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文艺复兴,从小城开始
淄博意外被烧烤带火;“南方小土豆”集体奔赴哈尔滨,奔向一年一度的冰雪狂欢;小城天水被挤爆,只为一口麻辣烫;开封景区人山人海,皆因现代版的“王婆说媒”。这些文旅“奇观”背后的烧烤、麻辣烫、冰雕、说媒……都是当地人最普通的日常,我们常说的风土民情的一部分。它们为何会在今天引发如此大的热情?
在现代性进程中,“风土”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性,引发了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好奇心。它关系着一个地方的文脉所在,是我们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当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与全球化接轨,被动放弃或主动剥离了本地化与独特性;当越来越多的个体被裹挟于高速流动性中,生活逐渐碎片化,重新探讨一个地方的“人文风土”就变得尤为重要。它将帮我们找回自己的文化本源,获得在愈加复杂的世界中坚定自我的可能。
2024年6月到10月,三联人文城市将在河南中牟发起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以“此时此地”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跨越地域、参差多态的人文风土,聚焦在其中承载着时代变迁、不断书写着的动人故事。
文|刘向林
摄影|张景翔
中牟·黄河
风土(vernacular),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现代韦氏词典将“风土”定义为“隶属、密切关联于特定时代、特定场所或特定群体的一种文化性格”。风土可以分为自然的风土与人文的风土,两者并非割裂,自然风土也形塑着人文风土。我们常说的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文风土的表现。
地理学家段义孚在他的著作《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中,详细探讨了“空间”和“地方”的概念,并强调了地方的感性和经验属性。“地方”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位置,而是通过经历和情感与之相连的空间。
“地理学家研究地方,规划师喜欢唤起‘地方感’,这些都是了无新意的说法。空间和地方是生活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其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思考它们的时候,它们可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产生我们从未想要问的问题。”段义孚说。
中牟·贾鲁河
“地方”因为太过习以为常,时常被人轻视乃至遗忘,会忘记它们为我们构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一些关键、坚实的东西。我们所生长的地方,也就是故乡,通过语言、习俗、信仰和历史背景,帮助我们在全球化过于广阔的空间中定位自己的位置;节庆礼俗、传统活动这些共享的文化经验,可以将一个区域的成员凝聚起来;方言、民间艺术、神话故事是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的信仰系统、仪式和社区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时找到意义和安慰。
由此可见人文风土的海纳百川,秦腔、秧歌、河南梆子;鱼丸、面片、大馍馍;水乡吊脚楼、黄土坡上的窑洞,都可以称作人文风土,覆盖了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居民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地区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长期互动的结果。通过日常的互动、活动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地方的“性格”或者“身份”,是在地的、日常的、感性的,就像故乡所承载的那些个人记忆,老宅、老邻居、从小吃过的食物、穿过的衣裳、玩过的游戏。
人类学家项飙曾经聊起过节回温州老家,“我们聊松糕怎么做,鱼丸怎么揪,一步一步来,花很多时间,这是过节全家在一起的集体活动,是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地方文化,老百姓在这里看到很多乐趣,这是中国一个很可贵的东西。”
中牟·潘安园
这些“可贵的东西”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基石。互联网主宰生活的当下,外来文化更容易入侵,但也带来新文化元素的融入;全球化带来了商品、人员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加速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各种流行文化横扫过每一个年轻人。但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无差异化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地方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展示。比如拍摄中国传统美食短视频的李子柒,因制作一碗兰州牛肉拉面的视频广受关注。
全球化致力于消除差异,但地方文化仍然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它并非顽固不化,而具备极强包容性、流动性与可塑性。
中牟·贾鲁河
近几年,当大城市越来越卷,“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年轻人对世界的参与感消失,卷不动又躺不平的那些人开始思考另外的可能性。“返乡创业”,更低的生活成本与更慢的生活节奏,成为一种潮流。
这种回流某种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地方感和归属感的渴望,但情感归因只是生存的一个切面。现在的“地方”并非代表固有观念中的落后、过时、欠发达、消失的世界,而是处在一种恒常的变化中,在冲击中的传统文化不断碎裂、重组、重生,具备更现代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为回归的人提供了比过去更适宜生存的土壤。
社交媒体上有“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说法。被誉为“汉服制造基地”的山东曹县大集镇曾经是表演戏服的最大生产基地。后来因为变装视频流行,马面裙突然走红,汉服频繁“出圈”,嗅到商机的曹县人开辟起新的生产线,转型为汉服制造商,从设计、做工到布料使用上走高端路线。曹县成为继杭州、成都、广州以外的中国第四大汉服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加入“汉服生产大军”。
中牟·潘安园
视角放大来看,全球化并非一种单向的文化侵蚀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全球-地方互动过程,大部分地方文化会以新的形式得以保存和再创造。人文风土具备自我更新的意识,允许创造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它会在社会变动中不断协调、改进、融合,直至整合为新的风土部分,并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最典型的例子是非遗的再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设计”真正进入到商业领域,不过七八年工夫。一些地方的刺绣、剪纸、竹篾、草编等传统手艺,因为看上去“土气”,不实用,与现代生活有距离,市场萎缩到几近消失。许多独立设计师、设计机构、艺术家早就瞄上了具备很强差异化的非遗领域,他们从传统手艺中汲取灵感,与匠人们合作,将剪纸、风筝、刺绣、编织等手工艺通过再设计,制作成产品,让手工艺得以进入日常的市场流通。由此,风土本身完成自我更新,成为新形式的风土,并保持了内在独特性。
中牟·潘安园
在技术快速迭代、城市化加速、大众消费以及权力和财富全球流动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从风土中的传统知识、技能和经验中获取大量灵感。尤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反思的当下,人们愈发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文化特性,学习风土并将之融入现代研究不仅及时,而且紧迫。
