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薪酬先进到了什么程度?公众号新闻2024-06-21 01:06说到研发薪酬,很多企业很重视但却管不好,大多数还停留在个体薪酬层面,采用个人绩效挂钩奖金的模式,但无法匹配研发团队作战的特点,导致漏洞百出。少数企业进入到了奖金包和组织绩效层面,设置了项目奖、效益奖等,然而却导致短期功利主义、本位主义、管理复杂等问题,研发人员被错误地激励。相比之下,华为的研发薪酬已经进入到项目化、市场化的高层次,研发薪酬包实现了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激励效果远超一般企业,它是怎么做到的?01华为研发薪酬先进在哪里?1、研发薪酬来自市场化华为研发薪酬来自于研发预算。可研发预算并不授予给研发部门,而是授予IRB和IPMT、ITMT,并向下分解到项目,由项目团队拥有和支配,因为这些单元才是真正的作战单元,是研发部门的甲方,它们必须拥有预算,才有权指挥作战。研发预算本质上是投资,主要投向三个方向:研发预算中,有一部分是人力和薪酬预算,就成为研发薪酬的主要来源。相比之下,一般公司将将研发预算授予研发部门,也没有对预算进行分类,这是错误的,因为研发本质上是成本中心,其根本目标是按要求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决定做什么产品。做什么产品要由IPMT这样的作战单元来决定。如果二者混在一起,就会出现研发不理会客户的需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好做坏、花多花少都是自己说了算,造成极大随意性和浪费。所以,华为是把产品和研发分开的,产品方面主要是产品线,下辖项目经理等团队管理人员,研发方面即传统意义上的开发组织(广义的研发还包括预研即2012实验室等),下辖各专业团队,选派开发代表与成员进入项目中,二者是内部甲乙方关系。预算按项目编制和授予,归项目管理团队拥有和使用。项目团队有预算但没有资源,而平台(如研发部门)有资源没有预算,于是项目团队就拿着预算,向研发在内的各种平台组织购买资源,二者形成内部市场化交易,供需双方就会达成矛盾平衡,达到拧麻花充分挤干水分的效果。2、研发部门薪酬包生成机制项目就像一个公司,需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而研发等平台部门本身不产生收益,它自身只拥有空耗预算,这种状态下,平台所有人只能干巴巴拿基本工资,要想拿奖金,就需要帮项目做事,从项目预算中挣到收入,才有奖金发。平台会想法设法把自己的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卖给项目,例如工程师就按级别明码标价,一个17级工程师一天是一万,19级是三万,包括外包OD人员,也是明确单价。派出去几天,就按照单价×天数收钱。但是这个钱,并不会全部分给工程师,而是作为平台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形成薪酬包,由全体人员共享。因为平台不仅仅只有工程师,还有很多支撑人员,平台的收入也不仅仅是工程师挣回的劳务性收入,还包括设备使用费、技术使用费等。这样,研发部门也有了收入,可以从中减去空耗预算后,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形成奖金包。研发的工资包来自于空耗预算,如果主动节省,则可以提取一部分作为奖金发放,以激励提高人效。二者相加,就形成了研发的薪酬包。根据上述机制,薪酬包是动态生成的,每月发布财报明确收入等指标后,薪酬包就自动计算生成,各级负责人都可以清楚看到自家薪酬包有多少。如果收入在增加,薪酬包就变大,负责人就敢增加人手、加工资发奖金等,反之,就要减员增效,不用HR提醒就会自己动手。这种机制,实现了薪酬包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比传统薪酬的效力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这一机制下,平台的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都有极强的动力去上项目,去支援前线,就如技师去上钟,因为这样才有钱拿,上得越多,拿得越多。不去上项目,不仅没钱拿,还要白白承担空耗费用,而且会因为上项目少,暴露自己不受项目欢迎或者对项目没有价值的事实,后果用任总的话说就是“变推为拉,如果绳子不受力,就应该剪掉”。在项目经营中,华为实行获取分享制,比如一个交付项目,成本预算是100万美元,项目团队如果能够提升交付效率,只花90万美元就完成了交付,那么节约出来的10万美元就可以拿出来一部分进行内部分享。相比之下,很多公司的预算做不到这么先进,尤其是项目预算,项目团队手里没有钱,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指挥各个职能平台,平台也不配合项目。