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只想占我这个大嫂的便宜!
本文作者:刘小念
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
自从婆婆提出回老家后,陈大虎又重新跟我商量盖房子的事情。
那晚睡觉前,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图纸。
房子是乡村小别墅,上下两层,楼上是阁楼,楼下四个房间。
我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房子跟三年前他想要盖的一模一样。
陈大虎闷闷地说:“房子早就应该盖了。”
是啊,三年前若不是我拦着,房子早就盖起来了,婆婆也不用跟我们来深圳,陈大虎更不会和他的两个弟弟断了来往。
如今旧事重提,对他和婆婆来说,房子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把三兄弟重新连到一起的契机。
只是,我没有他们母子俩乐观。
房子可以盖,受伤的亲情还能挽回吗?
三年前,公公在给老屋换瓦时摔了下来,送医院的途中便停止了呼吸。
我们连夜从深圳赶回去奔丧,忙完丧礼后,才发现,婆婆跟谁住成了难题。
婆婆有三个儿子,陈大虎是老大,按理说她应该跟着我们。
更何况,我刚生了孩子,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所以,我第一时间提议,让婆婆跟我们去深圳养老。
婆婆却以年纪大,不愿折腾为由,拒绝了我的提议。
接下来,婆婆也拒绝去老二家。
老二虽然在长沙买了房,但他和岳父母同住。
婆婆的理由是:“两家老人住一起不合适。”
我看到老二两口子,趁大家不注意时,对视了一眼。
那一眼,更多的像是如释重负。
我想婆婆可能知道,所以才故意拒绝去老二家。
老三在县城工作,倒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可婆婆也不愿和小儿子住。
婆婆说:“他们刚结婚,自己都没房子,我跟过去不是添堵吗?”
老三顺势接话:“还是妈理解我们。”
老三媳妇却打断话茬,极力邀请婆婆搬过去和他们同住,婆婆倔强地摇摇头。
是的,婆婆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她要一个人留在老屋。
陈大虎第一个反对。
老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冬冷夏热,有时还漏雨,公公之所以发生意外,就是因为老屋已经摇摇欲坠。
更何况,这两年邻居们纷纷盖起了小洋楼,他们家这个又破又旧的老屋横在中间,不是打三个儿子的脸吗?
婆婆说:“你爸从房顶摔下来是他的命,我在这里住得挺好,你们不用管。”
婆婆又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不去给你们添麻烦。”
就这样,明明是三选一的问题,婆婆非要把大家弄到两难的地步。
后来,老三媳妇偷偷跟我吐槽,说公公去世后,婆婆变得越来越自私,永远只想自己。
原来,老三学校正在集资建房,两口子钱不够,私底下找婆婆,希望她能拿点出来周转,被婆婆一口回绝了。
婆婆说:“你两个哥买房子,我和你爸一分钱都没出,你们买房子,我也管不了。”
老三媳妇模仿婆婆的语气,惟妙惟肖。
最后她总结:“妈就是太自私了,把钱攥得死死的,你说她一个老太太非盖什么别墅,在邻居面前死要面子。”
我这才知道,婆婆不愿跟三个儿子走,是想盖自己的房子。
老三媳妇说:“嫂子,咱妈就听你的,你和她吹吹风,让她给我们补贴一点,我们有了钱就还,可千万别提盖房子的事。”
老三媳妇前脚刚走,老二媳妇又来诉苦。
她说:“嫂子,我们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为了买套好点的学区房,把家底都掏空了,要不是我爸妈帮衬着,这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我爸妈说,农村有句老话,叫做靠老大,疼老三,老二夹中间,最不受待见。你看看,现在就是这样,什么事都要做哥哥的来扛,反正,盖房这事,我是不同意的,你也别同意,不然做冤大头的是我们两家。”
结果呢,还没等我跟陈大虎商量,他就率先提出给婆婆盖新房子。
那是老二和老三媳妇找我私聊后的第二天早上。
陈大虎说:“妈不愿跟我们走,是想有自己的窝,老屋肯定不能再住了,我们仨每人出笔钱,把房子盖起来,也算了却妈的心愿。”
婆婆的心愿很贵。
按当年的行情,在老家盖一栋像样的房子至少得三十万,陈大虎直接分配任务:“我们三兄弟,每人出十万。”
我被陈大虎的提议吓了一跳。
儿子才三个月,进出两张嘴,正是花钱的时候,而且家里的钱都被他投进公司,别说十万,手头连五万都拿不出来。
更何况,老二和老三媳妇前脚让我阻止婆婆盖房子,陈大虎后脚就提出要盖房子。
这不是要闹矛盾吗?
