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消费品牌王小卤虎皮凤爪经受住了“史上最卷618”的考验,取得了连续两年位列天猫“618”肉类零食第一,连续五年位列天猫鸡肉零食第一等多个抢眼战绩,创大促成绩历史新高。另据国际权威增长咨询及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调研,王小卤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虎皮凤爪销售额第一。王小卤如何找到虎皮凤爪这个品类,并成为国内快消品的一个增长奇迹?王雄,混沌学园三期校友、王小卤创始人兼CEO,曾在混沌的课堂上分享王小卤的“一”思维。王雄说,希望为大家提供一种创业视角,或者以王小卤为案例为大家提供一种创业思考的维度。
什么是王小卤的“一”
创业犹如一场梦
2016年,从我想到王小卤这个名字开始,就隐约觉得它可能会是一个品牌。我当时的状态不是特别好,觉得自己30多岁也没发展得很好,好像参与了很多大事,但其实都不是自己完整操盘、亲力亲为的,找不到成就感。2016年,王小卤品牌注册成功了。我构思的第一个卤味品类是猪蹄,当时北京也有很多人在做烤猪蹄连锁店。一开始我们采用中央厨房+预包装+公众号卖货的售卖方式,1小时卖了1万只猪蹄。我突然意识到,互联网流量可以让消费品在一天之内卖出超多家门店的数量级。但从那时起,我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痛苦的探索期。卖爆猪蹄之后,我们一直沿着这条路走,没开天猫,也没做更多渠道。2016年底,公众号流量开始快速下滑,我们的生意非常难做。我玩命地见投资人,投资人说了一点,如果我们的线下店的单店模型做得好,就给我投资。于是,我们开了一家80平米的卤味店。线下店全是细节,陈列、灯光、餐具、服务员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处理。2016年到2018年年中,我们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2018年中,我组织了两场私董会,会议非常刺激。大家把我们从头批到尾,选品猪蹄是错的、渠道是错的、供应链是错的,连公司选址都是错的……但开完私董会,我非常开心,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因为我知道,只要准确地知道这件事情的问题在哪儿,一个一个去解决,事情一定会有改变。除了保留王小卤这个名字之外,一切都重新开始了。2019年后,我们所有事情都做对了:找到虎皮凤爪这个品类,效率非常高;赶上直播红利,天猫店2019年4月开启,第一个月就突破了100万;开始站内投放、发展、找达人,公司真正地进入了快车道。现在,我们重新定义了虎皮凤爪这个品类,并依靠这个品类成为国内快消品的一个增长奇迹。2020年6月,我着手搭建公司线下销售体系。到去年年底,我们都是增长最快的线下食品类目公司,不是之一。行业里边很多经销商都说这是一次特别神奇的转型。直到2022年6月份,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凤爪原料上涨50%,我们决定招募研发团队、投建工厂。如果要成为几十年后仍然存在的一家公司,必须有自己的工厂,才能在大单品上持续优化效率,不断给用户提供更安全放心的产品。
第一阶段反思:为什么猪蹄做不好?
第一,食用体验差。整只猪蹄切对半,真空塑封,特别不方便在办公室等场合食用。
第二,产品复购率低。因为食用场景非常受限,很多人也就不会频繁地购买。
第三,物流成本高。我估计是全中国唯一一个用顺丰发货卖猪蹄的人,整个物流成本非常高。
我想,什么是好的产品?就算有一群死忠粉丝,但一年只能卖100万的产品是好产品吗?比如某一种水果,一小部分人特别喜欢,频繁复购,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买。我认为它可能是一门生意,但很难做成真正的事业。
后来,我们公司形成了一个对好产品的定义:好产品必须做到大规模样本的复购,尤其在快消这个领域。
第二阶段反思:怎么找到凤爪这个品类?
开完私董会后,我理解了数据的力量。我当时的选择是不做鲜卤猪蹄,做卤味零食。通过观察天猫生意参谋数据,我发现卤味零食前十的搜索关键词里,有两个跟凤爪有关,分别是“凤爪”和“去骨凤爪”。彼时的卤味赛道,鸭类已经跑出百亿巨头,但鸡肉零食、凤爪赛道无头部品牌。我想,如果凤爪的搜索量这么大,再去叠加社交媒体的力量,发展也会不错。我们当时回到了真正的用户视角,一边在市场验证,一边通过卖猪蹄时建立的私域群去验证。当时最让我惊喜的是什么?是用户说,虎皮凤爪比原来的猪蹄好吃10倍。我们调研发现100个人复购率达到99%。内部思考:10万肉脯库存的故事
聚焦凤爪背后还有一个残酷的故事。我们当时找的主播没看上凤爪,反而对肉脯感觉不错,让我们备10万元的货。我印象中,最后产品就卖了7000元,9万多的库存消耗了两三个月。我去问私域用户,反馈也很一般,并且表示不会复购。所以我们决定砍掉肉脯,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上品有了机制。如果内部私域评估没有超过70分,王小卤就不能上任何新产品。
外部启发:10亿大单品的成功案例
很多大的快消费品公司,之所以能从第一曲线穿越到第二曲线,都是因为孵化了两个及以上的10亿单品。比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洽洽、卫龙、旺旺等。洽洽一个瓜子能卖三四十亿。那中国一年到底吃了多少凤爪?这个数据非常惊人,大概是200亿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品类。内心有了这样的图景之后,做事就非常笃定了。2019年我定了一个规矩,王小卤不能推别的产品,坚决就聚焦虎皮凤爪,一定要把虎皮凤爪这样一个零食给它击穿。
品类思考:如何寻找品类机会?
