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CEO,心态决定未来
命运并非天注定。以后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当下的决定、选择和行动。早在四百年前,莎士比亚就已明白了这一道理。他在《裘力斯·凯撒》中这样写道: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的命运“不由上天决定,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但我们常常会忘记这一点,然后任由自己被无助感淹没。在当前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大家的情绪普遍悲观,有观察家甚至认为我们将经历一个危机频发甚至无休止的时期。1 但我们不应根据当前情况来推断未来。最好是退一步,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
商界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知道,在正确的领导下,企业可以突破时代的限制,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盈利性增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尽管回归平均水平是普遍现象,即使是业绩表现最好的企业也是如此,但总有些公司能够逆势而行。正如BCG在2020年一项研究中发现,过去五年,“在排名前五分之一的企业中,虽然有些在短时间内迅速滑落到了平均水平,但仍有17%保持住了自己的优势,业绩下滑极小。”2
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应保持乐观心态,相信自己肯定能够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同时还要开始畅想企业在五年甚至十年后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并将这种愿景当作自己奋斗的方向和指路的明灯。然后,企业领导者还应该绘制相应的路径图,列出将愿景变为现实而必须开展的实际工作。要想推动企业持续而快速的变革,企业要始终做到面向未来,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快速恢复,并把握住新的机遇。
持续快速变革的路径图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到面向未来呢?我们认为,作为领导者,CEO需要重点关注七个相互关联的业务领域,通过推动生产率和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更具盈利性的增长。我们根据具体的领导方法将这些业务领域分成四类。CEO应当:
在审视业务组合时,要果断而冷静。
在推动突破性创新、重构全球供应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应用新技术时,要勇于尝试、锐意进取。
在管理企业的资本和流动性需求时需谨慎。
在组建团队和管理人才时要有耐心。
而且在开展上述各项工作时,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因为在推动持续快速变革的道路上,难免遇到诸多障碍,需要一一克服。
企业业务组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家大企业其实都是一个业务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企业的业务组合会不断壮大,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收购新业务或与其他企业合并的方式,最终成为包含一系列业务的综合体。不同业务之间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事实上,对于许多企业来说,“80-20”法则都是适用的,即20%的业务创造了80%甚至更高的价值。
因此,CEO必须持续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组合进行评估,确定哪些业务在创造价值,哪些业务没有贡献价值、甚至可能在破坏价值。
我们经常发现,许多业务之所以得到保留,其实是出于历史或情感原因。有一位客户的消费电子业务连年巨额亏损,我们向其说明了这一情况,并建议砍掉该部门,该客户却回应说:“我们就是靠这个起家的,肯定不能放弃”。之后他们又撑了三年,最终还是接受了已经无法止损的事实,退出了该业务。
当然,我们在对企业业务组合的业绩进行分析时,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和冷静。毕竟,承认自己必须放弃那些不再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是,为了创造成功的未来,领导者绝对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我们应该始终关注明天,而不是纠结过去。
创新
不改变就不会进步,也就无法实现盈利性增长。而要改变,就必须进行创新。这也是顶级企业正在做的事情。BCG在2023年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报告》中研究发现,自2005年以来,排名前50位的企业在股东回报方面每年比MSCI全球指数高出3.3个百分点。但是,什么样的创新才能带来这种持续的超额收益呢?
