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考后各区分数分布图满天飞,看得北京家长心惊肉跳。
为什么呢?
看到下图的形状就明白了,北京中考卷上了天。
图表是根据北京考试院提供的数据绘制,可以清晰地看到:
第一,中考分数头部聚集,北京中考满分670(此前660),600分以上的人数,在东西海朝都超过了半数。
海淀区超过660分的人有71人,超过57%的考生在600分以上,其他几个城区大同小异。比如,西城600分以上也超过57%,朝阳600分以上超过56%,东城最低也超过了50%。
第二,高分段竞争激烈,东西海三大教育高地,630分段的人数最多。点击可放大查看图表
第三,低分成了稀缺物种,400分以下的数据量太小,以至于被打包成一个专区。这个区域的人数除朝阳5.6%和西城6.5%外,其他各区都没超过5%。海淀考生总人数为19735人,在满分670分的情况下,只有945人低于400分,占比4.7%;东城是243人,占比3.2%,其他各城区也是半斤八两。这三点盘下来,我得出一个让家长学生都不太开心的结论:中考高分考生这么多,肯定不是这一代人基因突变,智商碾压出题老师。出题的都是什么人?都是老法师,但凡他们想耍心机,立刻就会难哭一批学霸。所以能造成分数段居高不下的,只能是出题人有意放水,降低考题难度,刻意制造出成绩优秀「普大喜奔」的效果。而这个操作从2022年就开始了,用「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替代中考,通关式考核代替选拔性考试。怎么理解?基本可以粗糙地对应成:高中「会考」代替高考。会考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主要是给大家发毕业证,一般来说只要是掌握基本盘就能拿下满分,毕竟读了三年,没有人会阻挠学生毕业;高考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主要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把人才分出三六九等,清北复交、985211、本科专科对号入座。前者恨不得人人「优秀」,后者大学只恨筛子的网眼还不够细…2022年中考把两者混搭,导致当年考分相当炸裂——海淀考生18655人,400分以下仅有655人,但630以上的考生有8587人,满分考生遍地…
成绩走势一片大好,但结果却是人人焦虑:升学越来越卷。学生很痛苦,因为高分段人数太多,拉不开距离,但牛校招生名额是固定的数字,这导致了660分满分的中考,分数线最后划到了650…有些学校比如RDF,分数线甚至达到了655,只留给学霸们5分错误空间,一场考试搞得如同走钢丝。650分都要落榜。有人吐槽考了646分没有学上,高分落榜学霸扎堆到顶尖公立国际部里来抢自己的食…国际部中考后报考的高分生源人满为患,原本口头约定好的offer纷纷毁约,一念之差没有死签的学生,因为差了几分就变成了候补。而这几分之差,都不是智商和能力上的距离,可能只是因为运气不好,阅卷老师批改时对主观题判断的一念之差…学霸亚历山大,明明成绩已经很好但还是要反复刷题,狂练熟练度,避免在细节处粗心犯错;普遍逼近满分的高分,让大量家长误以为自己孩子距离优秀只有一步之遥,于是拼命加码卷,加码上辅导班,刷题,「没准一不留神就上清华北大了」。
之前五分拉开一个档,还能按学校排名填报志愿,能不能录一看分数就心里有数;今年一分拉出五个档,给八个志愿都没用,分数越高越有风险。怎么说呢?报强校害怕,学霸扎堆,差一分就可能被卡掉;报弱校不甘心,中考是按分录取(同分比语文),高分报弱校竞争力太强,最后志愿填不好,稳稳地被弱校优先录取…这一点怕是谁也不能忍吧?!只能继续报班鸡娃提分,想用实力硬刚,规避报志愿的所有风险。现在有个说法,中考比高考难,这话没毛病。一方面是高考人数比中考少,另一方面扩招后,高中生80%以上能读到大学,但中考有50%的分流指标…所以,基本上只要读了高中,就相当于迈进了大学的门。原因是新高考采用赋分,影响升学的不再是分数,而是排名。排名决定了985、211、本科各大院校最终的录取分数线,所以哪怕分数高,只要排名不行照样进不了好学校。就像今年北京考生600分上不了211,就是因为600分以上的考生将近1.1万,北京20多所211的招生指标都不够使了…而区域内排名,在中考的时候就确定了,随后高中三年,不管你如何努力,也不过是反复强化、夯实排位而已。新高考赋分制度,变相把选拔权下沉到了中考,但中考搞起大锅饭,爹妈砸几十万报班全是内耗…几番升学考试,卷走了中国爹妈大半财富,却给他们留下一群学力耗尽、没啥理想的小孩…本文系授权发布, by 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号:mikizhou520。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