你做的东西可能根本不算一个品类。《品类战略》中说,脑子里边最深层的一个可以指引你做决策的东西,才叫品类。如果你只说想买一双鞋,大概率买不到,你要的是拖鞋?棉鞋?皮鞋?但如果你说要买双篮球鞋或运动鞋,大概率还是能买回来的。品类是用户的最后一级选择,能买得回来的才叫品类。在我们看来,卤味不是品类,我们还要在卤味里边再深挖一层,鸡爪、猪蹄、肉脯,才是品类。品类价值模型:最值得做的品类是什么?
品类就是你的命,选择了怎样的品类,就意味着你会走一条怎样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选择了品类,你和你的组织还要具有和品类匹配的能力。比如饮料,价值链可能更好、更成熟,不否认它是一个好品类。但你是否有能力去接住这个竞争更激烈的品类?我们认为好的品类应该有三个特点:获客成本低,复购率高,毛利适中和略好。获客成本低:把鸡爪、猪蹄、鸡胗、鸭脖、肉脯,放到用户池子里去,哪个品类被选择的机率最高?放到一个更广谱的样本里边,你会发现大家觉得凤爪好像不太上大雅之堂,但其实每个人都在吃,甚至广东人每天都在吃,它非常容易被选择。至此,我开始思考,好品类要拿数据来说话。做产品也一定不能想的全是自己,一定要想用户、想市场。那我们就不鼓励创新了吗?不是。我当时提炼了一个逻辑,好的品类是在被验证过的品类里边做微创新。比如,凤爪卖的很好,但好多人吃鸡爪嫌硬。那能不能做一款粤菜里边的虎皮凤爪,先炸再卤?我们的虎皮凤爪老少皆宜,它其实是在一个被验证的品类里边做的微创新。再比如元气森林,很多消费品公司做水是被验证过,但是元气森林就做零糖,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微创新,击穿了用户对于喝饮料怕胖的价值诉求。复购率高:我认为复购率是消费品的命脉。我去走市场,一个经销商跟我聊,他说你知道王小卤为什么在货架上一直在增长吗,是因为顾客愿意复购。我觉得特别被鼓舞。我们现在的所有新品,都需要被监测复购率。按照宝洁逻辑来讲,复购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渠道的铺市率。如果你能在更多渠道被别人看到,复购的概率是更大的。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如果可以用另外一个指标去替代复购率,我认为是NPS指数,即用户的推荐率。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可以去定义一下,自己做了这么多产品,有没有认真摸一下它的底层生意模型数据呢?可能它根本不是一个好品类。比如我们认为肉脯不是好品类,肉脯价格战打得非常低,做不了毛利,也很难实现差异化,而且复购没那么高,获客成本还挺高。品类的背后是对人基本需求的底层理解
一个同行跟我沟通,好的零食是什么样的?一定是操作上有一点正念感的。吃小龙虾是需要全神贯注地剥开,它的肉不多,你还得认认真真挑出来。我自己喜欢吃瓜子,但如果直接吃瓜子仁,就会觉得快乐瞬间减半。我们在去骨凤爪上做得不是特别好,因为我有一点执念,觉得凤爪就得操作一下。操作的正念感,能带来一些快乐。零食本质上没有什么功能的意义,它的核心就是让人快乐。我们现在也在做更多的口味尝试,类似于麻辣、甜辣,让更多人觉得很爽的一些口味的研究。中国卤味的门派有川卤、潮汕卤、北方的酱卤,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种限定款,这些都有机会提高它的复购。凤爪避开了鸭类的巨头。大家都很看重鸭脖,仅一个鸭脖就有三家上市公司。但是我认为,凤爪还是有很大需求的,尤其是预包装化凤爪。大量凤爪其实是被餐饮渠道消耗掉的,不是在预包装的凤爪里边消耗掉的。预包装的好处是便捷,它带来了更多的食用场景,所以我们的复购率更高。
什么是一:王小卤给用户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是以味入道,这是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学园上帮我提炼的。我想把这四个字裱好放在办公室里。它有很多意蕴,但最终缩减下来的那个价值,就是味道。 第一,对我来说,我给用户提供的是食品,但最终解决的是精神需求,是为了给国民带来幸福感和愉悦感,所以我认为这是以味入道。第二,我从小就爱研究吃。做美食创业也是入我的道,我喜欢做这件事情,它也是一种自我的体验和提升。最终我们想成为一个有趣的品牌,为国民传递快乐。人生中还有什么比快乐更了不起的东西吗?零食公司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但如果它能带来快乐,就超有价值感。击穿什么:如何找到品类聚焦点