我使劲咳了一声,想提醒陈大虎别打肿脸充胖子。
可陈大虎愣是装没听见,继续提议:“房子最好盖两层,楼上是阁楼,楼下四间房,以后过年回来我们都有地方住。”
大家都不接话。
老三媳妇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好像我和陈大虎占了大便宜似的。
老二媳妇更是一脸冷若冰霜。
这下好了,我们把两家都得罪了。
见大家都不吭声。
陈大虎只得摆出大哥姿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要说服两个弟弟掏钱。
陈大虎说:“爸是因为老屋才走的,如果我们早点把房子盖好,就不会出这样的事了。”
说着说着,他眼眶红了:“这些天,我特别自责,我们还年轻,可是妈年纪大了,她等不起。”
我能理解陈大虎的心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他不想再发生一次。
记得我们刚恋爱那会,他就说过,等挣够一百万,就回家给爸妈盖个大别墅。
那还是2005年,陈大虎刚到深圳,兜里揣着一百块钱,却做着100万的美梦。
那时100万都能在深圳买套别墅了,我笑他目光短浅。
陈大虎搂着我说:“那我就在深圳买一套,再回老家给爸妈盖一套。”
十年后,我们在深圳买了房,花了100多万,还仅仅是首付。
用陈大虎的话说:“我们这套房,把给爸妈盖别墅的钱都花光了。”
所以,他一直很自责,这也是他坚持要盖房子的原因之一。
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在老二和老三看来,陈大虎是以大哥的身份,逼他们做自己不愿意,甚至是没能力做的事。
半晌,老二才开口:“大哥,这个时候让我拿钱,你是逼着我去卖房啊。”
老二的房子是贷款买的,每月还款压力山大。
老三更是理直气壮地拒绝:“你俩都有自己的房子,我连一片瓦都没有,这房子要盖你们盖,我不盖!”
陈大虎咬咬牙,又退让一步:“我是老大,我拿二十万,你们一人出五万。”
他的话音刚落,我便狠狠瞪了他一眼,大声说:“陈大虎,我知道你想给妈盖房子,但你能不能现实一点?”
陈大虎当然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他把我拉到一旁小声商量:“欣欣,先找你家借这笔钱,等公司周转过来,我连本带利还给他们。”
我当然不能答应,用我爸妈的养老钱给婆婆盖房子,这种事我张不了口。
更何况这些年,陈大虎被大哥这个身份绑架着,不知当了多少回冤大头。
记得公公在世时,但凡家里有事,永远打电话找陈大虎解决,连说辞都没变过。
“大虎啊,你是老大,你不出面谁出面?”
但凡我有不满,公公就会说:“老大媳妇,你也别有怨言,你们是老大,得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
当着所有人的面,我顾不上难堪,一股脑把心里话吐了出来。
“咱们掏心窝子地说,作为老大,我们可没少帮你们,老二买房,我们把手上能用的钱都拿出来了,你哥还用信用卡套了两万。”
“老三更不用说了,结婚的整套家电,都是我们送的。”
“现在是给婆婆盖房,又不是给我们盖房,再说我们离得最远,回来的次数最少,凭什么让我们当冤大头。”
“你们都有困难,难道我们就没有困难吗?”
说着说着,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妈是大家的妈,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妈。”
我的话音刚落。
老二就说:“我又不是说不出钱,是现在真拿不出钱,我要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来盖这房子,我相信妈第一个不同意。”
老二媳妇在一旁急了:“你要敢卖房子,我立马跟你离婚。”
老三站起来,看了一眼陈大虎,扭头对我说:“嫂子,我先声明,不是我不愿出钱,我就是想不通。我们买了房,妈不就有地方住了?为什么非要盖这个破房子?”
是呀,为什么要盖这房子呢?
