶时间,日常基本解决温饱靠快餐;


说走就走的旅行能有,却被几千块的预算局限在了京郊各大温泉、亲子酒店;


老母亲买包的自由都没了,只恨不得把柜子里攒的陈年LV老货拿出来二手变现,换成班课费。


有娃之后,一切为了教育。


年入百万的经济水平,一旦想要好对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就开始捉襟见肘。


最后也只能在自己经济范围允许的情况下,被迫做各种选择。


最常见的问题是择校选公立、私立,还是国际校?中间学费差距就有20万。


选公立免费,但要优质就要砸钱投入学区房,12年公立不另辟蹊径,按部就班搞竞赛走高考(或入清华少年营)每年至少十万,期间还要靠父母够努力把户口拿到手;


选国际学校前期是每年的学费,但后期各项竞赛活动、夏校、天才营考试至少让培养成本翻倍。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还好,成本大约30-50万,节衣缩食也勉强撑住,二宝家庭只能望洋兴叹…


素鸡也是同样的道理。


学个小提琴,一个课时三百到上千块的老师都有,家长怎么选?肯定想要高水平的老师,价格就直线飙升;


选完老师看学时,是想一周一次课随便培养下爱好兴趣,还是一周上满五天走专业方向?选前者不甘心,选后者财力不足。



百万收入的家庭,在北京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夹在中间各种权衡和选择。


有选择,就容易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难免产生焦虑。


身边40多岁的中产家庭还好,学历高、买房早、家庭根基深厚,孩子十来岁发展路径基本清晰,一年两次出境游,到处看看未来可以去哪个国家读书;


但扎根北京的年轻家庭,房贷压力大,生活疲于奔命。


尤其是互联网家庭,标配都是双职工996,孩子都是老人带,靠报班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时不常就会想要逃离北上广…


都是高收入家庭,日子过得不一样。前者看起来像个标准中产,但后者看起来顶多是个高级社畜。


04.


早前在水木论坛上,流行着一个北京土著的中产标准。要总资产2000万(包括房产),家庭年收入80(包括主动被动),此外还有三个基本条件:

能买得起自己住的房子。

能够让孩子享受正常环境下的教育资源。

收入能满足自己和家庭的日常开销。

北京土著几代人积累,手握学区房有优势,如果非京籍,这个标准至少要上浮百分之三十。这百分之三十就是填平教育起点的起步价,上不封顶。


因为没有户籍不能高考,孩子就算智商爆表,也进不了通往清北的早早培等超常儿童项目的选拔池。这逼得非京父母在孩子教育起点的地方,就必须要想清楚教育的终点。


身边很多百万收入水平的家庭,从小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比如正泽、德威、乐成,比读公立多出几十万成本,只为孩子谋一个可见的未来。


但悲催的是,北京公立资源明显强于私立。以申请美国前20名校来说,公立国际部似乎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几十万的学费花掉,并不能换回更好的教育回报。这怎么能让人不焦虑?


于是,他们为孩子的教育做筹划,路子也越走越野。


多年前流行赴美生子,前两年又开始去天津买房为读书,而就在前两个月,我偶遇了一个计划海南买房的妈妈团,兴高采烈地找我打探着那边的新学校建设;


还有更彪悍的同事,之前悄无声息举家搬到泰国,后来才知道就是为了把俩娃送进了当地国际学校,享受性价比更高的教育…


这一切都是因为在北京,年入百万的家庭也无法实现教育的自由。


就算很多家长明白,孩子的未来是建立在经济和家庭素养的基础上,依然没有时间去陪伴他们成长。


不菲的收入就好像吊在头顶上的香蕉,欲罢不能;教育的选择好像有很多,但选择中左顾右盼,患得患失…


道路会越走越难,但也只能奋勇向前。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个人感慨之122 谁是境外势力?洛杉矶华人房东年入百万美金!新移民住的公寓1房12人...炸裂! 加州华人医生侵犯麻醉病人, 不工作却能年入百万?震惊!! 这位华人医生侵犯病人, 还能不工作年入百万?永远实现不了的美国梦!8华人“走线润美”遇不测 纽约3万华人等上庭曾经做卖房中介年入百万,如今我只能转行算卦和年入百万的大V约饭5小时,我悟了!北大校花“塌房”,回家卖臭豆腐:我却看到了教育的3个真相靠假扮情侣,英国妹子年入百万,她却哭着让别人不要模仿她!炸裂! 在美华人医生侵犯麻醉病人, 休假中仍年入百万...我们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爆改成了教辅!华人房东年入百万美金!新移民住的公寓1房12人...熵泱——第五十二章43、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十四章 缘起缘灭(4)年入百亿!被官媒吹爆的”大玩具",让广东人赚翻了开餐馆被亲戚威胁无奈报警,年入百万老板告诫千万别做这件事!他不用工作也能年入百万!重口味喜欢盯着患者下体看!尤其是非裔男......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25 * 晨报 * 台积电盘前涨近1% 消息称其2nm制程加速安装设备 预计2025年量产。日洛杉矶华人医生侵犯麻醉病人, 不工作却能年入百万?(原创)脱胎梦蓝不亦乐乎——烛影摇红·相遇同舟乡渡一件冲锋衣,年入百亿!中国神秘县城,硬刚始祖鸟巴西83年来最严重洪灾影响近16万人、95人罹难洪水也摧毁了教堂金融圈都羡慕?去非洲搞钱,“年入百万,命都快没了”自制鲜果冰棒的神器,6分钟即可做出美味雪糕,实现夏天的雪糕自由31 岁,年入百亿,霸王茶姬创始人凭什么?跟着2位年入百万的大佬游学,赚翻了!加州华人房东年入百万美金!新移民住的公寓1房12人...15岁女孩,写网文,已年入百万英国最神秘职业!现实版福尔摩斯,年入百万?业务范围居然这么广剑桥大学年入百万的博士后煎饼摊年入百万镑伦敦律师,精神崩溃坠轨身亡:生前一天工作18小时金融圈高管们的神秘年薪被曝光!有人10年涨10倍,降薪潮下还能年入百万……在美独自打拼!法拉盛华男突在缅街晕倒 最后心愿可能实现不了了疯了吧!华女无证客被判监禁102个月!不得假释!只因与人冲突就放火烧了教堂!31岁,年入百亿,霸王茶姬创始人凭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