一家消费品公司有三个战场,产品、品牌、渠道。我们内部开战略会,一直在讲,要成为专家品牌。产品专家:我们应该是市面上虎皮凤爪口味最齐全的,也对这件事儿研究最多、花了最多精力的公司。好多人都来抄我们,但去年凤爪原料一涨,很多竞争对手就撤了,它没有成为专家的信念。品牌专家:在品牌上,凤爪应该投什么样的渠道?我们又回到用户这个原点,发现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户都是在追剧的时候吃凤爪。所以我们在去年《梦华录》《重生之门》《去有风的地方》等一堆热剧中进行推广,所有人都记住了王小卤。这就是我们通过用户调研找到的场景之一,找到场景聚焦投入,做一个凤爪品牌专家。渠道专家:我们是铺市率最高的,可能也是在售卖凤爪这个产品方面最专业的一家公司。我经常会问线下的负责人,用户走到货架前,你把虎皮凤爪推荐给他的那个词儿是什么?最高效的广告语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需要去提炼的东西。你要成为一个渠道专家、销售专家,让自己成为在卖凤爪这件事情上最专业的那个人。我们要成为一个专家品牌,首先要成为一个产品专家;第二要成为凤爪领域占据用户心智的品牌专家;第三要成为网点数最多、最有销售效率的渠道专家。这就是我们现在对三个战场的定义。
如何击穿?
还是要趴在数据上管理公司。我们把产品、品牌、渠道这三个东西的指标提炼了出来。如果这三个指标不出问题或者持续攀升,这个公司理论上一定没有问题。
1、好产品,提高复购率。
我们在产品上下了很多的功夫。比如用更大的凤爪;比如给鸡爪人工去指甲,它的成本很贵,仅去指甲这个动作毛利至少少了百分之二。但当时我们所有的用户都在评论,东西好吃,要是去了指甲就更好了。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个挺难的决策。工人都不愿意干,觉得很麻烦。我们现在还在围绕这件事情做研究,怎么用机器去解决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特别标准化形态的东西。工艺也做了一些创新。原来就是纯卤,现在的逻辑是先炸后卤,最后用一种像冷卤的方式,只做一次加热,口感更接近现卤。好多肉类的包装零食为什么不好吃,因为它加热了两次。家里做熟一个东西,再拿高压锅热到120度,再加热一次,一定不好吃。我们还在不断地摸数据。好吃这个事儿是要去做拆分的,这样才能在研发层面得到更细致的数据,才可能做数据迭代的可能性。我们把口味、口感、入味这些东西做了一些指标,让用户去完成,当然也会给用户一些奖励。2、强品牌,提升心智渗透率
投品牌这件事情是最魔幻的,10个创始人可能9个都不愿意投。我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回到了更大快消品公司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宝洁、欧莱雅这些公司,它们到底在研究什么,后来发现它们都在研究心智渗透率,就是你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做了20个城市的调研,发现虎皮凤爪的渗透率只有百分之六到七,去年我们做了一些大剧投放、渠道铺设、线下活动、抖音种草等活动,品牌渗透率接近15%,但仍不是一个好的数据。如果占据品类,数据可能到40%到50%以上,买瓜子你脑子里边回答的一定是洽洽,买辣条一定是卫龙,我们离这样一个品牌渗透率还差得蛮远的。差得远,那发展空间就很大。我们每年都会做品牌调研,做完大概就知道自己爬到山的哪个部位了,是1/4山还是1/3,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很多人不愿意投品牌,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伴随着品牌的成长,你会发现你做的那些长期主义的事情,真的有用。只有坚持做才能打败时间,才有机会穿越周期。3、深渠道,提升渠道分销率
渠道分销率最后可以量化为有效的网点数。我们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卖场都卖得不错,但是在三线以下城市还有很大的深耕空间。一般来说,大的零食品牌大概有至少六七十万个网点数,我们现在的有效网点数差不多才十万。从这个视角上来说,我们的渠道分销率是远远不够的。 心性成长:创始人的成长飞轮