正当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时,婆婆突然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她淡淡地说:“你们别吵了,明天我就跟老大一家去深圳。”
婆婆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落到每个人的心里。
老二两口子不吵了,轮到老三两口子不乐意了。
老三说:“妈,你和爸总说最疼我,现在看来,你们最疼的还是大哥,别人家父母最先想的都是小儿子,您和我爸就从来没有想过我。”
说完,他气冲冲地拉着媳妇,摔门而去。
婆婆愣在屋中央,眼泪滚了下来,嘴里念着:“造孽啊。”
曾经母慈子孝的一家人,因为一个老屋,分成了四队,每个人肚子里都装着小九九,每个人都有压力与怨气。
大家都很明白,老屋还在,但这个家已经不复从前的和睦了。
房子没盖成,最难过的是陈大虎。
他明明是一片好心,却办了坏事,两个弟弟都怨他、恨他。
特别是老三,他和媳妇先前就算好了,婆婆最后会跟着他们,结果婆婆铁了心跟我们去深圳,买房的补贴,他们自然也拿不到。
那天和婆婆吵完后,老三又折了回来,阴阳怪气地说:“大哥大嫂,你们摸着良心说,要妈去深圳,就没有半点私心?”
陈大虎气得扬手要揍老三,被我死死拉住。
说到底,让婆婆去深圳养老,是我提出来的,有私心的人是我,我不想出钱盖房子。
那天晚上,陈大虎在老屋外一直坐到深夜,我哄睡了孩子,出来找他。
他望着满天星辰,说了很多儿时往事。
小时候,三兄弟形影不离,一起上山抓鸟,一起下河摸鱼,受了欺负齐上阵,这个家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他们成长的足迹。
长大后,三兄弟争着孝敬父母,有一年春节,他们还办了一场“陈式春晚”,一人出一个节目,表演完后,又轮流给父母敬酒,说感恩的话。
父母很少当着他们的面表达爱意,但他们三兄弟是同龄人中读书最多的,这就是父母对他们最深的爱。
特别是老三,他从小成绩不好,可父母坚持让他复读,最后考上了本地师范。
人人都说陈家两口子傻,别人家的孩子成年后就出去挣钱,只有他们家的儿子一个个全送到学校里花钱。
而这些,老二和老三都忘记了。
陈大虎叹了口气:“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可我妈到老了,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每个人都只想自己。”
我安慰他:“我们的家就是妈的家。”
陈大虎摇摇头:“你不懂,没有房子就没有家。”
过了很久,我才明白陈大虎的意思,也懂得了婆婆坚持盖房的执念。
房子是家的容器,当这个容器不在了,亲情散落一地,亲人渐行渐远。
我们带婆婆回深圳的那晚,陈大虎收到一笔转账信息。
是老二。
他把两万块还给了陈大虎,还多给了六百块,留言是:“这是利息,谢谢大哥。”
陈大虎看着信息,愣了半天,心寒了半天。
老二说自己是爹妈不疼,兄弟不爱,读书靠自己,成家立业也是靠自己,没有花过父母一分钱。
老二媳妇说:“说难听一点,老二就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出钱出力才会想到他。”
他们不知道,这些话不但伤了婆婆的心,更是伤了陈大虎的心。
这之后,兄弟三人之间的关系淡了许多。
以前两个弟弟有什么事,总是第一时间找大哥商量,现在有什么事情,陈大虎都是最后一个知道。
有一次,老二工作有变动,陈大虎知道后,打电话询问,老二也只是淡淡地表示,是几个月前的事了。
兄弟间生疏得连亲戚都不如。
只有节假日,才会收到老二和老三的短信,但一看就是群发的祝福。
除了偶尔和婆婆打电话,随口问一句:“我大哥呢?”
