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市场的“冰与火”:供应商陆续拿下定点,规模化“困局”待解
电子外后视镜(CMS)的规模化量产正在全面提速。
近日,豪恩汽电宣布,旗下电子后视镜系统已经取得了包括合资品牌、全球品牌车企的多家客户定点,预计将在今年8月开始量产。在此之前,华阳通用、欧菲光等公司也曾宣布拿下了多家主机厂的CMS项目定点,其中华阳通用的CMS定点项目将于近期实现量产交付。
与此同时,自去年7月电子外后视镜(CMS)相关法规实施之后,包括北汽、比亚迪、本田等车企也纷纷展示了搭载电子后视镜的概念车或者量产车型,预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市。
多位企业人士表示,CMS产品具备传统后视镜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更宽阔的视野、更清晰的影响,显著提升驾驶安全,甚至还可以集成ADAS功能,带来更好的人机交互与驾驶体验,未来将成为汽车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不过,目前电子外后视镜(CMS)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不少车企开始选择CMS,但由于成本较高,基本上都是将CMS作为“选装”配置。同时,CMS还未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还面临着车规要求高、技术与开发难度大等问题。
那么,电子外后视镜(CMS)市场的未来趋势到底如何?预计何时将迎来前装量产?
现实困境
寅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概念产品线的“安全件”,市场上对于电子外后视镜(CMS)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导致用户对于电子外后视镜(CMS)还不够了解,尚未建立起对电子外后视镜(CMS)的安全可靠性的信赖度。
一方面,电子后视镜(CMS)高昂的成本,无疑是阻碍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路特斯ELETRE选装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为1.6万元,阿维塔12选装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为1.2万元。在汽车价格极度“内卷”的当下,价格高昂的电子后视镜,不少消费者显然难以接受。
“而对于卡车等运营车辆来说,CMS对于行车安全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但运营性车辆往往更为注重投资回报率。”上述负责人如此表示,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主机厂对于价格高昂的CMS同样表现出了谨慎配置的态度。
另一方面,CMS还未经过大规模的量产验证,不仅在技术、产品、软件算法等方面需要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车规验证难度也较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验证周期较长等,都导致了电子外后视镜(CMS)在市场推广进展较为缓慢。
众所周知,CMS是集光学、电子、影响和机械结构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同时还是安全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各项的法规要求。比如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2022),就对电子外后视镜系统设定了诸多的技术标准要求。
“法规仅仅是对CMS设下的最低门槛,涉及系统延时、图像及光学参数等方面。而终端用户更多感受到的往往是能切实体验到的东西,因此量产级的CMS性能参数往往需要超越法规,达到卓越表现。更低延时、更优秀的低照度图像表现、更真切的色彩等,以上目标需要CMS产品开发团队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华阳通用CMS产品线高级产品经理李斐斐表示,CMS产品还被大部分车厂定义为功能安全ASIL B等级产品,这也要求开发团队具备功能安全开发的相关经验。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主流的SoC方案,ISP针对每个流程都是独立设计的,对于通用性较强的SoC来说,CMS系统供应商往往需要进行针对性的ISP调优。李斐斐介绍,一轮的ISP图像调试大约需要耗费2个星期才能完成,针对不同的场景还需要继续做相关优化与调试。比如日间场景优化以后,夜间场景还需要进行光速调整,整个图像调试周期至少要经过三轮。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外后视镜(CMS)系统主要是通过外部单独CMS摄像头(集成于传统后视镜位置)进行图像采集,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后显示在舱内的独立显示屏当中。自行科技联合创始人梁波表示:“与传统后视镜相比,CMS的外支臂及内置的2块屏幕对于整车造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设计得美观又实用,同样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验证。”
