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不过“清明节”
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清明时节独自郊游,没想到,天下起了细雨。见行人们个个落魄断魂,杜牧却想起了温酒取暖,在牧童的指引下,他走进了杏花村。
杜牧为此留下了一首千古佳诗,虽过去千年,我们至今依然会想起这一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先生在诗中并没有明确指明这些“欲断魂”的行人,是去扫墓。但是,他还是告诉了我们,在大唐时,已有“清明放假”的习俗。
清明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纪念晋国忠义之臣介子推的“寒食节”。但是,真正把“寒食节”整成上坟祭祖习俗的,是在唐朝。唐玄宗在开元24年(736年)2月21日颁旨:“寒食、清明,四日为假”,以解决官吏们回乡扫墓的时间问题。
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最积极的岁月,当数唐朝。遣唐使、留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飘洋过海来到大唐朝贡学习,几乎把中国当时所有的典章文化和科学技术都搬到了日本。
但是,很奇怪,“清明节”这一习俗,没在日本流行开来。
为什么日本不学中国的“清明节”?
我查了许多的资料,也没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说法。
也许,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介子推的忠义故事虽然感人,但是晋文公火烧绵山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愚蠢与残暴,不值得以此理由推广这一节日,况且介子推与日本没有渊源。
但是,日本人也得祭祖啊!于是,日本人选了另外一个日子,作为上坟祭祖的“清明节”,那就是佛教中的盂兰盆节,我们中国民间叫“鬼节”,在每年的8月中旬。
虽然“盂兰盆节”不是一个法定的节日,但是,在日本,它比法定的节日还牛,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均轮流放假一周,时间由各单位自己调整。
所以,从8月上旬到中旬,是日本人回老家上坟祭祖的日子。在全国各地的子孙们,都会利用这一约定俗成的假期回到家乡,祭拜先祖。各地也燃放烟火,举办各种民俗文化节,来迎送先祖灵魂的回归。
虽然,日本在4月份没有“清明节”,但是,日本有一个地方,却和中国一样,在4月5日前后,举行隆重的“清明祭”,祭奠先祖。这个地方,就是冲绳。
冲绳以前是“琉球王国”,也是中国的朝贡国,不仅学习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得到中国朝廷的同意,聘请了一批福建沿海的能工巧匠到琉球落户,帮助琉球王国的发展。因此,琉球保留了许许多多中国的传统习俗和典章制度。即使后来被日本侵吞,也没有抹去中国的色彩。
所以,这几天,冲绳到处可见上坟烧香的人群,即使祖坟在美军基地内,美军也允许冲绳人在这一天破例进入基地祭拜先祖。
“清明祭”是冲绳一年中三大祭日之一。我去冲绳的时候,发现山坡上建的坟墓,每一座都十分豪华,不仅用大理石,而且每一座坟墓前,必有一个“庭院”。问了冲绳人,为何坟墓前需要建这么大的一个“庭院”?他们回答说,是为了清明祭时,家族成员可以聚在一起,在墓前与先祖一起敬酒欢宴。家族越大,庭院也就越大。
我不知道现在的福建,是否还保留着这种清明节在先祖的坟墓前喝酒欢宴的习俗?但是,冲绳的墓的构造与形状,与福建民间的坟墓却十分的相似。过去几百年,虽然沧海桑田,但是,文化之脉终究无法割裂。
今早起来,突然有一个想法,在清明节祭奠故去的亲人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需要关爱健在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