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后,粟裕为何心情不佳:林彪死了,还把陈年旧账翻出来?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史源历史专栏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对四野相关将帅的批判,当时的批判力度和打击面相当广,很多之前不被提及的层面也被翻了出来。军队里的将军、干部们纷纷讲话、写材料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过在众多名将之中,粟裕的反应有点出人意料。
根据他的私人医生张愈回忆,事情发生之后,粟裕大将的心情并不好,对于相关的批判活动也不热衷。粟裕甚至还曾对他讲过这样一段话:“人死了,怎么把陈年旧账都给翻出来?像短促突击战术,明明只是一种军事理论,现在也全面地进行否定,岂不是把人的思想也给搞乱!以后怎么打仗?”
可能很多朋友听不明白粟裕讲的话是什么意思。“短促突击”是从欧洲引进过来的战术打法,原创于德国军队,在一战时就有成功的应用。红军时期这种战术曾被李德重点强调,然而第5次反围剿,短促突击战术是失败的,导致红军出现重大损失。早年林总曾经写文章评价过短促突击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军事角度的全面分析,其实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只不过碍于客观条件,红军没有能力使用这样的战术。连子弹供应都保障不了,我们无法呆板地跟国民党军进行堡垒作战。
战术本身是好的,但要看怎么用,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解放战争时期,林帅对短促突击战术进行了改良和发扬,东北野战军作战的六大战术原则,脱离不开这种军事理论的影响。所以对于战术打法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把政治事件扩展到军事层面未必正确。“九一三”之后,这件事情又被人翻了出来,用于严厉批判原四野统帅。粟裕的不满不是没有缘由的,他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军事科学院的时任政委,和林总一样非常懂战术。
除此之外,粟裕和林总的私交其实也不错。他们在战争年代并没有太多交集,因为1934年林总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粟裕则留在南方省份打游击,此后两人多年没有共事过。但建国后,林粟二人是公认的解放战争中功劳最大、战法最精妙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很有惺惺相惜的意味。1958年粟裕遭到“反个人主义”批判,很少有人愿意再和他接触,但林帅却经常邀请他沟通、切磋军事观点,还说“有好的想法了要随时和我讲,我都愿意听”,林总还让粟裕多去军队转转,不要脱离开一线部队,这令处境不利的粟裕十分感动。
林帅和粟裕都出生于1907年,谈不上早期的军队领导者,而是在后来的战火中一步步历练出来的优秀指挥员。两人身上有颇多相似之处:都喜欢钻研军事战术,其他方面却不是强项。根据林帅的爱将吴法宪回忆:林总性格比较特别,所以跟元帅们没有多少来往,反而对同样善于军事指挥的粟裕,他十分欣赏,两人沟通很多,林总很看重粟裕的意见。
1971年,于公于私粟裕都没有选择落井下石,相反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并不太好,还规劝自己身边的人,不要随便发表看法,尤其不要写文章。至于粟裕自身在1958年的所谓问题,虽然生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1994年中央军委登报为大将恢复了名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