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花小萌主
自从共享经济盛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服务全国超过6亿用户。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共享单(电)车便捷实惠,是出行的优解选择。然而,近日,众多用户却感觉被共享单(电)车“背刺”了,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消息,美团、哈啰和青桔共享单车包月价格悄然上涨,部分品牌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超过10分钟后,每15分钟收费1元。这一调整使得骑行一小时的费用从4.5元涨到5.5元,涨幅高达22.22%。周末节假日起步费也由前15分钟1.8元调整为前10分钟1.8元,后15分钟收费1元。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当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如今一小时收费5元左右已成普遍现象。这也意味着8年时间,价格至少涨了4倍。准确来说,共享单车,是2014年横空出世的,当时一群北大青年成立了ofo的公司,共享单车最早只在北大校内有两三千辆, 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全国的项目。2016年,才算得上共享单车的真正元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上线;2016年3月哈啰单车成立,并于11月开始在杭州上线运营;2016年11月22日,小蓝单车于深圳召开发布会,并正式落地运营……2017年,共享单车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有点能力的资本,都想分一杯羹,随着不断内卷的融资、投放限量、产量过盛,共享单车的神话也慢慢破灭。卡拉单车只上线了20天、悟空单车仅创办5个月、哪怕创办了一年的酷骑单车、町町单车也昙花一线……2018年,可以称得上共享单车的转折年,ofo小黄车在共享单车的市场中跌落神坛,说不定至今还有苦苦等待退还押金的消费者;摩拜也陷入债务危机,最终被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在几近覆灭的情况下,还有两个品牌却得到了增长。哈啰出行拿到蚂蚁金服的融资,且宣布“全国免押战略”,芝麻分650分以上者,可通过支付宝“扫一扫”车身二维码,在全国免押金骑行哈啰单车。这一举动,让哈啰出行最多一天曾新增190万用户。2018年1月25日,青桔单车正式在成都上线,至此,美团、哈啰出行、青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19年起,三家共享单车平台又纷纷推出共享助力车/电单车以及电动车,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助力车外形与自行车相似,但更智能。截止2019年10月,哈罗、美团、青桔三家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已达95%。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共享单车从悲剧中慢慢缓过劲了来,免押金、月租、前两分钟免费、车锁改革……慢慢地可持续发展。2016年,共享单车从起步价多为0.5元半小时,后调价至1.5元半小时,2022年各平台又纷纷上调骑行卡价格,到了2023年7月,哈啰、美团、青桔这三大共享单车平台在国内部分城市的起步价已涨到了1.5元15分钟,超时后每10分钟1元或每15分钟1元,单次1小时骑行费用为4.5-6.5元。8年价格涨超4倍,共享单车缘何成为价格刺客?关于涨价,美团曾经回应,节假日人力成本、运维成本普遍上涨等。哈啰、美团、青桔“三大巨头”是企业商业性质,自然要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据公开数据显示,这三家所在的业务板块都难以实现盈亏平衡。相关数据分析,一辆共享单车成本约700-1100元之间;按4年使用周期计算,每辆单车的年均摊成本在175-275元之间。此外,每辆车每日的运维开销大约在0.5-1元之间,一年下来总运维成本达182.5-365元。两者相加,一辆共享单车一年所需的成本为357.5-640元。美团相关人员曾说,“共享骑行是重资产投入,算上折旧和人力费用,如不在部分城市进行价格动态调整,则很难维持运营”。以三巨头的最新投放数据,哈啰1000万辆、美团520万辆、青桔600万-700万辆,那么它们一年的运维成本分别是35.8亿-64亿元、18.6亿-33.3亿元、21.5亿元-44.8亿元。确实,在高成本的推动下,涨价似乎关系到共享单车的生存需求,成为了一个目前为止的最优选择。有网友称,共享单车刚刚兴起,需要消费者支持时,各种优惠、补贴层出不穷。但业务稳定后,就进行“背刺”,频频涨价,先培育市场、再割韭菜,吃相难看。流量是建渠道,留量则是建池塘,归根结底,共享单车这类产品的本质是分时租赁,先通过烧钱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占据市场份额,获得需求流量。之后,便是通过涨价筛选用户,留住愿意更多付费的用户。正如当时滴滴打车与出租车争锋,贴满了“便宜”的标签,当用户习惯于滴滴打车的服务后,价格的飙升甚至超过了传统出租车,成了“高价”代名词。共享单车目前早已倍市场认可,被用户接受,并不缺流量,如何将高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成为目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以涨价定位高需求用户,再将用户流量变成留量,从中获取更多的效益,或许就是涨价的考量之一。据《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共享单车与城市其它公共交通系统正在形成融合互促发展。共享(电)单车全国用户超 6 亿,仅北京2023年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累计骑行量就达10.88亿人次。目前,共享单车三大巨头的总投放量,在2000万辆左右,可见,共享单车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一些热门城市或热门区域,共享单车的使用量较大,市场供需关系就成为影响共享单车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平衡供求关系,涨价就被当成最简单的手段。
对于价格上涨,用户的态度呈现分歧。有网友表示,“共享单车对我来说还是有用的,尤其是在上班赶时间的时候,可以快速从地铁赶到公司”;而更多的网友表示,“骑行11分钟,花费2.5元,满身大汗,我坐公交不香吗!”“吃相逐渐难看,变本加厉,愈演愈烈,自寻灭亡”。一是性价比。共享单车也可以算作是拼单经济,只不过拼的是产品的使用时间,既然是拼单,首要关注的自然是付出的成本与收益比例。用户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等,是否在共享单车的使用中,被压缩到最低。涨价后,曾有网友算过一笔账:“从家到办公室坐公交和骑车都是30分钟,公交2块,共享单车3.5块,如果每天上下班都使用共享单车,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涨价无可厚非,但必须提高性价比。二是便捷性。共享单车使用频率最高的时间段,差不多是早高峰或者节假日,当公交、私家车拥堵的时候,共享单车就很有优势,这是一种功能的便捷性。但当原本的便捷变成不便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中国共享单车消费者行为调研数据》显示,用车难、还车难,是阻碍用户使用的主要问题。2022年拒绝使用共享单车原因中,64.8%的用户是因为还车不方便,56.6%的用户是因为找车困难。花1.5元骑了不到10分钟自行车,最后还要花10元调度费来停车,对于用户而言是极不划算的。那么,涨价后,是否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成为用户是否继续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参考。不能说,单车越来越难骑,价格还越来越贵。所以,价格上涨的同时,解决好共享单车的体验沉苛,才能平息用户的不满。共享单车是完成交通行业最后一块“拼图”,先做好里子再涨价,或许比直接涨价来得更为合理。-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单车涨价的问题呢?
作者:花花小萌主
作者介绍: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士、鸟哥笔记专栏作者、今日头条专栏作家,从事新媒体运营10余年,操盘过不同行业的十余个新媒体项目,实现粉丝从0到1,多篇内容10万+。目前从事文案策划工作,专注于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