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80岁老教授,干出200亿超级IPO
近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梦数据)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成为用现代科技重塑武汉之“重”的代表之一。
6月12日,达梦数据敲钟当天,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最新市值166亿元。
作为数字经济的“根技术”,数据库重要性不亚于芯片。达梦数据上市背后,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教授持续40多年的奋斗。
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是江苏靖江人,生于1944年。
1961年,冯裕才以县中考状元身份考入名校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后,被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
1970年,冯裕才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九江一家军工企业。同年,哈军工“半壁江山”迁往湖南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后来的国防科大)。
1972年,冯裕才回长沙工学院接受两年数学教学培训,之后留本校数学系任教。
1976年,冯裕才途径武汉,参观了华中工学院,被深深吸引。当时,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刚刚成立,正招聘教师,冯裕才自荐到该校计算机系工作。之后,冯裕才收到了来自武汉的调令,加入华中工学院,担任助教,正式与计算机结缘。
1978年,国家花费50亿元从日本引进设备,为武钢建设一条热轧钢材自动化生产线。冯裕才与其他同事被派往武钢学习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他得知,日本专家完成施工后,把装了三卡车的技术资料销毁,他觉得自己的领域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1980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中,一位美籍华人专家分享的数据库概念让冯裕才第一次知道了数据库。他决心走研究数据库的路。他通过这位专家寄来的英文课本,借助英汉词典,一点点“啃”下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而在大洋彼岸,50年代数据库概念被提出,60年代就出现了商业数据库,80年代数据库已经开始普及,并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在研究数据库的过程中,冯裕才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缺乏经费,有时候为了打印材料,不得不“蹭”其他老师的份额。那时候,也不像现在,人手一台电脑,机房的计算机得轮着用。最困难的时候,冯裕才自己贷款5000块钱来支撑研究继续下去。直到1986年,冯裕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拿到3万元研究经费。
当时,冯裕才为了研究数据库,还推掉了很多机会:放弃了四次出国机会,放弃了上海多所大学的邀请,放弃了去深圳投资的机会。
在学校,冯裕才也面临诸多争议:数据库是IBM这样的大公司花费巨资做的事,你一个讲师凑什么热闹?
1988年,冯裕才研发出国内首套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了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
1992年,冯裕才团队拿下了国家部委400万预算的数据项目,并在学校支持下组建华中理工大学达梦数据库多媒体研究所,达梦来自数据库管理的英文词组Database Management 的谐音,也有达到梦想之意。
2000年,冯裕才筹集200多万元,创办达梦数据,成为中国首批国产数据库公司,距离冯裕才研究数据库整整过去了20年。
21世纪初,达梦数据在市场上面临新的挑战:同行纷纷在国外大厂开源数据库产品的基础上再开发,产品得分方面领先达梦数据。有不少人建议冯裕才也走开源路线。冯裕才拒绝了,他认为顶尖的那批IT企业都是靠自研核心技术,如果借助开源产品,之前多年的积累等于都沉没了。
2004年,冯裕才带领研发团队用7个月开发出新一代产品,速度超过使用开源数据库的产品一倍。
数据库生意最难的不只是技术,而是怎么说服客户选择你,而不是品牌知名度、综合实力都优于你的国外大厂,比如甲骨文、IBM、EMC。这些厂商的数据库好是好,但实在太贵了,连阿里巴巴都因为淘宝急剧增长的数据带来的成本压力而最终放弃了甲骨文的数据库。这就给达梦数据利用价格和服务切入市场的机会。
冯裕才深知国产数据库要和海外大厂抢生意之艰难,他亲自为公司带货,那些年不断地拜访客户,为自家数据库打开销路。
1997年,中国电财成为达梦数据的第一家客户,电力系统也成为达梦数据服务时间最长的领域。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都是达梦数据的客户。而在全国31个高级法院中,达梦数据也拿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服务于电子诉讼档案管理系统、大数据办案平台等。
达梦数据产品已应用于金融、能源、航空、通信、党政机关等数十个行业。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至2022年,在中国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中,达梦数据份额排名第一。达梦数据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阿里、华为、人大金仓等公司也具备非常强劲的实力。
2021-2023年,达梦数据的营收分别为7.43亿元、6.88亿元、7.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8亿元、2.65亿元、2.93亿元;综合毛利率达90%以上。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为5436万元,同比增长66.52%。
2023年,国务院宣布组建国家数据局。而随着数据库的国产替代从党政逐渐向以国央企、教育/医疗事业单位推进,国产数据库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但这也意味着,达梦数据未来面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