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指责父亲带儿子去工地上体验搬钢筋,错了吗?公众号新闻2022-10-14 09:10封面图源:图虫创意作者:碧树西风来源:记忆承载文章已获授权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杨先生,因为9岁留守在湖南老家的儿子厌学,于是就带他去深圳的工地上体验搬钢筋。他们一家10月3号抵达深圳,4号给儿子找来了合适的工装,到了5号下午,儿子就表示太累了,要回去读书。于是假期工地游结束,7号孩子被送回老家,8号又开始了上学。某教育研究院院长表示,这个家长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你这样会让孩子养成鄙视体力劳动的价值观,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读者问我的问题很简单,无非专家与父亲,谁的教育是正确的?首先,专家的意见其实就是我常说的那个悖论,在真话与正确的话之间,我们该怎么选?真话不一定就是对的,对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对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对的,不一定。什么是对的?对的很多时候是一种想象,或者说期待。我期待这样,应该这样,应然。什么是真的?实际上怎么回事,当下怎么回事,现实怎么回事,实然。实然与应然之间是有时间差的,这个时间差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三五千年,三五万年,也许直到人类都不存在了,应然还没有实现,完全有可能。我一直说,悟性高的特征就是对时间的敏感。一句话说出去,他马上就能够意识到这是在说五十年前的事儿,五年后的事儿,还是五百年后的事儿。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这种时间敏感性的,他们连空间敏感性都没有。就比如我那天举的例子,吃饺子蘸不蘸酱油。他没有空间敏感性的,他无法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70亿人,不是只有你家附近的几个人。如果这个都不可能理解,那更不可能意识到人类其实分割成几千个团体,在数千年的历史里各自演进,就像葡萄酒和白酒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何况还各自经过了不同的时间的作用。比如82年的葡萄酒和92年的,就不是一个味道。你比如职业的地位。职业的地位是演化的,并不是固定的。工人地位最高的时候,是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工人的社会地位绝对比今天码农的地位要高。六七十年代你嫁个工人,和你今天嫁个码农,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今天码农与富士康的普工,你选什么?你会选择做后者吗?那不就结了?如果我们非要蒙着眼睛,说阿里的码农与富士康的普工都是劳动,这话没有错。但是,人们的选择或者说倾向性已经表明了态度。不需要别人的眼光,不需要。阿里是码农里的大厂,富士康是工人里的大厂,大厂 VS 大厂,我们就让双方的职工自己做选择。有一个算一个,你去阿里做调查,P6~P7的这些基层码农,你问他们,去富士康流水线上做普工,愿意吗?同样,反过来再做一次抽样调查,富士康的普工,你问他们,调你们去阿里做P6~P7,愿意吗?我告诉你,回答愿意的人,都能上热搜,你信么?所以没必要闭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工作不分369,那是不可能的。哪怕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人地位最高的时候,也不是这样。这话是我小时候,和我奶奶之间私底下讨论的。我问她,电影上说六十七年代读书不重要,那时候人们都不喜欢读书,也不大看得起知识分子,觉得做工人最牛,是这样吗?老太太不屑一顾地反问,到底是一级教授薪水高,还是八级钳工薪水高?别说一级教授,四级教授他也比不了,副教授他也比不了。那是工人地位最高的时期,也是知识分子地位最低的时期。不要完全相信影视作品里的描述,那只是一个侧面。读书人是吃了两天苦,问题是,回顾几千年,一共也就吃了两天苦嘛。不要因为个别影视作品的放大,就以为那个时期的人真以为读书不重要了,瞎说。别说念不念书会分369,念过书难道就不分369了?不分369,为什么会招聘启事上会对学历有要求?不分369,为什么同样的学历,会分985,211乃至一本二本?不分369,都是博士,都是清华的博士,为什么还要第一学历歧视?即便都已经毕业了,已经工作了,已经是同一个岗位了,难道就不分369?你觉得那个一天写了十人份,还没有BUG的码农,和那个一星期都憋不出一行的码农,别人看他们的目光是一样的吗?后者能被无形的目光给鄙视死。就像一天卖十套房的中介和半年都开不了一单的中介的差距。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你告诉我怎么叫健康的价值观?专家就算能说服一个父亲,他能说服全世界吗?今天专家替这孩子说服他爸,等他长大了,专家替他说服丈母娘?说服老板?说服得过来吗?你注意,我并不是在反驳专家。专家说的是对的。问题是,人类一直是错的,你能怎么着?你以为你上帝啊?那么反过来说,难道这个父亲就是对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我前面说过了,专家占着应然,应然就是对的,只不过那个对的很迂腐,在你我有生之年,根本不会发生。那么这个父亲有没有占据实然呢?或者说,你甭管他的教育方法对的错的,有没有效?我认为是无效的。你不要看这孩子当天大哭一场,表示工地太累了,他要回去读书,就以为奏效了。如果奏效真这么容易,我明天就可以给你把70亿人全都培养成自律的,奋发的,上进心爆棚的。很简单,你带他们参观下有钱人的生活,再带他们体验下没钱人的生活,收工。教育有这么简单吗?太天真了。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人与人之间悟性的差别,很大程度体现在对于时间维度的掌控。既然大部分人意识不到时间这个维度,你觉得这种教育奏效,能持续多久?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人类的记忆,能有七天就不错了。这就叫记吃不记打,七天之后,你又需要再带他去一次工地,重新体验。我问你,第二次体验的促学效果还会有第一次那么好么?不会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所以第三次体验,效果还会减半。你就这么每周带他去一次工地,要不了仨月,会怎样?他就熟悉工地了。他慢慢慢慢的就认命了,我不是读书的料,我还是去工地吧。读书的痛苦没法下降,可是去工地的痛苦,是一次比一次低的。所以当学霸可没那么容易,因为学习并不是一天就能见效的。学习不是即时反馈的游戏,它有一个漫长的准备期,然后才开始有回报,这明显是不符合人性的。人性需要即时反馈,我做一天,你给我一天的工资,然后我去打游戏,5分钟内肯定能刷到装备。工地的工作模式和游戏的设计都是参考了人性,充分顾虑到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掌握一整段时间的目标的,所以给你切割了,让你每个阶段都有回馈。做学霸要比去工地搬砖难得多,因为需要你熬过一个漫长的没有收获的,单纯付出的这么一段暗黑岁月。做老板比做学霸还要难得多。因为做学霸的套路是既定的,前人论证过的。做老板的道路是没人知道的,你要临时摸索。你可能很努力很努力的挨过了暗黑岁月,然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坑,破产了。你也可能很努力很努力的挨过了暗黑岁月,像学霸一样进入稳定发展期,然后忽然行业变迁,海上起风浪,直接给你扑杀了。所以学霸没法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养成,没用的。你要改变这孩子的习惯,或者说,重新帮他养成习惯。你要让他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天天如此,最后让他变得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老师每次家长会都会讲这句话,好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的关键,从小养成。这个家长只是因为工作太忙,他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假期这么短,又急于求成,于是只能用这种看似有效,其实效果持续不了一星期的办法。至于老板,那是没法培养的。他首先得有愿景,愿景多大,未必成就多大,但是没有愿景,就很难有动力一次次与大海的风浪博弈。如果他的愿景只是豪车美女,那么等他有钱了,他就没有动力了。如果他的愿景更大,才有可能推动他继续往前走,而不是小富即安。你比如很有名的,我们打小都学过,为什么什么而读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