在现代场景中重新认识风土、发掘风土的当代价值,正是目前河南中牟县正在实验着的“文艺复兴”。
建业电影小镇
7月下旬,建筑师、mapping创始人何志森将在中牟县大孟社区举办一个以吃为主题的工作坊。吃饭这件事,在何志森的亲身体验中,是把不同地方、不同处境的人们联结在一起的最好方式。
一句“吃了冇(mǎo)?”,对于河南人来说,直接关联着上世纪40年代大饥荒的饥饿记忆。河南现在已经成为粮食大省,但“吃”在河南人的心中依然是日常联系和情感联结最重要的媒介。如此见面打招呼,是最质朴的关切。
“吃了冇(mǎo)?”工作坊是基于中牟县大孟社区所进行的在地实践项目,也是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活动的其中一项。即将在中牟拉开序幕的人文风土季,将以“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跨界论坛、共创艺术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唤醒地方记忆,重塑人文风土。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关于“中牟(mù)”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经得起考证的是源于迁徙的牟姓人把当地命名为“牟”。为了区分,根据不同方位,就有了中牟、东牟、来牟(莱芜)、牟平等等地名。在古代中间为尊位,这里又是牟姓的发源地,所以命名为中牟。
2700多年历史的中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它地处汴洛古都之间,曾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古战场。曾有“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美谈。
中牟诞生过许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战国时期有著名思想家、寓言文学家、道学家列御寇,著《列子》20篇,世称“列子”,与诸子百家并提。同时,中牟也是我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箜篌的发源地。
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
今天的中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盛产西瓜、大蒜、草莓、小麦。也因此,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扎根中牟,这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中牟打造了许多与历史关联的主题乐园,转型成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在近八公里的郑开大道沿线,分布着八大主题乐园,为游客提供梦幻的体验。
沉浸式体验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这里有大小各异的21个剧场,每天演绎近百场精彩剧目,讲述关于"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开城纳客3年来,已接待了超过2100万名观众。
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
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则是中原首个海洋文旅度假区,是围绕海洋、极地两个核心建造的旅游目的地。还有建业电影小镇、华强中华复兴之路、绿博园、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水上乐园。
以此为基础,中牟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力图将“幻乐之城”打造成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的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并通过讲好中华文明、河南文化、中牟故事,期待让中牟成为游客“来了还想来”的地方。这也是对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落实,即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立足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在这一过程中,打造“幻乐之城”这样的重量级IP,并在系统建构中形成IP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尤为关键。
近日,《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公布,中牟首次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
在中牟川流不息的日常中,藏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构想。2012年落地中牟的普罗社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既放眼世界,又立足故土的现代社区范本。
普罗社区 图源:普罗理想国
既回望历史,关注当下,又感知地方,发现地方。这也是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以“此时此地”为主题的期待。我们将在讲述地方历史⼈⽂⻛貌的同时,挖掘城市与⼈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结;在回望传统的同时,探索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掀起⼈⽂风土的新浪潮。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
展期:2024.6.29-2024.10.8
地点: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
顾桃·纪录片放映会
时间:14:00-15:30
地点: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聚汇礼堂
放映影片:《雨果的假期》《柳霞的太阳》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
暨三联人文风土季启动仪式
时间:15:30-18:30
地点: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聚汇礼堂
主题:小城是我们未尽的梦想
分享嘉宾:陈鸿宇、崔灿灿、段建伟、顾桃、胡尹萍、袁野
以上两场活动招募
招募人数:100人
报名方式:前往"城市家City+"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您的姓名+电话+参与活动原因】,最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短信/电话通知为准
“我们生活在这里”
摄影项目分享沙龙
分享嘉宾:张景翔
时间:16:00-18:00
地点: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一层
活动招募
招募人数:50人
报名方式:前往"城市家City+"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您的姓名+电话+参与活动原因】,最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短信/电话通知为准
“吃了冇?”
大孟社区Mapping工作坊
发起人:何志森
讨论嘉宾:项飙、段志鹏、Pol Fite Matamoros
地点:中牟县大孟社区
海报图片拍摄:胡燕子
三联人文风土跨界论坛
人文风土实践沙龙
有趣城市工作坊
共创音乐项目:古乐新声
嘉宾:回声当代乐团
共创舞蹈剧场:沿着河走
嘉宾:二高表演
主办: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
中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协办:
普罗理想国
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
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