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古墓,夜探鬼楼。这种小说和影视剧里才有的情节,现在成了直播间的整活新赛道。这波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探现代墓地,一类探历史古墓。前者属于纯探险,去之前和粉丝预告一波,看看能不能有概率撞到“萌萌”。后者比较抽象,不定期出现在鉴宝直播间,荒郊野岭带着头灯问另一头的主播手里的东西什么年代值多少钱。
有时候画面里还能若隐若现看到一些地底的内部解构。
这帮人也不全是晚上来,也有白天出现的时候,白天出现要么是和主播探讨一下地形地貌。偶尔有人会露出一些干活工具,彰显自己的实时性和专业性。被问起从哪来的,一般都回“朋友送的”,“祖上传的”,“地里捡的”。此时,鉴宝老师给出“你真刑”的微笑,弹幕则是飘过一片“学术交流”。这样的戏码看久了,观众高低也能品出剧本的味道。咂摸咂摸哑然失笑,多少又有点塞博预制菜的没劲感。
但问题是,作为近两年悄然走红的小众赛道,“探墓”真的像大家想的那样全是剧本吗?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山缠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这句出自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寻宝口诀,搭乘着塞博的风在互联网有了“实体”。在这个自媒体看不到头,细分领域也无可再细的年头,一帮探墓博主有自己的绝活。找到的野墓之偏,专业术语之精,绝对能当得起当代“摸金校尉”这一title。
“左青龙右白虎,这边一个小山头,岸山朝山,这个地方有点意思。”“这条河不简单,自东向西在此转弯,这叫玉带水。后面的山是有发脉的,山形左右环沪犹如太师椅,应该是个大墓。”一般博主说完这几句话,再走上几步,地上就会出现几个赫然的盗洞,再不济也会出现几个洛阳铲打出的小坑。博主蹲在旁边看着洛阳铲下手手法,以及盗洞周围翻出来的土的成色还会再度品鉴一番。“这个土一看就是刚翻出来,应该在去年左右干的活。”“盗洞打在了封土上,时间非常久,以前还有痕迹,现在看不见了应该有31年左右。”而这些博主除了能精准的判断古墓的风水、盗洞的手法以及开洞的时间,他们对于古墓的历史也是门儿清。在像鼹鼠一样进入盗洞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墓的地点、材质,或者墓里的规制判断出这是什么年代的古墓。比如汉代易出一些崖墓,墓内的砖上有铜钱纹,交叉十字纹,而砖的尺寸则能看出来到底是东汉还是西汉的。不同博主口味不同,有些喜欢探王侯将相的一品大墓,这些墓不单是内部结构更恢弘,光是这些古墓外的石像和碑文都够讲述很久。古墓外有神道石像生,文在上,武在下,一般都是宋朝的,官衔起码在三品以上。要是碑文清晰,还能顺着碑文的线索回到历史的长河里再探寻,用一种极其委婉又迂回的方式塞了一些硬核知识给观众。有些则是在登山过程中看到了盗洞,顺着盗洞下去碰到哪个年代的墓就算哪个年代的。要是走运的话,他们进入古墓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残留的文物。但基本上墓里都是一片凄凉,空空如也,和影视剧作品里所呈现的古墓毫不沾边,稍微能贴切点的就是墓里的蝙蝠都是一样的多。而另一部分胆子小点又懂经的探墓博主,也就是看看盗洞外的泥土、棺钉还有瓷器碎片,判断下是哪个朝代的墓。
不管探墓的口味怎么变幻无穷,盗洞才是所有探墓视频的永恒话题。
一个没有盗洞的探墓视频是不完整的,仿佛透过那一个黑黢黢的洞才能抵达猎奇的尽头。
而这类第一人称视角的探墓博主,顺着盗洞深入古墓,配上找墓的手法和对盗洞的讲解,一时间让探墓和盗墓之间的界限变得暧昧又模糊。
刺激是真刺激,想象空间和猎奇体验都得到极大满足,流量上来了,博主也更愿卯足劲去探墓。总有人在评论区起哄,说博主是“故地重游”,来的都是“盗友”。流量是要变现的,知识是要付费的,“探墓”这碗饭好不好吃,那真是冷暖自知。深入古墓往往都在一些深山,蛇虫鼠蚁不说,潜藏的风险也很大,被开过的古墓常年暴露在外面塌陷的风险只多不少。今年年初,一个探墓的头部博主就因为不慎跌入盗洞导致大腿骨折。主播探的墓基本都是被盗过的,你能在这些遍地盗洞的墓地中看到上世纪80年代盗墓猖獗的影子,甚至有一部分能投射到现在——不论是魏晋军阀还是上世纪的土夫子,盗墓的原因都是为了财,直播探墓的原因也是为了财。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探墓看似阴间,图的还是阳间的RMB。探墓博主在积累粉丝后,平台流量变现和植入广告是最快的变现方法,为了符合账号调性,他们通常会带相关的历史类书籍,亦或者一些户外徒步装备。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和一些景区合作,以“古墓”为噱头帮景区宣传。探墓因为门槛高,不少人属于相关历史行业从业者,甚至很多人前身都是旅游博主。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有自己的店铺,有了流量后,也能吸引粉丝来自己店铺选购商品。有时候加上他们的商务合作Wechat,出来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收货”。