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认识的部队大院另类子弟

我认识的部队大院另类子弟

博客

早年在北京所住的地区靠近各军区大院,因而从小学到高中,先后认识不少来自部队的子弟,有些是同学有些是朋友。当初一起玩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都是能闹的孩子,混一起耍,与机关大院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当时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身上的国防绿军装/帽子/军挎,那绝对是其父母的特权,文革后期,以蓝色为基调的服饰为主之年代,军服在孩子眼里非常拉风,因为大街上根本买不到。他们来上学,拉帮结伙,军绿色,整齐朝气,十分扎眼。有时之中的朋友送顶军帽, 咱是感激不尽,更是爱如珍宝-:)  

后来走向社会,特别是出国后,又结交了各路朋友,才慢慢发现部队子弟特质还是十分明显,只是起初不觉得或是不在乎罢了 -:)我们考进的高中班里,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学是来自周边部队大院, 有301/304医院,空总医院,总后勤部, 空军大院、通信兵大院....  也许父母辈受党教育“军民鱼水情“,遗传到他们,那就是自来熟,因而易于交友,也特别爱扎堆。另外周边大院都是各兵种的总部, 所以不少同学父母都有一定级别,无形中透着“自视清高“, 当然这里不是指他们高高在上,而是看问题,聊天的话题总是在一个不同的角度, 因为他们的消息的来源不同于咱百姓...

那时结交的同党,至今还是好友,与他们多年的接触中,能感受到他们特别仗义,不太斤斤计较, 这也许是过往部队的供给制高于地方,他们的生活条件一直不错,不必与我们机关大院的孩子动什么心眼。此外,由于部队人员的流动性,部队孩子特立独行,做什么事不必总是拉帮结伙,而是想做就自己做了。我有一个朋友说,他们一家四口,基本都不在家吃饭,父母也不怎么做饭, 到了饭点, 就各自拿着饭盒到食堂打饭,周末也是如此。

姜文根据王朔的小说拍了个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就有部队大院子弟的影子,那也是较真实反映了文革期间他们生活的一面。之中反映部队孩子的优越感的剧情特别真实,他们到那都不在乎,弥漫着"老子天下“的习气。也许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 成人后,到不见得有什么“大志“,总体而言,混的应该还不错, 除了个别靠老子特权圈钱, 自己打出一片天地的不多。这帮人不同于来自小地方或农村的凤凰子弟,没有强烈改变命运的动力。

部队子弟出生成长的经历"过于"幸福,使得他们相对"平庸",淡于世俗, 但活得有滋有味,到那都有朋友, 很洒脱.........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Y自然流露Y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