如今,人们往往将创新等同于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AI技术。事实上,BCG的确正在帮助客户部署这些快速发展的技术,以实现变革性影响——将生成式AI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流程,端到端重塑企业核心职能,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务模式。
但创新不仅仅与技术有关,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尽管世界上最具创新力(也最具价值)的四家企业——苹果、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均以技术为主导,但真正使它们脱颖而出的并不是它们的技术,而是它们的创新方法。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广泛思考,善于发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机会。他们明白,创新的形式和规模多种多样,无论是更好、更快的服务,成本更低、浪费更少的产品,质量更好、更耐用的材料,更个性化的服务,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都属于创新范畴。他们还明白,可以从很多不同地方获取创新的灵感,而不仅仅是依靠AI算法的魔法,或者是指望来自中心研发部门或战略部门的工作人员。
要想寻找新想法,不妨将目光投向那些位于企业核心业务边缘的子公司,因为它们能够接触到客户、竞争对手和当地社区,更容易激发出有关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意。通过与客户接触,了解他们的愿望、需求和痛点,可以实现BCG提出的“深度客户发现”(deep client discoveries):即从中获得新想法,从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一些很好的思路来源,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大量客户数据、专利情况、邻近业务和供应商等。
但创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但凡试验必然具有颠覆性,且常会令人不快。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的原因。归根结底,所谓领导力其实就是做出选择。你想创建一家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应该是肯定的),那么就应该接受创新变革的转型力量,尽管这种力量往往具有颠覆性。
供应链
在思考供应链问题时,需要考虑两个关键维度:地理维度和增值维度。我们先来看看地理维度。在这个不断分化的世界中,要想抓住BCG提出的“分化优势”(fractal advantage),即出现于业务边缘并不断增长的机遇,企业必须对供应链进行重组。企业可以维持全球业务版图,但也应该进一步提升多区域化甚至多本地化水平,供应链的布局需体现这种变化。
事实上,许多企业正在三个彼此重叠的区域圈(北美;欧洲、北非和中东;中国和东南亚)内对业务进行重组,以单个区域内的客户为目标,分别开展商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和营销工作,同时减少对其他地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依赖。
考虑到成本、风险和市场准入要求都在不断变化,CEO必须不断审视企业供应链的地理布局,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我们所说的“增值维度”,也就是自身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每家企业既是买家也是供应商,因此需要确定企业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具体来说,CEO需要思考哪些是自身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也就是分清楚哪些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
那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可能都希望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即通过管理多样化的企业来发挥影响力,进而降低风险并创造超额利润。苹果公司就是协调者的典型代表:
一方面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牢牢握在手中,
另一方面也与合同制造商(负责组装产品)和软件供应商(负责开发应用和其他用户界面)进行合作。
但要想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并非易事。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与拥有自身企业不具备或不想培养的特殊能力的供应商公司进行合作。此外,还需要拥有强大的采购部门,而这正是AI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生成式AI和其他数字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实现相关工作的自动化,还能增强企业的能力,通过浏览市场上所有有关其供应商的公开信息来获得知识优势,让采购团队中多达一半的员工能够腾出手来从事盈利性活动。3
最重要的是,领导者需要深入了解供应链的运作方式。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就曾担任首席采购官,这绝非巧合。
可持续发展
过去,对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往往是“锦上添花”;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其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而且通过提升效率,让企业更有可能在未来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然而,由于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和全球疫情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许多地区的CEO议程中重要性似乎正在下滑。4 领导者应牢记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要“做好事”,还要“做出好成绩”。
多年来,“可持续发展”一词的含义不断外延,但减少浪费和渗漏还是应放在首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正式宣称自己已经消除了所有的浪费和渗漏问题。生产率和效率的提升空间都很大:据估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粮食浪费在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而原本就是稀缺资源的饮用水也有多达60%因管道渗漏问题流失。5 CEO应将企业明确定位为再生型企业,用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方法取代线性经济的“获取、制造、废弃”方法。
接下来的重要任务是减少碳排放。许多企业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希望通过利用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持续能源来实现净零排放。在此过程中,CEO应努力减少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如此不仅可以减少排放、拯救地球,还可以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在未来获得长远发展。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要通过减少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还要抓住新机遇,推动可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循环经济本身的价值将从2022年的3,390亿美元增至近7,000亿美元。同时,随着新产业的诞生,预计到2050年,绿色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0.3万亿美元。6 如果CEO还没有开展相关工作,那现在就应该着手开发、推出当前和未来客户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为企业未来的变革做好准备。
因此,作为领导者,CEO需要就如何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因为有相关法规要求)以及推行到何种程度做出选择。受眼前的财务压力影响,CEO可能会怀疑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但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企业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
