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梧桐树,孔雀东南飞
周一来到办公室,我兴冲冲地打开计算机,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一则消息跃入我的眼帘,让我愣了一下。“Ross即将离开本公司,加入波士顿的一个生物创新公司,开始他职业生涯的下一段历程。让我们感谢他为公司产品开发所做的贡献……”
前几周,刚刚和另一位同事Steven在Happy Hour 后握手告别,今天又看到Ross的辞呈,我不能不感到有点失落感。
两位同事都是免疫学博士,在公司的数年里,他们既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为药物研发开拓了新的方向,又油墨风趣,充满活力,是众人喜爱的两个大活宝。虽然不舍他们的双双离开,但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在right time做了一件right thing。
一言以蔽之,在美国中西部,生物科学领域的这块土壤太贫瘠,自然也就缺少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林,又如何能吸引金凤凰来筑巢呢?在我们这样的小型公司里,两位青年才俊在努力发光发热后,也丰富了自身的羽翼,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只是早晚的事,况且他们又都是三个娃的粑粑,麻麻都在家相夫教子,谁又能不为五斗米折腰ing?
不约而同的是,两位下一个搭窝筑巢之地都是大波士顿地区!Steven的远方是位于波士顿远郊Worcester的AbbVie,而Ross的远方是与波士顿一河之隔的剑桥的Kendall Square。如果你是从事生物工作的,或者你读了此文,你就会明白“Kendall Square”意味着什么.
近几年来,每每穿梭在剑桥的街头,看着MIT附近那些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时,我都不由得怦然心动,因为这里是医疗领域的圣地。在生物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和生物制药公司的领头羊连接在一起呢?
波士顿,这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它是如何抗衡硅谷的数字及IT中心,PK旧金山的生物科技中心,成为全美生物制药和科技领域的先驱呢?我特意就此问题,和在波士顿工作生活多年的老同学探讨了一番。老同学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他的上家公司被Merck收购,目前的公司又被Thermo Fisher相中,总是顺风顺水。我们一起掰着手指数了数波士顿能够在美国的生物网里异军突起的个中缘由。
- 超一流的学府。重磅名校哈佛和MIT及周围的Tuft,波大等, 使这里汇聚了大量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没有算过,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10人,会砸多少个PhD,反正脑力资源够丰富。
- 超一流的医院。哈佛医学院下属的三大综合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研气氛都极为活跃,最先进的疗法得以迅速投入临床实验。某年在波士顿开会时,我和同事在Fruit St散步。当路过建于1811年的名列美综合医院前茅的麻省总医院(MGH)时,同事激动夸张的表情我依然历历在目。
- 附属于学校和医院的高密度的顶尖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如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
- 肥沃的生物研发土壤,萌发了如Biogen和Genzyme这样生机勃勃的生物创新技术公司。在大波士顿生物技术中心集群的形成过程中,MIT做了一回牵线搭桥的红娘。2010年,Kendall Square的主要拥有者MIT把这片以Kendall Square/MIT地铁站为中心、半径约一英里的区域修葺一新,吸引了上百家新兴的高端生物创新公司的落户,甚至连大陆公司药明康德和百济神州也前来扎堆。
- 肥沃的生物研发土壤,也吸引了大批国际医药巨头的纷纷加盟,如瑞士的Novartis、英国的AstraZeneca、日本的Takeda和美国本土的Pfizer、Merck、Baxalta等。今年五月,拥有庞大医疗技术部门的GE在波士顿破土动工,从此它的集团总部由Connecticut变为波士顿。此外,还有一大波的公司位于波士顿的周边卫星城市,如Merck Serono、Celgene、Roche、GSK、BMS、AbbVie等。
Novartis和MIT就是如此的近邻
- 麻州和波市政府的前瞻: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砸钱+对入驻公司税务上的优惠
- 大方的风投资金:2014年波士顿的生物技术行业吸引风投资金18.2亿美元, 超过了它的对手旧金山。风投看剑桥,如同王八看绿豆,真是眼对眼了。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就象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就这样出现了。GE是这样解释它对波士顿的一往情深的,"It was the obvious choice. Boston offered so much: a great innovation ecosystem, a huge talent pool, great leadership, wonderful quality of life, great airport. It was the perfect choice for GE." 另一方面,波士顿对GE自然也是情深意长,送出来的是145M的一个大红包。
好了,在对我的两位同事送上祝福之后,我应该对自己说些什么呢?Been There, Done That,足矣。同时, 我痴人说梦般地幻想,某天,大中型的公司能把梧桐的种子洒向更广袤的土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陶醉于“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