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游目的地:塔罗花园
五十岁以后,人生开始有了要消除遗憾的to do list。
如果给我机会全世界范围去一个地方,一个不去此生就不算完整的地方,我想要去哪里?
就是这里:妮基桑法赫的塔罗花园。
罗马往西,车行一个多小时,远远就能看到浅丘之上,那堆高饱和度的雕像闪闪发光,乐观地看着百里农田。没有靠谱的公共交通,唉,意大利,吃旅游遗产的意大利……我们是包车去的,好贵,大概是英国包车的翻倍。
塔罗花园顾名思义,造型灵感由22个塔罗牌而来,说是雕塑有些也算是小型建筑,担当了客厅、内院、居住、祈祷等人居功能,也分为比较正式的建筑区和略微松散的花园区。即使不了解任何艺术家的背景,游客到了这里也会叹为观止,忍不住绕来绕去,老人小孩狗,眼前所有到访的,都在不停地走。
奇异造型,令人目不暇接
第一次见妮基的作品,是她端着枪朝石膏包着的颜料射击,她漂亮极了,发型大波浪。看着这脸都令我疑惑,她为什么会当艺术家?我们习惯了女艺术家的长相和打扮,一般都是走清冷、怪奇、气质路线,很少有挂历大美女这种型。
来看她的经历,父亲经济困顿酗酒,11岁被父亲性侵后,母亲跟她说不要声张,整个家族都压抑,弟弟妹妹抑郁自杀。在她生下第二个孩子以后,会不会重复长辈命运成为心魔,精神濒临崩溃,这时,她才开始在医生建议下尝试艺术。
她和朋友们合作,在美术馆里做过巨大的阴道,大到人能走进去,里面有酒吧和小天文馆;她从生育的女性和黑人妈妈们身上得到灵感创造了飞扬身姿的彩色胖女人造型,代表着所有任何女性,起名叫“娜娜”;巴黎蓬皮杜附近的动态喷泉,是妮基和搞机械动力艺术品男朋友丁格利合作的著名公共艺术作品。
70年代,妮基选中了意大利乡间这个小山头,放了二十年在这里,建造塔罗花园。她第一次有这个想法是1974年,那年我刚出生。
风格上很多人说她受高迪影响,没有直线,马赛克拼贴,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确实建造一个花园是妮基去了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以后生出来的念头,但,这个花园具有强烈的个人表达。
妮基的造型离雕塑比建筑更近,“形象”和故事感是最主要的诉求,天平、章鱼、月亮、小丑……另一个最大的不同,建筑师为甲方工作,艺术家为心中模糊的神工作,艺术家自己就是神的手。通过塔罗隐喻,讲述的是挣扎、爱、思索等等,忽而童真,忽而严肃。眼花缭乱的马赛克拼贴细节丰富到爆炸的程度,我们可以想象妮基忽然想到一种特别的颜色,去烧出一批造型有意思的陶瓷零件,再一片一片糊到柱子上去,经历了多少日夜,甚至因为使用聚酯等有毒材料损害了健康。
全都是手绘或带着工人手作的
尤其小院部分,每根柱子拼贴细节都不同
人可以躲进如母亲怀抱般凹陷的小空间
享受这喧闹的平静。
在艺术还没有被金融化之前的年代,她这是在干什么?没有涨价升值,没有要卖门票搞文旅,就是要把这个园子建出来。
妮基没那么有钱,不然也不会用这么偏的一块土地,她这么做,是要找个容器,安放自己的生命力。
伤痕、痛苦、思考、同情,终将变成一曲盛大的赞歌,留在土地上,阳光下,做一个纪念碑,纪念自己一生,以及此生受益的一切。
当我们主动选择怒放的时候,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
母女俩上上下下一通疯
忘记了6月底暴晒的高温
出门旅行,我对皇宫之类不怎么感冒,这次罗马只有四天时间,所以把梵蒂冈也列为“下次再说”。那些聚集了当时社会大量资源建成的封建大房子,固然精美气派,又与现代人有多少关系。
有的景点,是要让人感到自己是渺小的,而妮基的花园,则让我看到普通人、被侵犯过的女人,一个平凡女性半生艺术疗愈的终极呈现。
现在媒体扁平了,谁都可以大声发表意见,网上一吵女权话题,就有很多青年男女争论什么“小仙女要彩礼又不生孩子”,“给不起你们才酸”之类的,真就是在尘埃里打转和泥。妮基是女权艺术的先驱,黑色面孔的娜娜在小山顶平静而坚毅地看着富饶的大地,我们穿越困苦,变得有力,是要为人文精神,为不屈服的生命力,肆无忌惮地唱赞歌,要多鲜艳就多鲜艳。在泥里,开出花儿吧。
塔罗花园是本地人们喜欢的休闲场所,就算不知道艺术家的背景,林中奇幻的雕塑下喝一杯茶吃个野餐,寻找童趣或猎奇,都会令人愉快;
塔罗花园也是我的人生目的地,我来这里,坐到娜娜的怀里,心里对一位几十年前的奇女子,暗暗致敬,兼感激,谢谢她活成这个样子。
小卖部今日好货
立秋已过,胃口回来了。
可是温度还没下去,仍然不想做饭。
吐司面包抵一餐也好,没有防腐剂的,保质期短,常温5天,速冻能两三个星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