在许多人眼中,技术已经被视为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正如前文所述,在寻求创新、优化供应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技术无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EO必须将技术在全企业范围的应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之一,不能把这项任务委托给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数据官处理。他们作为技术专家,可以在CEO选择最佳的系统和工具包时从旁协助。但最终,企业未来能取得多大成功,还是取决于组织中每个人对技术的接受程度。而这正是作为领导者的任务。
由BCG和《MIT斯隆管理评论》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十家企业中只有一家能从AI技术中获得显著收益。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技术嵌入企业日常运营的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BCG采用了“10-20-70”原则。要想将技术成功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通常需要将10%的精力投入到算法设计上,20%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技术和数据开发上,而70%即大部分精力则需应用于为员工提供支持以及通过相关项目改变组织流程和文化上。
面对新技术,心存顾虑可以理解,因为它们肯定会对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但作为领导者,CEO需要向员工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些新技术与其说是一种威胁,不如说是建立更强大组织和更美好未来的有力杠杆。
资本与流动性
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水涨自然船高”,他还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在过去十五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各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急于避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向市场大规模注入了资金,许多企业得以维持运转。无论哪种企业都很容易获得资本,还享受着历史最低利率。因此企业估值一路飙升,纸面上的亿万富翁遍布全球,比比皆是。
但潮水终会退去。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危机随之而来,通胀随之一路走高,各国央行纷纷提高利率,收紧市场。许多企业由于领导者坚信低利率已成新常态,忽视了审慎的风险管理,结果陷入了负债过高的困局,有些企业被迫关门。例如,在美国,由于利率上升引发流动性危机,硅谷银行股价短时间内暴跌60%,愤怒的客户急忙冲到银行试图取出总计420亿美元的存款,该行仅坚持了36个小时就宣告倒闭。7
这样的企业倒闭事件本不应该发生。如果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能够保持稳固的资本基础,并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支撑自己度过金融市场的各种动荡,那么它们仍将能够正常运营。
作为一家面向未来的企业的领导者,CEO应该做些什么呢?就像供应链经理们现在更愿意选择“留有余地、以防万一”而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的采购方式一样,CEO应该留出必要的财务储备,以备应对最坏情况。这可能不是运营企业最有效的方式,但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分别是“(相对)低效但能生存下去”和“(略微)高效但会走向灭亡”时,答案就很简单了。
要想采取更审慎的运营方式,CEO需要持续对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进行评估,并通过风险模型(包括极端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变化对资本基础可持续性和流动性的影响。这不是什么尖端科技。但要想做到这一点,CEO在思考问题时需要跳出此时此地的局限,相信自己能够塑造未来,而不是成为未来事件的牺牲品。
人才
无论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有多强,无论对供应链的规划有多完善、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有多全面、对技术的应用有多到位、对资本和流动性的准备有多充分,如果手下没有优秀的人才,都很难取得成功。
如今,我们总喜欢抱怨缺乏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才,尤其是AI专家。但现实是,各行各业、各种技能层面都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虽然所谓的“大辞职潮”可能有所夸大,但全球劳动力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数百万人即将退休。等到他们退休后,企业将在人才招聘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预计到2040年,日本和韩国将成为经合组织人口年龄最大的两个国家,未来十年,两国许多企业将有高达30%的员工退休。与此同时,在整个欧洲,随着婴儿潮一代中最后一批人离开劳动力市场,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将浮出水面,甚至全球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中国和美国,也将面临同样问题。
CEO应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需要编制一份“人员资产负债表”或“人员损益表”,因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稳定的优秀人才供应,就像离不开稳定的现金流和关键部件供应一样。当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员损益表”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数字。其关注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现金交易。因此,CEO必须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不仅要关注如何获得所需人才,还要关注如何培养已有的人才。
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不是以周或以月为单位,而是要以年甚至以几代人为单位。正因如此,领导者才需要保持耐心,要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领导层的头等大事。要想制定出适当的人才战略,必须着眼未来,深入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CEO,选择权在你手中
如果CEO能坚持走持续性快速变革之路,精简企业业务组合,推动突破性创新,打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制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当方式将技术嵌入日常运营工作之中,保持具有充足流动性的稳固资本基础,编制将人才视为企业最重要资产的“人员损益表”,在企业运营中坚持面向未来,那么他们就能走上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从很多方面来看,未来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因此,作为CEO应该大谈企业的机会,只要进展顺利,就应该继续前进;如果进展不顺利(有时领导者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那么就应该通过寻找解决方案来修正前进的方向。
此外,无论做什么,都要避免怨天尤人。抱怨很容易,但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被现实所击倒,请振作起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还是未知。在很大程度上,CEO所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未来的走向。你的命运在你自己手中,企业的命运同样如此。
关于作者
Reiko Akiike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常驻东京办公室。
Sharon Marcil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北美区主席,常驻华盛顿办公室。
Mai-Britt Poulsen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常驻伦敦办公室。
Vaishali Rastogi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科技、媒体和通信专项全球负责人,常驻新加坡办公室。
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数智港
快来关注我们吧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波士顿咨询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在信息栏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