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拜登突发核战警告!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更恐成核弹借口 大帝发飙...
广告
广告
摘 要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是“宣战”行为。大帝发飙了...
美国总统拜登6日晚间突然提出警告说,爆发核子战争的风险如今已是60年来最高!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段说词反映了白宫内部的忧心,多名美国官员表示意外,认为拜登谈话并不是基于有关俄罗斯总统普京企图动用核武或俄罗斯核子实力的新情报。
报道指出,截至目前为止,美国仍未看到足以证明普京打算动用核武的证据,美方也未掌握情资显示普京决定使用核武。拜登6日的发言比美国官员先前的谈话都更强烈,可以看出拜登政府感到越来越忧虑,因为俄军近来在乌克兰连遭挫败,俄罗斯可能动用核武对付乌克兰。
消息人士指出,拜登对俄罗斯可能诉诸核武的大胆预测,让多位美国高层官员感到意外,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并未掌握任何新情报;一名资深官员说,拜登基于普京最近几个月的核子威胁,因此在纽约的一场民主党募款活动上“说坦白话”。
对于拜登政府国家安全主管官员来说,俄罗斯的核武威胁向来颇高,俄军在乌克兰挫败则让美国国安官员在定期会议里加强讨论,同时拟订各种因应措施。官员说,并没有任何信息证明俄罗斯的核武使用已经产生真正的变化。
一名官员说:“我们的立场并未改变。如果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新警讯,我们绝对掌握得到。”
拜登谈话基调与国安团队高层之间出现差别,引起舆论热议。拜登似乎突然扬弃长期以来的合作协调方式,改以冷静态度针对核武战争提出严峻警告,但遣词用字并没有升高紧张气氛的意图。
不过,一名官员分析,战争地点遥远、后冷战时期等各种因素交错之下,如今现实真相的掌握困难度已经增加;即使没有具体证据显示普京已做出实际行动,但过去八个月以来,类似风险的确急遽升高。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今年9月底曾说,如果莫斯科动用核子武器,恐将出现“灾难性的结果”。苏利文的发言之后,普京各种言语挑衅则进一步加码。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令人担忧 恐成俄罗斯核弹借口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10月8日发表声明,披露了当天发生的克里米亚大桥起火事件的细节,称卡车爆炸导致桥上火车油罐被引燃。
声明称,8日早上6时7分,一辆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塔曼半岛方向的卡车在克里米亚大桥的汽车通行处发生爆炸,引燃一辆前往克里米亚半岛方向的火车,火车上7个油罐起火。大桥两个汽车渡口的桥梁出现部分坍塌。大桥陆地部分上方的拱门未受损。
克里米亚铁路局此前消息称,起火火车的车头和部分车皮被拖离大桥,驶向刻赤市,事故暂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克里米亚大桥(又称刻赤海峡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连接塔曼半岛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市,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奥列格·莫罗佐夫对此表示,此次事件是一次“宣战”行为。“一场毫不掩饰的恐怖主义战争正在向我们发动。”来自统一俄罗斯党的莫罗佐夫对俄新社表示,“此外,(乌克兰)长期以来宣称的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不再只是一个挑战,而是一种没有规则的宣战。”莫罗佐夫称,如果不进行“充分反应”,此类事件会更加频繁地发生。
俄罗斯最有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普丁)表示,他已准备好使用核武器来保卫俄罗斯领土,这使外界担心他可能在乌克兰使用小型或“战术”核武器。
美国总统拜登警告普京,这样做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升级。
什么是战术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是小型核弹头及其运载系统,使用于战场,或开展有限度打击。
战术核武器旨在摧毁特定区域内的敌方目标,而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最小的战术核武器可以是一千吨级或更少,即一千吨TNT炸药当量,最大的可以达到十万吨TNT炸药当量。
战略核武器则更大(高达100万吨级),并能从更远的距离发射。
作为对比,美国1945年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是一万五千吨级。
俄罗斯有哪些战术核武器?
根据美国的情报,俄罗斯大约有2000件战术核武器。
俄罗斯的战术核弹头可以放在各种类型的导弹上,这些导弹通常用于投送常规炸药,如巡航导弹。
战术核武器也可以从飞机或船只上发射——作为反舰导弹、鱼雷和深水炸弹。
美国称,俄罗斯最近一直在大力投资这些武器,以提高其射程和精度。
战术核武器以前是否被使用过?
战术核武器从来没有在冲突中使用过。像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已经发现,使用现代常规弹药来摧毁战场上的目标,同样有效。
此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核国家愿意冒着全面核战争的风险,而使用战术核武器。
然而,与大型战略武器相比,俄罗斯可能更愿意使用较小的战术性武器。
“他们可能不认为在跨越这个大的核武分水岭。”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国际安全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夏·路易斯(Patricia Lewis)认为,“他们(俄罗斯)可能把它看作是其常规部队的一部分。”
来源:网络综合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