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他人的质疑,只需做这一件事
文 | 有书沈三胖 · 主播 | 周周
有书君说
公元389年,从不信佛的后凉开国君主吕光却在凉州城内大兴土木,召各地工匠修建一座寺庙——鸠摩罗什寺。 吕光是为了困住一名来自龟兹的高僧。 高僧名叫鸠摩罗什,他是四大译经师之一、八宗之祖。 鸠摩罗什一生可谓传奇,他被天下人视为珍宝,两朝君主为他发动战争。 可他又两度破戒,身披袈裟娶妻,惹来众人诋毁。 舍利佛转世、囚徒、坠落红尘的圣僧…… 每一重身份,都是一段人生……
大士之道,利彼忘躯
公元379年,30多岁的鸠摩罗什已经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享有盛名的圣僧。
前秦国师道安深闻其名,希望他能前来中原传播佛理,于是向尊崇佛道的皇帝苻坚力荐鸠摩罗什。
公元382年,苻坚派遣大将吕光征伐西域,并特意叮嘱吕光,一定要带回鸠摩罗什:
“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
没过多久,西域战火四起,鸠摩罗什被吕光带离龟兹。
可苻坚还未来得及见到这名圣僧,就因淝水之战失败,身死异地。
前秦被灭后,吕光建立了新的政权——后凉。
鸠摩罗什也被他带走,开始了十七年被困之旅。
吕光与苻坚不同,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
在他眼里,从战败地所获得的战利品比以佛学闻名的鸠摩罗什有价值得多。
因此,吕光常常毫无顾忌地百般凌辱鸠摩罗什:逼迫罗什娶妻、将他灌醉与女人关在一起、让他骑牛或者劣马……
可任凭吕光如何折辱,罗什始终面不改色,任其而为。
直至一场洪水爆发,吕光才彻底对这名圣僧产生了敬畏之心。
当时,吕光准备带着军队前往凉州,鸠摩罗什提醒吕光不久将有洪水发生,应早做准备。
可吕光对此置之不理,认为罗什只是被世人神化了。
结果鸠摩罗什预言成真,当夜爆发了洪水,夺去了上千士兵的生命。
吕光意识到自己过往的狂妄,也开始重新审视鸠摩罗什。
这个本不信佛的人,对冥冥之中的力量产生了畏惧,于是便产生了将鸠摩罗什困于自己身边的想法。
吕光在凉州修建了一座寺庙,名唤鸠摩罗什寺,令鸠摩罗什居于此庙。
这段时间,鸠摩罗什边学习汉文化边开坛讲经,又与往来的僧人交流佛学。
在战乱频仍的十六国时期,凉州却成了一片极乐净土,给战乱中的人们以安抚。
罗什在这里说法,众生在这里聆听真理,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浪漫。
🎁历史爱好者免费领取🎁
复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老师
带你读透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课》上新啦
走进历史之美
掌握历史脉络
构建底层思考逻辑
活动限时1天,仅需0元
戳下方图片领取👇
鸠摩罗什在凉州度过了十七年。
这期间,长安城内也换了新主。
后秦的姚兴建立了新的王朝,他需要借助佛法来管理国家,可又苦恼中原佛经晦涩难懂。
理所当然,他想到了鸠摩罗什。
姚兴几次派人去邀请鸠摩罗什前往长安传播佛法却未果,只能等待时机。
直至吕光离世,吕氏政权瓦解。
姚兴派大军扫荡西北,终于将鸠摩罗什迎至长安逍遥园。
陪伴了罗什十几载的鸠摩罗什寺,最后只能目送他东去传法。
圣僧到来,中原佛学如同久旱逢甘露。
众多高僧来到长安,他们满怀期待,想要聆听鸠摩罗什传法。
众人在长安论佛译经,举全国之力为中原佛学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
“真若披重霄而高蹈,登昆仑而俯眄矣。”
那场景就像身披彩霞登上高山,于昆仑山上极目四望。
然而随着罗什的译经成果逐渐显现,君主姚兴也对鸠摩罗什生出了忌惮之意。
他强迫塞给罗什十名宫女,美其名曰想让罗什留下法嗣。
就像当年在凉州的困境一样,这一次,罗什依旧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
可这一次的破戒,却让无数信众信仰崩塌。
他们觉得心目中的圣僧沾上了红尘,不配作为一名佛学者。
面对外界纷扰的声音,罗什只能当众喝下一碗漂着银针的水以明志。
从决定东渡佛法开始,他早已料到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一路上的坎坷和屈辱,不过是求佛路上一次次的考验。
破戒与否,世俗有一套定论,鸠摩罗什自己心里另有一套定论。
他无需去证明和辩驳,只是接受考验,一心修佛。
公元413年的某日,在长安译经十二年的罗什听到了神咒召唤。
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在圆寂之前告诉众人: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 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鸠摩罗什逝去后,果真舌头过火不烂,成了舍利子。
当初,鸠摩罗什留下遗愿,希望自己的舌头能够葬于姑臧。
于是凉州人们在鸠摩罗什寺中修建了罗什塔以存放罗什的舍利子。
分别十二年,鸠摩罗什寺终于等到了罗什的归来。
这座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寺庙,也成了鸠摩罗什故事的见证。
在往后的1600余年中,这座寺庙承载着五凉佛学文化,穿过动乱与天灾人祸的洗礼,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由来僧的摇篮”,吸引着无数朝圣者的到来。
公元633年,唐朝大将尉迟敬德远征西域时曾路过此地,看见存放鸠摩罗什舍利子的罗什塔有金光射出。
他心生敬仰之情,于是花费一年时间亲自监督修缮鸠摩罗什寺。
明朝时期,明英宗赐《大藏经》于鸠摩罗什寺庙内,让这个位居丝绸之路上的寺庙再次引得众多僧人前往。
1927年,武威地震,凉州城内的名胜古迹都几乎被天灾所毁。
鸠摩罗什寺也未能逃脱,只有半截罗什寺塔残存一片瓦砾之地。
直到1998年,在众多人的请愿之下,鸠摩罗什寺得到全面修缮,到如今成为武威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朝圣者的圣地。
《敬德碑》记载鸠摩罗什寺的地理环境:
“罗什地基,四至临街。”
鸠摩罗什寺位于车水马龙的闹市中,但当每一个为它而来的人跨过寺门,闹市区的喧杂与内心的不安似乎都一扫而空,唯留下超然之感。
世人似乎还能在寺中寻觅到鸠摩罗什的身影和他对自身信仰的坚持。
这种精神力量已经超越了时间和地理限制。
生活即道场,凡人皆行者。
人生一场,修行真谛不过是一句:
入世而不沉沦,在红尘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灵魂。
参考资料:
《敬德碑》
《重修罗什寺碑记》
《高僧传》
《法华经要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