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当年农村的“分红”和收入,
说到农村的秋后分红,第一个话题就是一个工分值多少钱。如果一个生产队的1个工分值一毛钱,那么一个标准日工分就是1元钱(10个工分),以此类推。分红前农民在生产队会计那里借的钱(假如你能借到的话)预支的粮食蔬菜等实物,要在分红核算中一并扣除。再把把当年的每家按人头分得的标准口粮,余粮/工分粮和一定的食用油等物品按照一定的折价领回家。扣除实物所得剩下的就是现金了。当然分得的口粮物质超出了你的劳动(工分)价值,就领不到现金,甚至倒欠生产队的钱,落下债务(饥荒)。
城市工人领取的工资相对要稳定公平的多。不同农村地区和生产队对劳动工分评定和工分记录标准很不一样。因为交公粮,卖余粮出徭役等占据农村劳动成果的大部分。在同样资源条件下,队长干部的能力/魄力,如何利用政策灰色地带,平衡上交国家和农民自留的矛盾,非常重要。有没有靠得住的“副业”是关键。
就我个人直接对1974-1978年间的两个生产队的分红分配情况举例说明:
1。我哥插队的生产队极为贫穷。每个工分不到3分钱,队里对评工分还非常苛刻。只有真正的男人壮劳力才能挣上标准的10分工分一天。大部分妇女/老人的标准日工最多是8个工分。尽管工分值很低,生产队长“记工员”(也挺有权力的)不肯轻易地给村民奖励高工分,人们干日常的农活儿也没有积极性。
村里除去秋天分红,一年中社员从生产队集体所有中几乎得不到什么福利和实物。农民能想方法获得额外收入的渠道很有限,因此村民的收入一目了然。
2。我插队的牧区大队大不一样。虽说一个工分7.9分钱,但是男女老少标准日工分都是10分。一年中有一半的劳动可以得到额外加工分。我临时被派往各放牧点做些应急的工作,队长给我记每日12-14个工分。打牧草等要紧的活计,我们一天可以挣到16-20个工分。我1977年实际出工不到10个月(高考耽误了一些时间),还挣到了3300多个工分。
更重要的是,社员一年中可以从大队得到很多物质,这些物质的记价在大队会计账上是远远低于标准市场价格。比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夏天的非屠宰季节里,每家(除去放牧专业户)一年至少可以从大队获得一只羊。由大队长批了条子自己到牧羊点领取,名义上是应付红白喜事,亲戚走动等事宜。一只“6颗牙”(2岁以上年龄)的山羊按30斤肉,每斤19分钱计在账上。另外,社员们平时在大队菜园分到的瓜果蔬菜,一技少量奶制品,记账也是象征性的。
由于居住分散,全大队每年必开两次正式的全队会议,男女老幼都来参加。宰羊聚餐喝酒是必须滴,也算是一项福利吧。
最后,队里分红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公粮 Vs 自留的比率,交公粮就是交税。我们牧业队上交牛羊/毛皮,奶制品。每隔一年上级来队里核查牲畜数量,队里可以通过手段打些埋伏,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当年城里人观看电影【龙江颂】觉得真实感动,农民看了却要骂娘。老实说,真没见过“江水英”式的大队长。
喜气洋洋交公粮的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见,问问你自己缴税时很兴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