而研学团的流行,更是为古墓向“小众历史研学规划”垂直引流。就像旅游团一样,粉丝群里意愿强的粉丝会参与到博主的探墓行程中,而博主会收取服务费。价格是不透明的,需要私信定制,参考一些博物馆研学团,价格定会只高不低。这可能也是探墓成本高还有人趋之若鹜的原因,带货、卖货、组织,是可以想象的一条龙服务。纵然前景一片大好,但也有人叫苦不迭,说干这行攒的粉丝量还没自己花出去的油钱多,别说致富了,能有就不错了。这也不稀奇,探墓这事虽然听着新鲜,如今已然进入了它的3.0时代,其实油水也不剩多少了。如果以三部曲的方式研究探墓,会发现其魔幻现实程度不逊色于马老的《百年孤独》,分别为探墓1.0小说时代、探墓2.0视频时代以及探墓3.0直播时代。这一年,探墓还以“盗墓”的形式出道,出现了三本重量级小说,分别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以及云峰的《北派盗墓笔记》。
是他们,用一杆洛阳铲将“盗墓”这一题材从阴间挖到了阳间。也让网民发现,原来人死了除了变成鬼,还能变成粽子和禁婆,除了现实主义的机关虫蛇,还有那么多游离在阴阳之外的门道。而相比前两本书霸占各大读书榜单,影视改编到2024年的剽悍战绩,《北派盗墓笔记》就要低调的多,也恐怖的多。书中出现的有关盗墓的业界分类及科普都相当真实,有理有据,一些细节更是能对应到现实,如洛阳的纵横文化城与宋氏兄弟,真实的地点与真实的人物,似乎证明了作者不是凭空捏造。其中提到的当代盗墓祖师爷姚师爷更是真实存在的大腕级人物,曾在2015年被抓判处死刑,据悉倒了5个亿。而这本书也被传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比起《北派盗墓笔记》也许更应该叫《北派盗墓日记》。彼时盗墓IP轻轻松松就能挣数不清的W,也是受这几部作品影响,“盗墓热”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过几年后的净网则让盗墓不再能以“盗”的形象出现。面对网民胃口已被养成的现状,探墓题材应运而生,探墓的第二个时期,视频时代正式宣告到来。这一来是时间来到15年左右,盗墓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无论雅俗,都以声画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奇诡的世界,人们渴望以直接的方式见识到古墓的诡秘。二来是标榜着探索城市未知“B面”的废墟探险项目在社交平台风靡,豆瓣上的“佛跳墙”废墟探险小组曾是一众白领亚比的精神家园,有近四万成员。
受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以及墓地难寻难找,这一时期的探墓通常以“户外探灵”的方式存在,出现了包括小龙、阿龙、阿科等博主。废弃医院、荒野寺庙、殡仪馆、”凶宅“也成了古墓的平替,一到晚上9点,探险博主出动的比鬼还积极。他们打着手电深入一些带有都市传说色彩的废弃楼宇,专在“阴气”重的地方做挑战,不是玩一些“通灵游戏”就是找“萌萌”,拼的就是八字和大胆。目前这个赛道的头部博主已经退役了好几个,初代大佬左央何去何从已经成了江湖悬案。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张树林,已经把自己的视频清空,只剩下一个道歉声明。
目前头最铁的只剩下户外小龙,其他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有时候直播间里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观看,还要被观众吐槽有剧本。说白了,这种光靠一身莽劲儿就能干的直播视频,观众也有点腻了。毕竟比撞鬼更恐怖的是鬼过剩,视频能剪能p,直播能演能造,就是正儿八经探墓地,博主也能在都市传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演绎。面对这些没有边界感的人类,没有什么鬼能受得了这种苦。当时间过渡到22年后,探墓也正式进入3.0直播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纯整肾上腺素,没点硬知识很容易就被淘汰,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时的直播探墓才是前文我们提到的形式:一顶头灯,一把手电,直播流量全靠古墓实景与主播讲解,可谓GM的古墓版。先不说刑不刑的问题,你肚子里得有货,要懂葬经,要懂风水,啥年代的墓,什么特点什么规格什么丧葬习惯,你都得能娓娓道来。最好还得会点“投石问路”的绝活,看看着盗洞扔个石子下去就知道里面几室几厅。这时候,墓里有什么东西其实不重要了,大家看的就是这个“墓”字。直播形式就是另一种云徒步,大家体验的是种徒步墓穴的参与感,是见识。它不像看盗墓小说一样看的是想象力,像探灵那样只是寻求刺激,而确实是有了解古代文化的意味在。而主播要做的,就是选址的真实野生与动作讲解的代入还原,力图比博物馆更狂野,比徒步更冒险,比盗墓更文明,还要注意符合不同平台的传播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