便再无话可说。
再好的感情,哪怕是亲兄弟,你不找我,我不找你,时间久了,也会慢慢疏远。
以往逢年过节,陈大虎会安排大家回老家聚聚,现在都有各自的小家,总有各种理由缺席,大家再也凑不齐了。
曾经热闹的家族群也安静了,除了老二媳妇偶尔发个给孩子拉票,老三媳妇发个砍价助力,已经没有人聊天了。
陈大虎不再给老二和老三打电话,不打扰不联系,成了兄弟之间的常态。
这期间,老三终于买了房,他在朋友圈里晒新房,配文是:我的家。
陈大虎拿着手机,最终没有拨过去,只是在微信转了三千块,但24小时之后,这笔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显然,老三还是没原谅他这个大哥。
此后三年,婆婆再没有回过老家。
第一年春节,老二和老三分别带着媳妇去旅游,打视频电话给婆婆拜年。
那个春节,婆婆脸上久久看不到笑容。
第二年春节,两岁半的孙子患了肺炎住院,婆婆更没心情回老家了。
整整两个春节,我们过得兴味索然。
没有了老家的烟火,没有了春运的舟车劳顿,没有了三兄弟喝酒吹牛,更没有了三个媳妇围着婆婆张罗年夜饭的热闹……
我们的日子,各自清净着,但心底都失去了根据地。
就像陈大虎说的那样,每次出差路上,看着路边的乡村民宅,他的心就疯狂地想家,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老家。
那是三兄弟出生的地方,那里存放着纯真的初心。
这些年,他拼命挣钱,就是为了早日在老家盖上房子。
第三年春节,婆婆自己也不想回去了。
儿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那几间风雨飘摇的老屋,实在没什么值得牵挂的。
话是这样说,但我和陈大虎都了解婆婆内心的伤感与失落,我们也渐渐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
除夕晚上,陈大虎向婆婆保证,今年一定在老家给她盖一栋漂亮的房子。
婆婆知道,陈大虎不是哄她开心,他已经请人设计了图纸,甚至连每个房间的样子都做了规划。
娘俩兴致盎然地商量着:院里的枇杷树要留下,老宅里的实木沙发必须保留,那是公公生前的最爱,那个刻着三兄弟成长身高的门框要想法用上……
久违的笑容回到婆婆和陈大虎的脸上。
当天,婆婆还将一张存折交给陈大虎,里面有十万元。
婆婆说:“妈就这点家底,全给你,这房子不是给我老太婆盖的,是给你们三兄弟盖的,老屋在,你们兄弟情就在,老屋没有了,你们兄弟就变成了同姓的陌生人。”
婆婆还说:“我经常梦到老屋,梦到你们哥仨在屋子里吵吵闹闹,每次醒来,都觉得夜很长,心里很悲凉。”
陈大虎泪流满面。
是啊,老家在婆婆和陈大虎心中的地位,是任何房子都无法替代的。
这个老宅,必须重建,老宅是亲情的希望工程。
2023年中秋节,陈大虎休了年假,他和婆婆一起回老家盖房子。
两天后,他给我发来视频,年久失修的老屋,被推土机三下两下就铲平了。
他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重建家园。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在这之前,我对于他执意要盖房这件事,只是口头上支持,行动上保留。
因为我觉得,就算房子盖好了,他们三兄弟的感情也回不到从前了。
甚至说,老二老三还会因为他的一意孤行,更加恨他。
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他坚持要做这件事的意义。
如果说长大后的亲情是散落的珠子,老家与老妈,则是串起这些珠子的那根柔韧的线。
就像陈大虎说的,家没有了,人生一大半的记忆和思念也都没有了,就连血肉至亲的兄弟,也变成了远亲。
作为长子,他不想这样,他不能听凭亲情离散。
钱可以再赚,但亲情不能等。
房子破土动工后,我瞒着陈大虎重新建了一个家族微信群。
接着,我把老二老三,以及他们的家人全拉了进来。
我通知他们,陈大虎要给婆婆盖房子,房子是婆婆的家,也是大家的家。
我还告诉他们,婆婆留着钱盖房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们三兄弟,希望他们四十岁、五十岁,甚至耄耋之年,依然有家可回,有兄弟可聚首。
或许是这些话触动了他们,老二和老三听到信后,第一时间回了老屋。
他们三兄弟在那片老屋的废墟前,终于握手言和,还拍了一张合影发在群里。
老二说:“哥,谢谢你,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家。”
老三说:“我哥是不是人傻钱多,房子的地基打得可以抗八级地震了。”
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特别是看到他们三兄弟和婆婆站在废墟前的合影,我想到陈大虎钱包里的那张全家福。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公公把房子盖好后,拉着一家人,在新房前,拍下的唯一一张全家福。
时代变了,房子变了,人也变了,唯一没变的,是每个人心中,对亲情的那份渴望。
亲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刚需。
而老家,则是亲情的防护罩。
今日荐读
作者简介
刘小念,一个写故事的手艺人,也是一个二胎妈妈,专写婚姻内外那些事儿,著有作品《二胎时代》《煮妇炼爱记》《创业情侣》等,开设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ID:xgsdlxn),回复“目录”,可阅读所有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