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读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
自打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被要求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写那些朝夕
相处,熟到不能再熟的人。看似容易的题目,可真想要在漫长岁月中提炼出三五个场景,捕捉到一个人的神髓,却并不容易。
而北野武在"菊次郎与佐纪"一书中,却是扎扎实实地做到了。真挚坦诚的笔调,轻松
调侃的语气,一下子穿越时空被作者带去了童年。书里描写的日本家庭和中国家庭
之间有那么多东方传统的相通之处,但日本人少了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美德,这才
多了对真实的还原和呈现。与其说是读别人的故事,倒不如说在读别人为自己写的
传记。时不时被人触碰心中的最柔软处,一会哭一会笑,甚至发生湿着眼睛却又喷
口大笑的情形,像极了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的怪天气,连自己都觉得尴尬。
除了多年前的"阿甘正传",很少遇见这种让人悲喜交集感动的作品。顺便提一下作
者北野武的背景,大家就知道我所言非虚。第一次听说北野武这个名字,是因为他
自编自演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后来才知道他属于日本殿堂级别的大导演。黑泽
明在晚年的时候,还特别写信给北野武,意思说日本电影的未来就要拜托给他了。
北野武早年以说相声出道,被人称为"毒舌",后来才开始客串电视电影。拍出的电
影时而冷峻暴力,时而温暖走心。连在日常生活里也是个异类。好几十岁人了,不带
安全帽骑摩托飑车,出车祸导致面瘫。不满杂志社对他的报道,带着一帮人冲上去
砸馆。但因为对"菊次郎的夏天"中那个其貌不扬,千里寻母的男孩先入为主的印象,
总觉得藏在北野武的心里的,就是这么个长不大却又倔强着不肯低头的小孩。
书名中的菊次郎是父亲,佐纪是母亲。开篇第一部先写母亲。从书的安排顺序和着
墨比例中不难看出,母亲对北野武的影响更为深远。一出场就是责备。"妈说你不孝
"呢。姐姐帮着妈妈传话。没去探望的儿子,惹来了母亲报怨。一通电话,母亲先说,
"你不来也没关系啊"。才客套一句,口风一转,"既然要来,那就帮我办点事。"一
长串没完没了的吩咐之后,儿子还没来得及出声,那边劈头盖脸骂道,"这点事都办
不到啊,混蛋。"
那年的母亲,九十二岁,住在老人院里。 听力不好,还有骨质疏松。 但脾气却是
一点没变,嘴巴依旧不饶人。一直以来,如泰山压顶的母亲,折磨着家里的每一个
人,连父亲也只能以颓废的无语和酒醉后的发泄来对应。偏偏家中的老么-小武不肯
向母亲的强势低头。按北野武自己的总结,"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亲的抗争"。
较量从童年开始。小武小时候热爱棒球,妈妈却怕耽误学习,不准买手套。邻居偷
偷帮着买了,孩子也不敢带回家,而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藏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
可没过几天,泥地里的手套不见了,换成了一堆参考书。
似曾相识的场景,让尘封多年的童年记忆在瞬间被唤醒。藏在课本底下的小人书,
被迫拿来补习用的假期,怎么也读不完的参考书。。。哎,那段失了乐趣,没了自
由,盼不到头的日子。。。每个孩子都如此长大,每个家庭都经历过同样的战争:
"似乎想借着培养孩子出人头地以拯救自己"的母亲,和"总按捺不住想玩的心"的小
孩,两人之间一个逼一个逃,猫捉老鼠的游戏,一玩就是二十年。
但老鼠永远不可能成为猫的对手。全方位占据了至高点的母亲,不管是突然打过来
的巴掌,还是从早到晚的责备,说起来全都是为了孩子好。可能是谁也不愿意被扣
上"不孝"这顶帽子的缘故,虽然谁都在压抑下长大的,可谁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别
说是课堂上要交的作文,就是好友间私下的谈论,从来也只听过父母恩情比山高比
海深的言论。记得我小学时,和班上一位功课很好的女生一起走回家的路上,问起
她对母亲的感想,她回答了"敬而远之"四个字后便不再说话。 以我当时的学养,还
听不懂她的意思,却也猜得出那不是句好话,心里便对这位仗义执言的同学生出了
敬佩。等后来才发现,这四个字正是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对于驾驭在头顶之上的
存在,既然说不得打不过,只能抱着不招惹的战术,能逃则逃,能躲就躲。
北野武上了大学后,打算自立搬出去住,并在二年级退学做为对母亲的惩戒。而母
亲对此的反应是"想走就走。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估计年轻时有类似经历的人,听到过如此对白时,都会全身汗毛倒立,如同进入一
级战备状态的刺猬。这和孝不孝顺无关,纯属被长期训练出来的生理反应。一旦受
到威胁,脑子里会立刻开始盘算晚上可以去哪位同学家过夜,口袋里的钱还能支持
多久之类的生存大计。等再多经历几次,会发现母亲们的套路不过是虚张声势。气
极了,丢下句狠话,诸如"我不再管你了","我不再是你母亲"云云。如果你窃喜以
为之后能从此过上松泛的日子,那可是大错特错。谁要母亲是女人呢。但凡女人都有
说话不算的专利,更别说是操纵着你生死大权的女人。不出几日,她肯定还是要再
坐回母亲的位子,接着行使她该管管,该骂骂的特权。
北野武也是自己不争气,挣不出自给自足的钱来,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被偷偷跟来
的母亲给付清了。这一回合,又是母亲胜出。即使后来,北野武功成名就,出台亮
相一次能挣回常人一年的收入时,母亲的言语中也还是抱怨。"哪有老走红的艺人?