为简单起见,这些公司面向开发团队设置了项目奖,按照节点提取奖金,由项目经理分配。这样做有很大问题,首先项目奖一般只面向项目参与人员,其他人没份,制造了不公平,内部分配时也很容易引起矛盾。其次,项目奖干扰了研发人员追求成就的内在动机,引导到盲目关注短期任务、指标的达成,妨碍长期技术优势的构建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总体来看,研发人员的项目奖就像销售人员的提成一样,弊大于利,需要慎用少用。华为曾经也用了两年项目奖,后来发现弊端实在太大,就取消了。3、研发薪酬评价机制研发薪酬包不与组织绩效评价挂钩,但是仍然进行组织绩效评价,包括各层级部门以及项目。为什么不和组织绩效挂钩?这是因为一旦挂钩,就会产生可怕的博弈,上级想定高,下级想定低,两边拉锯,而合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准,因此拉锯就是无谓的内耗。再者,薪酬包本来就已经和收入这一主要绩效指标挂上了钩,再重复挂一遍没有意义。组织绩效的主要作用是牵引,鼓励大家完成高度挑战的目标,而不是考核分钱。各部门组织绩效原先按照平衡积分卡BSC的四个维度进行评价,近年来已经简化为“多打粮食”、“增加土地肥力”、“内外合规”3个维度。绩效结果主要用于部门管理层个人绩效奖金、部门称重等。对产品线的考核,是以经营团队,利润中心做定位的,所以它们的绩效KPI是围绕经营目标来制定的,强调财务和客户,重点评价经营成果。对于研发部门的考核,导向是“好交付”、“好平台”、“好队伍”。财务指标方面,研发需要承担连带的财务目标牵引,促进研发对市场/销售/服务的支撑,只是比例不高而已。研发部承担指标大概在15%左右,这样才能牵引研发主动支撑市场、销售、制造和服务。客户指标方面,市场/销售/服务/制造等部门就是研发的“客户”,这些指标要呼应“客户”的焦点诉求。对PDT项目的考核,是以charter确定的项目绩效KPI(包括周期、成本、质量等)为准,按照项目节点进行考核。华为认为项目的最终效果很难衡量,尤其是当前很难评价准,如果后续产品市场表现爆了,那么可以再做一个回溯评价,额外给一笔单项奖。华为反对和后续市场表现挂钩的项目效益奖,而眼下却有不少公司推崇,他们将研发奖金和产品销量、效益挂钩,结果就滋生了挑肥拣瘦、不公平等各种问题。对此,我曾服务的一位董事长讲得非常明白:当这个人去做一个非常难的产品,而这个产品市场本身就很小,另外一个人做了一个产品不是很难,但市场很大,这个时候如果说跟它的销量挂钩的话,就会产生负作用,开发难度很高的产品的人反而没有受到奖励,内部马上就会产生不公平、不均衡的状况。任何一个人可以很努力地贡献,但他不会为一个不公平的机制做这些。如果说一个企业里边,你的产品规划开发全是研发人员干的,你把两者挂钩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研发人员只是开发,这个挂钩就会有问题。诚然,和后续市场挂钩的应该是产品线,而非开发人员,因为产品线才对产品整体成功负责,产品线的薪酬包应该和整个产品线的收入和利润挂钩提取,而开发只是按照charter要求完成开发任务,没有完整承担起产品责任,所以不该贪天之功。对研发人员的个人绩效,还是采取PBC模式,少部分预研人员采用OKR模式。研发人员,一般都是矩阵式管理,接受项目线和职能平台线的双重考核,双方各占一定权重。其中最重要的KPI是项目工时比例,每个人数据一目了然。4、研发薪酬分配机制在前面各项工作都比较到位的情况下,工资包、奖金包都比较清晰,分配起来就比较简单,主要是奖金包的分配,分配顺序是先组织后个人,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人员和不参与项目的支持人员都参与分配:首先,确定产品与解决方案总奖金包;其次,分配到二级部门:包括公共开发部、各产品线研发管理部、各专业技术部门(如软件、硬件等)、支撑部门,每个部门按照事先明确的比例及各自的组织绩效切分总奖金包。如存在三级部门,则按照上述思路切分二级部门的奖金包。最后,分配到个人:按照下图方式进行02华为研发薪酬怎么学?华为研发薪酬如此先进,一般企业可不可以学呢?实话说,比较难。华为研发薪酬能够做到这样,背后是其系统性的先进机制在支撑,包括IPD流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计划预算核算的经营管理体系、责任中心内部结算机制、研发矩阵组织体系等,还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一般企业可能无法达到。即使学了,恐怕也很难玩转,不如退而求其次,学习华为早期的模式或其他企业的做法,先运转起来,同步改进流程、项目管理、经营管理等机制,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以期将来可以采用这一先进模式。来源 | 管理健谈(ID:chiefOD)作者 | 孙健;编辑 | Spring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