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获得客户的信任,唯一的方法是你自己去给客人按摩来建立信任。其他徒弟连让客人满意都做不到,怎么去说服客人买这些东西呢?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想把规模做大,于是降低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质量之后发现并不赚钱,于是开始卖周边产品。可周边产品客人并不买单,于是只好不断打折降价。可打折降价之后客人觉得你越来越Low,来的人开始变少。客人越来越少,店的规模只能越做越小。最后就是店铺的运营成本不断升高,店铺的口碑却直线下滑,当初10家连锁店如今只有3家还在苦苦支撑。说完这一大堆,小师傅问了我一句:“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我正享受他的按摩听得入神呢,被这冷不丁的一问搞得不知所措,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你师兄太想扩张了,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他说不是的,是他师兄没想清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我仔细琢磨小师傅的这番话,挺有道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因为越有本事,越有自知之明,越明白本事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适用于哪里,不适用于哪里。他们懂得集中精力和资源放大优势,同时小心翼翼规避劣势。就像这位小师傅开头说的,他的本事就是手艺活。手艺活天然就是看人,人是最大的招牌。离开了人,打再多的广告做再多的营销都没用。而人是无法复制的。同样一门手艺,同一个师傅教,不同人学习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因此手艺活是一件无法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它不像工厂流水线上的iPhone,一下子能生产出几十万台全世界卖。手艺活就是一人一店,一天24小时,自己做好管饱没问题,想要规模扩张难上加难。再延伸想想,我们身边许多“商品”,其实都是手艺活。街边的餐馆,理发店,奶茶铺,点心店,写字楼里的网红工作室,广告公司甚至咨询公司,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少了中间最核心的关键人物(通常是创始人/老板),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一下子就会从90分跌到不及格。所以大家去看这一类公司,做扩张都是很难的。一家店名声在外很容易,十家店一百家店都这么厉害,难度指数不仅仅是简单乘以10或100那么简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非标准化的、以个体生产力为主的“手艺活”,变成标准化的,可进行大规模复制的“流水线生产”。标准化,就是把所有不确定都变得确定,把每个步骤都细分到不能再细致,把所有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差异都降到最低。可口可乐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某位调配口味的食品专家,而是它价值百亿美元的配方。这个配方不仅细致到每种成分的剂量有多少,成分之间复杂的混合生产过程也都严格控制,对外保密。这就叫标准化生产;火锅店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某一个厨师,而是它的食材和配料,每一份食材都要满足各项标准,所以供应链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供应链,是可以标准化管理的;麦肯锡如果一直靠创始人的名声做生意,它不可能做到世界闻名。反而是总结出来的各种战略方法论,出版的各类管理学书籍,让“麦肯锡方法”成为一套标准完整的理论体系,变成一个金字招牌;你看,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没有想到一个好方法进行标准化生产之前,宁可放弃做大做强的想法,专注于小事,把它做到极致。专注小事,并不是一件坏事。所有的本事,起初都来源于小事。把小事钻研透彻,把技能打磨精致,你才能在一个行业里立足。愿意深耕小事的人,对行业是有敬畏之心的。只有尊重这个行业的客观发展规律,才不会去做逆着行业大势的事情。他会顺势而为,像一个熟练的猎手一样去捕捉机会。这样的人知道一个人力量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学会,什么都在行。有敬畏之心,才能沉得下心去学习。并且学到的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懂得需要搭配不同的团队伙伴来共同把事情做成。有自知之明,做事专注,为人谦逊,懂得分享利益,我身边事业有成的朋友们,都符合这些特点。这都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特质,但,就是让人觉得踏实。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由此引申出一系列关于长板短板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只有补齐自己身上的短板,才能均衡发展。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就一定是好的吗?为什么木桶就一定要装水?为什么不能把木桶上的板子拆掉去做其他事情?最长的那块木板,难道就不能变成别的东西发挥作用?如果换一个思路,不要集中资源去弥补劣势,而是让优势更突出,让长木板变得更长,直到成为所有木桶里最长的那块板,接下来会如何?实际上,许多行业都是用这个思路在做。让优势更突出,集中所有力量成为细分赛道的第一名,自然有人会来帮你弥补其他的劣势,你都不用亲自动手。你越对自己的能力领域有信心,就越懂得不擅长的事情不要去碰,而是把它们交给比你更专业的人。尤其是创业,这一点至关重要。乔布斯曾说过:“我雇佣聪明人并不是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要让他们告诉我该怎么做。”有所为是能力,有所不为是格局。以上,共勉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