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问的品酒会,有玄机的饮酒器
近来,去一个小型的品酒会上凑了热闹。
酒的花样七七八八,有的是带着巧克力或者黑加仑味道的啤酒,有的是日本合作者访问时赠送的清酒,有的是同事自己配制的带有柠檬的直调常饮。可惜,老美的下酒菜十分单调,只有薯条和爆米花助兴,两三回合下来,我就有些找不到北了。
我虽然对付不了杯中之物,却开始对那些有着优美曲线的盛酒之物产生了兴趣 (是不是有点象买椟还珠的郑人?) 好在左右都是些对酒文化(或者说是酒精)颇有心得的资深人士,使我这个菜鸟也初知了一点品酒的艺术和酒器的奥秘。
先出道题目考考你……
这俩玻璃瓶, 如同线条优雅的姐妹花。它们姓甚名谁?品酒的时候,派何用场?
我是第一次留意到左边的那个叫Decanter的东东,中译文应当是滗酒器。(滗,bi 音, 四声。瞧,干掉了一个生字!)。据“专家”们讲,此伺酒器皿的原始功用是:挡住酒液中的沉渣,留住清澄的酒汁, 文雅一点的说法是,滗酒器是用来“除去岁月的尘埃”的。
在我不够丰富的饮酒史中,我好像不曾见到过有渣滓的葡萄酒,更不曾与这个用于换瓶过滤的酒具有过邂逅。
我的无知首先源于我的年份不够。旧时的酿酒,因过滤工艺的不发达,酒中会有很多的沉淀。滗除酒里苦涩的沉积,使饮者的舌尖获得最完美的体验,这是侍酒中的一个必要步骤。那时的滗酒器,应当是酒肆里的一件常规的物件。随着制酒业的完善,我们所见到的白葡和年轻的红葡都是清澈透明而没有沉淀的。由此看来,对自己的不知也是没啥可难堪的。
我的无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的缘分不够。一瓶陈年红葡的猩红色泽,会随着时光慢慢地褪去,进而形成沉落的色素。滗酒则无疑能使我们能够享受得到老酒的醇香魅力。此时的滗酒器,应当是昭示品酒者档次的一件不经意的道具。我显然是没有品尝过让岁月镀金过的佳酿。当然,没有这个阅历也不是什么太难堪的事儿。
品酒聚会上,我还认识了另一个叫醒酒器的家什(图中右边),英文的翻译却也是 Decanter, 我这个外行倒是觉得叫Carafe更贴切些。如果说滗酒器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醒酒器的用途就要借助点想象力了。据说,那些得瑟的品醇客们在开瓶后,要把葡萄酒先倒在所谓的醒酒器中一些时辰,让原本封闭的酒“苏醒”一下,如此酒液与空气的亲密接触,会使酒的香气更加活跃,口感也更为柔顺。所以,醒酒器的有品位的诠释是 “抚去年少的青涩”。听着是不是有点悬有点虚?
为此,我特意进行了一个小测试, 比较了葡萄酒在Before和After醒酒的区别。以我的品酒悟性和味蕾感受力,醒酒对于我大约是有点浪费光阴。
总之,滗酒的过程要力求防止氧化,保存酒香, 所以,理想的滗酒器属于苗条轻盈那一种,应该是有盖子的,从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反之,醒酒的过程需要增加氧化,震荡酒香。标准的醒酒器就应该象心宽体胖的那一款,并且是敞口的。友人带来的Decanter挺着大肚子,顶着细脖子,有些游走于二者之间。看来二者无论在名称上还是在作用上都极易混淆。
我开始在名画中寻找这些讲究的酒器的影子,嘿, 还真有所发现。
在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笔下的酒吧里,灯光璀璨,人声鼎沸,吧台上是琳琅满目的香槟和美酒。在衣着华美的应伺女郎左边,那个绿色的圆锥般的瓶子,很像是滗酒器。(有待专家考证)
下面这幅画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酒神巴库斯”。这位罗马酒神头上戴着葡萄藤冠,左手持着斟满了葡萄酒的高脚杯,神态慵懒,双目迷离。他的右前方恰是一件醒酒器。
在这些酒器的造型设计上,让我们看看艺术家是怎么天马行空的。
有功能的“猪”尾巴
优美的七弦琴
联想到什么?
醉鸭
情人节礼物
血脉喷张
(致谢网图, 有关酒器常识,除来自同事介绍,也研读了红酒世界的一些文章,一并致谢)
我寻思着,下次的品酒活动,我得做点贡献,带上咱们的青岛啤酒,让大伙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