而满足法规的基本要求仅仅是第一步,要将CMS产品做到好用,并不容易。李斐斐提到,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镜头都不是专门针对CMS设计而成,最终会导致CMS系统出现杂散光、点光源光晕较大、蓝紫边等诸多问题。
总体来看,电子后视镜涉及到动态图像处理、显示屏设计、功能安全、视野仿真等多个领域,技术门槛较高、投入较大,目前还处于高端车型选配尝试阶段。
如何破局?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电子外后视镜(CMS)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进入大规模量产周期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但目前阶段,车企到供应商还需要共同推动电子外后视镜(CMS)的技术迭代,进而加速提升电子外后视镜(CMS)的装配率。
“CMS稳定性、性价比及产品独特优势等的提升,对于CMS市场推广非常重要。” 寅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主机厂对于CMS系统的要求,首先是满足法规要求,其次才是AI识别及预警、特殊场景显示效果等个性化的功能需求。
因此,他认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CMS供应商要围绕用户的实际应用情况做功能的“聚焦”开发,在CMS产品架构、硬件、软件等方面做减法处理,拒绝设计堆砌,优化精简每一个零件、每一行代码,使得CMS系统具备性价比优势,进而加速推广CMS产品。
寅家科技主要通过“聚焦”和“发散”两个维度来进行CMS系统的开发与推广。一方面,寅家科技通过收集大量的产品需求,根据实现原理、行业需求、用户诉求和特殊场景分析,进行功能的分类、抽离和聚焦,最终锁定最具实际价值的功能进行开发,从而提升CMS系统的独特优势。
另一方面,寅家科技根据产品特性和实际要求,“发散”测试方法,比如扩大测试范围、丰富实车测试场景、增加极端测试环境等,尽可能将CMS系统做到更加优化、用户体验更佳。
据了解,华阳已经逐个击破了CMS从样机、通过法规测试、产品量产的诸多难题。目前,其光学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升级和启用,全面覆盖新版GB 15084-2022、ECE R46等标准对Ⅰ~Ⅵ类间接视野要求的相关测试项目,满足ISO 16505测试方法的要求。
此外,华阳自研的视野仿真工具提供可视化界面,直观输出显示效果,能够快速基于客户车型数据进行视野仿真和法规校核。通过以上升级与完善,为客户大幅节省了CMS系统的开发时间以及降低了委外测试成本。
梁波表示,在前期论证阶段,供应商能否参与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在后期规模化量产阶段少走弯路。如果没有办法参与,在后续的量产阶段将很难追赶。
自行科技从2019年就开始立项电子外后视镜项目,这两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多年的开发迭代升级,自行科技的CMS产品在一些硬性的参数指标以及图像效果的主观体验方面都可以做到领先水平。
梁波介绍:“最近自行科技有好几个CMS的定点项目在走,量产过程中,客户提了很多要求,比如工程化方面的要求,甚至是价格的要求,这些要求,对未来的产品定义和规划都有比较高的指导价值。”
实际上,为了加速推进CMS系统的规模化量产进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比如在芯片端,爱芯元智推出了基于M55H系列芯片的CMS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裁剪优化、算法的压缩,能够实现极速的启动,以及平滑的视野调整、图层叠加等功能。
与此同时,得益于爱芯智眸®AI-ISP技术架构,CMS系统可以在AI图像增强的效果下,可实现图像延迟小于60ms。据了解,爱芯智眸AI-ISP算法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并且已经针对CMS场景做定制开发,可以加速CMS系统的开发。
相较于其他市面上的解决方案,M55H的CMS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加出色的画质,尤其在暗光、HDR、强光抑制、去紫边等应用上,可以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另外,M55H自带强大的AI NPU及易用的工具链,支持客户扩展开发各种应用,比如BSD等。目前,爱芯元智基于M55H芯片已经与多家Tier1合作开发了多套CMS系统。
不可否认,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协作下,CMS的系统可靠性验证、体验改进以及成本下降将得到快速推进。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接下来1-3年,电子外后视镜(CMS)将从高端车型逐步渗透到中高档车型,伴随着销量的增加,CMS的价格将逐步下降。届时,CMS的装车率将会快速提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