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花近况令人唏嘘:从迷倒汪涵,到街边卖臭豆腐,她被嘲“一手好牌打稀烂”
作者 | 小树妈妈
如果孩子北大毕业,你最希望他将来做什么?
估计比较主流的推荐就是去大厂拿高薪或者选择保障好、稳定的体制内。
反正无论怎样,总不能去街边卖臭豆腐吧。
不过前段时间看新闻,还真就看到了红极一时的北大校花后续,她真就去卖臭豆腐了。
小姑娘叫彭高唱,从小就成绩优异,没体验过升学的压力,从小升初开始,一路保送到北大。
在大学里也是风云人物,同时拿下朝鲜语和经济学的双学位,作为交换生还获得了高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钢琴曲被周杰伦点赞转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主持音乐会、与汪涵同台参加综艺节目、获得“亚洲小姐”首轮网票第一……
当时她在网上热度很高,任谁去猜这么一位北大校花级高材生,毕业后的路也一定是顺风顺水。
没想到多年以后再看到她的消息,她却在小店里卖臭豆腐。
很多网友嘲笑她一手好牌打稀烂:“北大校花塌房了,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回老家卖臭豆腐,那读不读书又有什么用?”
其实,类似的事还很多。
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的新闻,在当时也引发过不小的轰动。
很多前来买肉的人,甚至当面耻笑他说,“卖个猪肉还用上大学吗?小学毕业都会吧。”
这些冷嘲热讽,整整十年都没让他走出“北大屠夫”的阴影。
高学历看似无用
其实是降维打击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读书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然后能给自己带来高收入,早点实现阶级跨越,过上更好的生活。
毕竟,学历是块敲门砖。
中专不如大专,大专比不上本科,本科不如重本,985、211又拼不过清北。
越在金字塔顶端,学历含金量越高,而逆袭翻盘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很多人觉得彭高唱去卖臭豆腐可惜了,陆步轩沦落到卖肉是不应该的,浪费了这么好的学历。
从某种角度说,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毕竟清北是“国之重器”,国家倾力培养的人才,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
但是少数几个清北高材生做普通工作的例子,并不能否定学历的作用。
就连卖臭豆腐这种看似没有门槛的工作,有学历和没学历,还是不一样的。
有人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了一辈子臭豆腐。
彭高唱在高学历加持下,头脑更灵活、把小小的臭豆腐店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和老公共同成立了餐饮公司,做起了CEO。
陆步轩做“临时屠夫”的日子里,出了本《北大屠夫》,与师兄一起创办的“壹号土猪”估值超40亿,利用互联网把卖肉做到了极致。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学历无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读书改变思维,思维却能改变命运。”
因为高学历代表了思维和更宽广的视野,从认知和格局上有不同的高度。
哪怕从事门槛很低的工作,也绝非人才浪费,高学历VS低学历就是在降维打击。
知识、眼界、能力
会给人生带来无限可能
北大校花卖臭豆腐的新闻下面,还有一种观点很有代表性,有人说:
学历还是有用,退100步还可以卖臭豆腐。但是如果孩子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好大学,被分流,那一辈子基本就废了。
我是觉得考大学确实是普通家庭孩子最稳妥的一条路,高考也确实是命运的转折点。但是考试成绩只能说明一部分能力。
从来不是高学历就一定有高成就,更不是一次考试砸了,就会输掉整个人生。知识、眼界、能力,并不是绝对跟学历挂钩。
就像之前央视新闻报导过一个孩子叫梁攀,他是中考落榜的职高生,后来靠着努力拿到了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中考那年,梁攀的父母离婚,父亲重病,家中突遭的变故让他没心思学习,也没能考上高中。
为谋生,打工挣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从此开启了摸爬滚打、闯荡社会的生活。
先是跟着大伯到农村建筑工地干体力活,而后又到镇上一家麻辣串店当服务员,半年后又去了一家电子厂。
厂里有证书、有技能的人,做的都是技术岗位,但像他这种没文凭没技术的,只能干普工,工资不及人家一半,而且每天干的是重复机械的工作。
这一番对比下来,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得学好一门技术。
所以吃了一年苦头的梁攀,重新走进校园。
只需上半天的实操课,他从来都是上一天;别人下课休息了,他还在用心钻研。
凭借远超同龄人的努力,他得到了一个入选校竞赛集训队的机会。
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想到,7年后他会身披国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领奖台上。
梁攀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尽管因变故辍学,或因成绩差而被分流,但依然不影响他有一个好的发展。
因为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从不只高考这一条路。
孩子的知识、眼界和努力,都可以帮他实现人生价值,无论哪条路走通了,都能让他拥有光明的未来。
顺应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他的成长会事半功倍
我们的孩子未来要面对的,也许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环境。
作为父母,可能没有办法帮他预判学什么,能给他一个终身保障。
但有一条路是明确的,那就是顺应他的天赋,选择一个让他乐在其中、成就感爆棚的兴趣来培养。
生活中我其实见过不少父母,特别喜欢逆着孩子的兴趣养孩子。
孩子喜欢历史,父母觉得历史没用,非逼着孩子学奥数;孩子明明天赋在画画,但父母觉得画画没出息,一定要逼着孩子去学跳舞;还有的孩子明显更适合学运动类的特长,但父母硬要求孩子每天坐那里练琴2个小时。
其实这些都是本末倒置,孩子天赋里就自带了“饭碗”,实在没必要绕一大圈再去找别的出路,其实很多东西也都是一通百通,触类旁通的。
只有顺着孩子的天性来培养,他才更容易开花结果。
我记得去年有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严弘森因纠错天文馆而爆火。这个小孩4岁就开始沉迷火箭。
家里就给他准备了一堆跟火箭相关的玩具、给他看各种火箭相关的纪录片。
家里还特意带他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第一次看到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激动得手舞足蹈。
回家后,他就更沉迷航天,没有人指导,他就自学。看不懂文字,就看图片、听故事。
因为航天,他爱上了天文和军事;因为要用电脑,他又爱上了编程。
他喜欢“传道受业”,严爸就给他买了块小黑板,帮他把录好的讲课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赢来一群小粉丝。
经常有家长前来取经问如何培养孩子,严爸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热爱,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多去尝试新事物,挖掘他的潜在优势。”
智慧的父母,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天赋专长。
这种专长,不是父母给报的兴趣爱好班,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
因为只有真心喜爱,才会激发出孩子无限的潜能,让他变得有热情、爱思考、能坚持。
我们不妨为孩子打造一条属于他的专属赛道,因材施教、适时引导,他的成长会事半功倍。
学霸有很多,当孩子一路向上攀爬,总会遇到比他更厉害的角色,但专长才是他区别于别人最独特的地方。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同,允许他用自己的姿态绽放,才是正解。
资源领取
资源领取
○ 60集自然拼读动画
○ 英文PPT课件学中国传统文化
○ 儿童运动视频《Little Sport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