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这件事并不突然,巨头早就布局已久
早在三年半之前,我就在《互联网巨头入局智能汽车制造业,能否打败传统车企,造芯成关键》(发布于2021年2月5日)这篇文章中说过:
自动驾驶是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跟不上它发展节奏的车企,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就是资本市场对未来的信念……
今天将这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重新发布出来,回顾一下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这股浪潮,怎会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又将去向何处。
传统车企为何在资本市场败下阵来?
得智能芯片者得天下
一个流派以特斯拉为代表,他们相信以光学图像识别为主就足以完成第 5 级的自动驾驶,从而将硬件依赖降低到最少。理由很简单:我们人类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而以谷歌为代表的另一个流派认为以激光雷达的测距数据为主的各种传感器才是自动驾驶的核心,光学图像只是辅助。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人类能生出蝙蝠的能力,为什么不要呢?
但无论是哪个流派,AI 面对的都是海量数据,并且要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得保证出错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这对于芯片设计以及程序设计都是近乎残酷的要求,只有高度专业化的芯片才能达成这些目标。
在汽车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传统车企对于芯片的依赖也越来越高。今年 1 月 8 日有一条新闻: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丰田等汽车公司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它们将削减汽车产量。芯片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智能汽车制造业
汽车业对芯片的需求激增很可能带来芯片制造业的大洗牌,这是有历史脉络的。
上世纪 80-90 年代,日本家电风靡全球,日本芯片企业随之崛起。当时的核心需求不是算力,而是稳定性。进入 PC 时代后,核心需求转移到了算力上,这就带来了英特尔的崛起。然后就是智能手机时代,核心需求除了高算力外,还要求低功耗,结局就是英特尔们掉队,诞生了ARM、高通、苹果这样的公司。
从 2015 年开始,AI 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增长,2020 年的 5G 又加速了 AI 的渗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 2015 年后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入局汽车芯片,因为新的下游应用提供了上游变革的机会。
谷歌是最早的入局者,正式宣布造车应该就是近在眼前的事。 2020 年 12 月,苹果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业。Apple Car 将会在 2021 年 9 月发布,不晓得到时候的正式名称会不会叫做 iCar。 2021年 1 月 11 日,百度与吉利汽车联合宣布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或许你只知道华为的麒麟 9000 芯片很厉害,实际上百度在芯片领域也很强。说实话,我也是去年下半年才注意到百度昆仑芯片。百度的股价最近这几个月猛涨,三个月来差不多翻了一倍,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百度在智能芯片上取得的成功。
在我看来,中国芯片产业想要真正崛起,需要依靠互联网科技公司们作为旗手,最终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就像新能源汽车诞生了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些企业对抗特斯拉。我也很乐于看到技术起家的百度在前两年走了一些弯路后,现在终于又重仓回归技术。中国少一家外卖和娱乐公司不要紧,但技术型的公司是多多益善。
或许用不了几年,全球车企的市值榜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的名字将会和汽车绑定在一起。在这个行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巨变,我都不会感到奇怪。
明天我的科普电影《寻秘自然:地球往事》就要正式公映了,尽管不属于主流电影类型,但点映场口碑爆棚。明天带上孩子到影院,和「地球」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吧!
了解更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