我经常被问到,卤主,我觉得你这几年变化特别大。你是如何成长的?有一天,我也认认真真地想了一下这个话题。我是怎么成长的?大概总结了几条,包括和厉害的人交朋友、冥想、看书、运动,很多人都有这些习惯,但最重要的是,你得在事上练。我特别喜欢《原则》这本书,我觉得人就得开放,足够坦诚,足够透明,且足够有意愿,那你几乎能干成任何事情,这是瑞·达利奥书中提到的。《原则》中还提到了螺旋上升模型,没有任何一件事会是一帆风顺的,人需要螺旋上升。《孙子兵法》和《道德经》对我影响也很深,《孙子兵法》是在讲战略,《道德经》是在讲组织。所以我觉得《孙子兵法》特别适合消费品创业者。第一,它说先胜而后战。有些公司特别喜欢搞行动,今天要干掉谁,明天干掉谁,打又打不赢,天天浪费资源,但没有把公司基本盘做好。第二,它不是在教你奇技淫巧,全是在告诉你,用实力碾压别人,如何能够做到在一件事上以十打一。《孙子兵法》教的是算账逻辑。你创业,时间对不对,地点对不对,人对不对,你的粮草有多少,先把这账算明白。一定要算赢别人,能打得赢。如果打不赢,就调动资源,来以十打一。比如我做凤爪时跟大家说,竞争对手可能暂时打不赢我,因为他们的预算可能只是我的1/10。我也会经常看《定位》,《品类战略》,段永平的《投资问答录》。好书真的很多,但最好看跟自己这事儿相关的书。如果你是个创业者,想要让创业成功,或让你这个品牌有发展,那你应该去围绕这件事情去构建你的体系。也许这个办法不适用所有人,但这几年,我靠它们挺过了很多很艰难的岁月,也解决了公司里很多麻烦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对创始人要求很高,别人乐观的时候你要悲观,别人都悲观时候你要乐观。你得把住公司的底层。我记得很深刻,去年5月公司气氛非常压抑,但开管理会的时候我说,一定会变好。我起到了一个心理按摩师的作用。我心里有没有彷徨?也有。去年7月对我来说就是至暗时刻,线下销售也不太好,原料价格又这么差,我觉得太难了。但线下为什么销售不好?我一点点摸数据,首先线下销售受到疫情影响。第二,夏天肉类零食销售就会产生波动。第三,我们网点数还不够,现在主要集中在KA渠道。这就是问题,定义了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做了两只装的凤爪,做更符合渠道需求的定价,去解决供应链的一些成本问题等等。大概在8月份,数据慢慢又好起来了。我喜欢研究长周期的公司,宝洁长什么样,华为为什么这么厉害,贝索斯为什么厉害,为什么巴菲特厉害?我特别认可巴菲特复利的理论,每年赚10%,你就能成为世界首富,第一,你要活得长,第二,你每年拿到那10%。当你体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每天能稳得住,事儿就对了。所以我在公司经常说,要管理因果,不要管理结果。在公司他们经常笑我,说我有一个口头禅叫这不本质。我经常问,这件事儿本不本质?我一直在追问,我们这家公司的发展到底靠的是什么?结论就是好产品,没有好产品公司起不来,没有复购公司起不来。所以我要比正常消费品公司更压倒性地投入研发,我甚至还想未来等公司研发体系成熟时,介入到上游复合调味料的研发。我觉得这才是非常本质的东西。如果你真的跟时间做朋友,就会发现,最后你不是一家快消品公司,是一家有壁垒的,有时间价值的消费品公司。好的快消品公司长什么样?穿越时间周期的消费品公司长什么样?我后来发现,它们的毛利率是合理的,产品是好的,团队是优秀的,大单品公司都有工厂,有品牌的公司往往活得更长。有人说,你是在照本宣科吗?但这些就是本质。我自己的感受是,创始人通常对运营数据还比较熟。但是对组织数据,品牌的数据以及对财务数据,我觉得相对来说不太敏感。我希望公司所有的东西都能量化。公司毛利率,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现金的流转、增长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数据管理的。我特别不喜欢赌,我觉得干一家消费品公司,创始人千万不要太有赌性。你要干那些特别稳的事情,那些大概率一定能拿到结果的事情,其实就是尊重常识。感谢这个时代,没有交这么多朋友,没有在这个时代做消费品,没有认识这么多有意思的人,没有在这个阶段刚好愿意去看那些书,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足够开放,你要真正地让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内心要非常清楚你的缺点可以被迭代的地方,这些事情是我非常认可和尊重的。本文整理自部分课程内容,请前往混沌APP听完整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