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使你生活不健康的误解
来源:鲁原心论坛
误解1:运动是减肥的主要方式,所以你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运动对健康至关重要,规律的锻炼可以增强耐力,改善心血管健康,但它并不是不健康饮食的免费通行证。许多人经常锻炼,但却没有减肥。研究表明,每天的体力活动与代谢速率之间仅呈现出很弱的相关性。当体力活动量增加时,能量消耗提升到一定水平就保持不变了。
饮食在体重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对比100%的饮食摄入的能量和运动达到的20%左右的能量消耗,饮食在减肥过程中占据更大的比重。运动必须与均衡的饮食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体重。
误解2:你应该优先考虑有氧运动而不是锻炼肌肉。
有氧运动对心脏健康很重要,但锻炼肌肉同样重要。一个平衡的方法,包括有氧和力量训练是理想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你的心脏,提高耐力,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减少受伤风险,促进新陈代谢。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可以为你的健康带来最好的结果。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还建议每周进行两次肌肉强化训练。
误解3:喝能量饮料或运动饮料是获得足够能量进行锻炼的最佳方式。
运动时身体因大量出汗和消耗,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损失,能量不足,运动能力降低。市面上标榜运动饮料的有很多,可严格来讲,大部分不是真正的运动饮料,而是功能性饮料。主要配料为各种维生素、牛磺酸、咖啡因、添加糖等,有助于暂时消除疲劳。但它们不是保持精力的最佳方式。
一瓶500ml的运动饮料,可能让你喝进去30g糖、200mg钠。而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内,钠也要严格限制。运动饮料一般是为高强度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设计的,比较适用于像马拉松、进行高强度训练等超过一小时的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的情况。
对于一般运动,建议优先考虑获得足够的睡眠和健康、均衡的饮食,以自然有效地维持你的能量水平。
误解4:仰卧起坐能练出六块腹肌。
仰卧起坐的锻炼,只是能够帮助刺激到腹肌的这个部位,光靠它是不能练出六块腹肌的,因为前提条件是要有较低的体脂,也就是腹部的脂肪要很少。
通过均衡的饮食和全面的锻炼来减少腹部脂肪是必不可少的。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蛋等,注意吃低饱和脂肪、低钠和低添加糖的食物,尽量少吃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把这个和核心强化练习结合起来,会让你的腹肌更明显。
误解5:关注卡路里比你吃什么更重要
如果要给现代生活中的时髦词儿排个名,“卡路里(CALORIE)”不说名列三甲,也一定稳居前十。卡路里是一种能量单位。在营养学中,我们通常以千卡(kcal)来衡量食物中的能量。例如,平均每人每天可能消耗2000-2500 kcal。
卡路里很重要,但这些卡路里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快餐炸鸡和薯条的热量为450卡路里,而蔬菜、烤鸡和炸红薯的热量为450卡路里——哪个更健康?当然,第二种选择提供更好的营养,总体上更健康。所以你最好关注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不是仅仅计算卡路里。
误解6:让自己挨饿可以有效减肥。
有饥饿感的时候,说明体内的脂肪正在燃烧,体内新生代谢比较旺盛,对于减肥都有一定的好处。让自己挨饿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健康。相反,练习“正念进食”,对你吃进身体的东西有清醒的认识,对节制饮食很有帮助。
间歇性禁食对减肥有一定的帮助。饥饿和间歇性禁食之间有显著的区别。间歇性禁食涉及到预定的进食时间,而饥饿会剥夺你身体所需的营养。
误解7:喝水很无聊。
是的,如果你习惯了含糖饮料,水可能会显得很无聊。然而,保持水分对健康至关重要。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从原来的1200毫升调高至1500-1700毫升,如果每杯水约200毫升,那么每天需要喝7-8杯水。
试着在水中加入一片柠檬或黄瓜来提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发现水更清爽,更令人满意。
误解8:坚持节食/锻炼计划需要意志力。
只有意志力是不够的。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可持续的科学饮食和锻炼养生法。让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短期目标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例如饮食餐盘四分法:一个直径20厘米的餐盘,1/4餐盘主食, 1/4餐盘优质蛋白质,/4餐盘彩虹色蔬菜,1/4餐盘水果。对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着的成年人,应该每隔1小时花上两分半钟活动一下:做做下蹲或开合跳、在办公点周围轻快行走,以避免久坐不动。久坐与活动相平衡和每周150分钟的活动一样有效。
误解9:喝果汁和吃完整的水果一样健康。
商店里买的果汁通常含有添加糖,缺乏水果中含有的纤维。世界粮农组织要求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最低警戒线:27克。中国居民能达到适宜摄入量(25克/天)的人群不足5%。
2019年一期的《柳叶刀》上,一项综合了全球近20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冠心病、糖尿病、肠癌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下降有关!膳食纤维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使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15%!
《 鲁 原 心 论 坛 》
陈鲁原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