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不坏 ,史上唯一舌化舍利
在佛教史上 佛陀和历代高僧大德们 圆寂荼毗后 留下了无数无量的舍利 供后人瞻仰供奉 如佛陀的指骨、顶骨舍利 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 以及 鸠摩罗什的舌舍利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颗 三藏法师舌舍利子 也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降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其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国相,驰名遐迩,母亲为龟兹国王的妹妹。 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被人称为“神童”。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学霸”。 鸠摩罗什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擅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经典,很快就名扬西域三十多国。 因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这位超级大学霸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旷世奇才,多国争夺 鸠摩罗什的名声越来越高,他的名字不仅在西域各国广为人知,而且也传到了长安。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大将吕光征讨西域。临行之前,苻坚特地嘱咐吕光攻克龟兹之后,将鸠摩罗什带回来。 吕光俘获鸠摩罗什后,将他劫持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三年后,前秦被姚苌所灭,苻坚身死,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王,建立后凉。鸠摩罗什也只好滞留在凉州吕光长达17年。 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命名为鸠摩罗什寺,作为其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
。 刚到凉州时,吕光见鸠摩罗什年纪尚轻,不知其智慧高深,就把他当成凡夫俗子来百般戏弄。吕光先是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他苦苦请辞;又命令其骑猛牛、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时的滑稽相。 几番的恶意欺负,鸠摩罗什都忍辱负重,没有一句怨言。吕光也觉得乏味,只好罢手。 在凉州漫长的时日里,鸠摩罗什虽无法弘扬佛法,但仍志心不改,潜心学习汉语,直至精通圆熟,为以后弘法传教做准备。
后凉太祖吕光 姚苌继苻坚称帝于长安后,慕鸠摩罗什高名,也曾虚心邀请,而吕光父子忌他智慧,一旦为姚苌所用,将会对凉国不利,不放他东行。姚苌死后,太子姚兴继位,又派遣使者到凉国敦请鸠摩罗什,但依然徒劳无功。 直到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出兵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鸠摩罗什才得以被迎入关,此时他已经五十八岁了。 翻译经典,法润后世 鸠摩罗什到长安后,被姚兴奉为国师,讲译佛经。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到这时虽已有几百余年历史,僧侣们也译出一批佛经,但质量不高,晦涩难懂。鸠摩罗什遂向姚兴祈请重新翻译佛经,以弘扬佛法。 姚兴对鸠摩罗什的愿心大为推崇,遂选拔800多名僧侣协助其译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被后人称为“什门四圣”。
鸠摩罗什深通佛理,又精通汉、梵两种文字,羁留凉国的十七年,让他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他组织译出的佛经,既能明确表达梵文原意,又能做到行文流畅,字句优雅,令佛教徒无不信服赞赏。
鸠摩罗什在长安主持译经 据《释氏要览》载:鸠摩罗什“于大寺中构一堂,以草苫盖,于中译经”,草堂寺之名由此而来。在译经的同时,鸠摩罗什还常在草堂寺讲解佛经,姚兴及朝臣、沙门经常肃容观听。
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共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其中包括《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佛教重要经典。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外国经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举。鸠摩罗什所译经论影响甚大,其中三论:《成实论》、《法华经》、《阿弥陀经》分别成了三论宗、成实宗、天台宗、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促使了佛法的弘扬和传播。
鸠摩罗什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几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如他所译《金刚经》在千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传诵。 鸠摩罗什也因其伟大的译经功德,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且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
火烧不烂 ,舌化舍利
后秦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今西安草堂寺)。临终前,鸠摩罗什以“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为譬喻,嘱其弟子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 与众僧道别时,鸠摩罗什在弟子面前发出誓言: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鸠摩罗什圆寂后,即于草堂寺内逍遥园将遗身焚化,薪火熄灭后,遗身烧成了灰,唯舌不化,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
弟子们就将他的舌头埋在为他建造的舍利塔下供奉。鸠摩罗什舌舍利至今仍在,是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其见证了大师不世之伟大。
大师舌舍利宝塔位于西安西南三十公里户县草堂寺,至今完好,见证佛法的真实不虚,为后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