你以后赚不到钱了,我可不会接济你。还有,那我的零花钱呢?" 当儿子以为母亲满
脑子都是钱,母亲又在她九十二岁那年,托姐姐把这些年从北野武汇来的钱列了个
清单,一次性全还给了他。这场最后的较量,北野武又再次输个精光。
任是狂野的心性,任是盖世的武功,猴精从一出世就被注定翻不出如来手掌的结局。
无论是心有不甘的输,还是无以为报的悔,对母亲的无力感,将贯穿孩子整个童年,
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不管活到什么样的年纪,在母亲面前,北野武永远是那个赢
不了的小孩,甚至连一次还手的机会也没有。
书中的第二部,写的是北野武的爸爸 -菊次郎。"我第一次仔仔细细看老爸的脸,是
小学二年级。说出来或许没人信,但我真的没有在那天以前和老爸说话的记忆。不
仅如此,连他是什么模样都记不清楚。"
这一段关于父亲的描写,让我想起一种类似影子的存在。从物理的角度上说,他一
直都在。但感觉上,他的存在却没有任何份量。可以想像得出,影子般的父亲,除
了"晚上吃什么" 或是"把盐给我递过来"之类的对白,几乎和孩子没有其它对话的可
能。即使两人同处一个狭小的空间,彼此的视线也会错开不同的方向,中间隔着无
声的寂静。除了父亲发薪水后常去的小酒馆,和喝醉后掉到沟里狼狈模样,并没有
给孩子留下太多的记忆。
相对于母亲的严肃,平日里窝囊胆小,酒后却糗事不断的父亲成了家里笑料的来源。
不愧是相声演员出身的北野武,随便挑出三两句对白就惹得人绷不住脸哈哈大笑。
在儿子婚礼上,刚开始还正襟危坐的爸爸,等酒疯上来,就对着新娘冒出句,"这女
孩怎么搞的,长得真丑。" 搞得全场的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收场。
如果关于父母的故事到此而止,不过就是朝花夕拾的回忆录。但书中最让人动容难
忘的,却是北野武逐渐步入中老年后,对父母因为理解而生出的怜惜,和他对逝去
生命的留恋和反思。
"我以为九十五岁的母亲之死,对我完全没有影响,但一遇到是事情,仍感觉母亲一
直庇护着我。。。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是黑道混
混。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
"我常常想:如果有个会打架,也会适当管教孩子的父亲多好。。。或许,这就是我
今天还无法成熟的原因。。。最近,我突然发现老爸在世时是常对我笑的。。。难
道过了五十岁的我,终于变成能够原谅老爸的成年人?"
月有阴晴圆缺,爱有贪嗔痴怒。原本骨血相连的父母和孩子,一旦孩子长大,有了
自己的意愿和追求之后,对父母一面是唯恐不及的逃离,一面是依依不舍的依恋。
在经历了半辈子分分合合的纠缠之后,直到有一天,突然发觉父母不可逆转的衰老,
才生出怅然若失的不舍。站在岁月生死面前,终于达成了和解,生出了感恩。接受
彼此能在人海相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至此,天上的逝者心安,地上的子女释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