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有段日子没有聊和特定学科教育有关的内容了。前两天在留言中,有一位读者转述了一下她家小朋友的问题,是关于我们都很熟悉的一段儿歌:《数鸭子》里,第一段最后一句为什么是“二四六七八”?而不是小朋友平时数数的“一二三四五”或者其他数字。
这位小朋友能想到这个问题,就说明他对于数字和文字的敏感度还是蛮高的。而且这里的确也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知识点。所以今天就简单聊聊,数鸭子这句“二四六七八”歌词有怎样的特别优点,也可以借此跟小朋友介绍一些有趣的知识。《数鸭子》最早被传唱,是从1996年初开始。当时一位5岁的小朋友在春晚上唱了这首歌,因为歌曲可爱又简单上口,很快家喻户晓,之后近30年中,出现在很多节目或者启蒙教育内容中。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福建省电台的退休编辑王嘉桢,根据媒体报道:她在1983年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大爷赶着一群鸭子,于是就写下了这段歌词。而到了1995年,首届中国少儿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举行,她想起来这个歌词,于是让自己的女婿胡小环谱曲,然后参赛,没想到获得一等奖,并登上了春晚。但可惜的是,相关媒体报道中,都没有关于这句“二四六七八”的来由。我也不是写语文教参,无需揣度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或许这只是作者的灵光一现,根本没想太多。但不管作者是为何写出了这句词,这首歌之所以被大家记得和喜爱,这句另类的“二四六七八”有不少功劳。那我就从汉语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看似比较混乱不合“常理”的“二四六七八”,却会让人觉得朗朗上口,趣味盎然。或许也可能对小朋友们以后自己写作、写歌词有点启发。我肯定不知道作者当时创作的具体理由。但一首歌能被传唱数十年,而不是像如今很多短视频网红歌曲一样毫无记忆点,那必定是有它的理由的。如果在1到10里随机选5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排列组合计算器算一下就知道,一共有C(10,5) = 252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这一句,有可以252种写法。那为什么在这么多种选择中,“二四六七八”那么特别呢。首先,就是歌词往往需要押韵,而儿歌为了好上口,更是如此。比如《一分钱》中句末的的“钱、面、点、见...”这些字,《小燕子》中的“衣、里、丽...”等等。而《数鸭子》的押韵,就是用“a”这个韵母。而按照一二四句押韵的惯例,为了和“下”、“鸭”押韵,最后一个字一定会是“八”,因为一到十里,只有“八”的韵母是a的。而因为是按顺序排列,“八”前面的4个字,要在1到7里选了。 我们再进一步看看,这首歌最前面的这四句口白,结构很像五言诗,也是按照这样押韵的。而诗中想要读得舒服通畅,往往也需要按照平仄规律来考虑选字。如果是古诗词的话,还有点麻烦,因为古音和现代的普通话差别很大。不过既然是一首现代儿歌,就简单按照普通话中现代读音来作为选择依据: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按照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的总结,五言诗收尾是“仄仄仄平平”。而“二四六七八”作为最后一句,它最后一个字“八”正好也是平。所以用“仄仄仄平平”来写这句,是符合我们读这最后一句的习惯的。按照顺序报数,第四个数可以是“四五六七”中的一个,而这里只有“七”是“平”。所以第四个数字是七,是更合适的。而且前面3个数需要是“仄”,而1-6里是仄音的有“二、四、五、六”,也就是4选3,只有4种可能性。大家可以让小朋友快速小声地读一下,感觉一下哪种读起来更轻松舒服。A,四五六七八(去掉二)
B,二五六七八(去掉四)
C,二四六七八(去掉五)
原因就是在普通话一到十的10个数字中,“五”的读音比较特殊,“wu”音需要嘟嘴来读的,而且也没那么清脆。如果中间有“五”,就需要在中间转换嘴型嘟一下,比较费劲。而如果是“二四六”,我们就能更轻松地在不变换嘴型的情况下读完,小朋友读起来更简单也更清晰。这就是为什么从读音的角度,“二四六七八”会让我们读起来更上口的原因。而如果我们从含义上来看,“二四六七八”也有它的优点。虽然我们可能会觉得“四五六七八”这样的连续数,更符合数数的习惯。但连续数会给人一种“纪律”、“规范”的感觉,和儿歌的氛围并不算很搭。而不规律的“二四六七八”则打破了我们大人习惯的范式,这种“随机跳跃”更像小朋友的风格。包括呈现的画面上,如果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么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画面,就是鸭子一只接著一只游过来,更像是“一行鸭”,而不是“一群鸭”。
而“二四六七八”,就能呈现出一种散乱自然的感觉,先游过来2只,然后是2只再2只,但6只之后,鸭子又变成一只只的游来,所以数鸭子的时候,也会是“2-4-6-7-8”。当然,我们也能理解成,这位小朋友本来想两个两个数,结果数到6之后不会了,只好变回简单的一个个数。但无论是哪种,这种跳跃带来的灵动感都会为儿歌添加很多有趣的遐想。上面这些“事后诸葛亮”的分析,不是讨论为什么这句是“二四六七八”,除了原作者,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而是觉得,大家不妨借着类似的机会,跟小朋友介绍一些中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希望小朋友以后听到这首儿歌的时候,能想到这些知识。也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创作出精彩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